“起点”阅读
2019-10-06陈岑
陈岑
【摘 要】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可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他们的阅读活动不能像大人那样,直接阅读文字、理解文字内容,只能从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中完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早期阅读活动又是比较枯燥的,远比不上玩具对幼儿的吸引力,若只是一味单调地强迫幼儿阅读,会让幼儿产生厌烦心理,因语言环境差而导致阅读理解能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幼儿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指导
一、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求知的源泉,也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学习,首先要使它们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我国传统的教孩子阅读的方法,是强迫他不断地重复认读一些字,反复练习读和写。枯燥的练习,孩子不感兴趣,因此,强迫认读的教学法收效不大。当然,在家庭里,大人用强迫教学法,一对一地管教,确实也使孩子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大人和孩子都要付出较多的代价,如孩子厌学、亲子关系紧张等。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老师先可以绘声绘色地为孩子讲许多丰富多彩的故事,然后告诉孩子,这些故事都来自图书,鼓励幼儿自己去看、去阅读、去积累。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同孩子的接觸中,常会发现一些孩子并没有学会真正的阅读,幼儿阅读主要是凭兴趣进行的,他们注意的是画面,只是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画面,而且看时没有先后顺序,翻到哪儿看到哪儿,往往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当你问及书中的内容,却什么也说不出。这就说明孩子们没能很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所以收获也很小。那么,作为老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如: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目录和内页,每一页书上都有页码,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必须有顺序,一本书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这样才能使他们掌握看书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幼儿自制能力较差,应制定适合幼儿的阅读规则,这样不仅能帮助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气氛,保证阅读效果,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例如,为了使幼儿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制定了“轻取轻放图书,看书要一页一页在书角处轻轻翻动,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等条文;又如,为了保证阅读区的安静,要求幼儿走路轻、说话轻。
三、巧妙的提问设计,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引发师生互动
提问作为教师了解幼儿阅读现状、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作品的重要手段;作为幼儿与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首要途径,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为此,提问设计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活动的开展情况。那么,该如何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提问呢? 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计提问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以开放性提问为主,为幼儿提供大胆讲述不同见解的机会。如:小老鼠看到了皮帽子会怎么想呢?小松鼠被气球带上了天该怎么办呢?小猴知道了大鳄鱼的诡计会怎么做呢?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其次,设计提问时,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遵循孩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发展规律。幼儿年龄越小,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更应重视这点,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了解作品内容和主题思想。如:阅读故事《第二块蛋糕》的第二情节点时,我问幼儿“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蛋糕?”“这次小狐狸抢走蛋糕,小动物们为什么还笑了呢?”通过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成功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使其体验了角色间的情感。
再次,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幼儿个体的差异。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就应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思想、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幼儿回答问题出现困难时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辅助问题调控引导,使幼儿能从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
最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阅读活动的教学气氛,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看懂的“,还想知道些什么等,并鼓励其他幼儿解答问题,这样能有效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融洽幼儿间的关系,提高阅读活动的效果。
四、多媒体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教学领城的拓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媒体是传递信息和承载知识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辅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传统教学媒体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媒体与教学的融合,构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则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往往容易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孩子的学习依托教材,靠教师的“灌输”获得知识,很难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师生关系也无法达到交互作用的境界,更谈不上发展幼儿的个性。教学技术媒体的使用,则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并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大大拓展教学领域。
我们在开展中班阅读活动时,常常运用以下媒体辅助教学:
1.视听教学
即通过音频、情景表演等手段增强幼儿的视听感受,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如:大图书阅读活动“萝卜船”,在共同阅读了故事第一部分后,教师播放了电闪雷鸣声,使幼儿强烈地感受到故事环境发生了突变,对情节转折有了先前预兆,激发了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自然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
2.计算机辅助教学
即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的方式。这一手段非常适合运用于中班阅读活动中,因为中班幼儿喜欢活动的物体,这样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我在组织幼儿阅读故事《怪猫》前,运用了计算机制作了整个故事的动画片,当活动进行到完整欣赏故事的环节时,我播放了动画片《怪猫》,幼儿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在欣赏故事上。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记忆效果远大于以往听老师讲述故事后的记忆效果。可见,巧妙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个明智之举。此外,计算机教学还可拓展教学领域,能使教学从基本静态活动转变为有趣的动态活动。如阅读故事《小松鼠吹泡泡糖》,当幼儿想出各种救小松鼠的办法时,教师则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帮助幼儿验证他们想象的合理性,这样就满足了幼儿心理的需求,让孩子们看到小松鼠用了他们想出的好点子,并为此感到高兴。同时又帮助幼儿了解了各种方法的可行性,懂得出主意想办法时也应考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3.投影辅助教学
投影仪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也是较为频繁的,特别是在重点分析某一幅图片,或比较两幅或三幅图片时,其辅助教学的功效更是显而易见。如阅读故事《大鳄鱼》时,为了帮助幼儿观察画面中大鳄鱼三次伪装骗孩子时的表情、动作,我通过投影将这页图片放大,并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帮助幼儿共同仔细观察画面,也便于我引导幼儿掌握观察和阅读图书的方法。
实践证明,孩子一旦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娴熟的阅读技巧,那么孩子的知识面就会随着阅读书籍的增多而越来越广,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张娟.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教育,2019年02期
[2]王飞.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幼儿100(教师版),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