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创新对外汇检查的影响分析与应对策略
2019-10-06杨兵
杨兵
[摘 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对外经济往来在不断加深,金融外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科技也应运而生。金融科技创新对金融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也造成了监管上的难度。只有确保对外汇检查的精准稳定性,才能避免出现风险问题,文章通过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对金融科技在外汇检查等领域的应用和风险防范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金融科技;外汇管理;虚拟数字货币
[中图分类号]F830.92
1 金融科技的内涵及其发展状况
在国际组织层面,将金融科技定义为:主要是指以技术为核心,实现对金融机构、市场以及服务场所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的有效创新,实现对金融行业所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该金融科技定义是由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机构于2016年3月发布的《金融科技的全景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中明确指出的。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创新不断向前的驱动力量,而金融创新的实现必将推动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他们之间是共同发展、共同创新的。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以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促进了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发展。
当前, 智能金融理财服务、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区块链技术以及网络融资四大部分是金融科技的主要技术支持,且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成熟程度以及对于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程度上而言,该四大部分所占影响比例各不相同,因此对监管的挑战也各不相同。
2 金融科技创新在外汇管理领域的应用
2.1 金融互联网化
(1)传统金融机构拓展线上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业务获得了客户的青睐。网上银行、电子银行除了为客户提供基本的业务服务外,近年来不断拓展了信用卡、理财、贵金属、信贷、外汇、生活缴费等业务,客户能够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在线还款、在线理财、在线购买贵金属等。
(2)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金融领域。在以往金融行业中,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国家认可的唯一可以实现对存款以及相关资金的吸收与配置的企业,对于金融行业的界限划分十分明确。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行业也实现了创新与革新,类金融、泛金融等多元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我国金融行业界限也逐渐边缘化。同时,以往只有银行才能吸收存款的界限受到互联网支付平台现金存取新模式的冲击而被打破,由于互联网支付平台的方便与便捷等特点,诸多年轻化消费群体偏重于电子货币交易,促使传统纸质货币不得不与电子货币交融共存,且促使消费出现了无国界的现象。
(3)民间金融的线下与线上融合。主要是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如网络外汇交易平台和P2P货币兑换平台。拍拍贷是于2007年6月,我国所成立启动的第一家P2P网络借贷网站服务,拍拍贷网络借贷的推出,开启了我国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随之有25家网贷平台在全国各地注册发展。
2.2 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
首信易支付平台在我国成立于1999年,开启了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先河。2005年之后,随着我国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迅速,规模已经达到152亿元人民币,且实现了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从技术领域慢慢深入金融业务领域。《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正式发布并实施,促使第三方支付有法可依。支付宝、财付通、快錢、微信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也跟随着淘宝、拍拍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速度在金融市场发展崛起。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颁布并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从此之后,实现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规范化发展。
2.3 虚拟数字货币(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例)
当前,在金融市场中,各种数字货币如:比特币(Bitcoin)为首的数字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发展,数字货币的流通主要是以计算机加密运算模拟贵金属货币的铸造发行、通过以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为核心实施点对点交易的方式、以分布式记账的区块链技术形成所谓的无须信任的信任环境(TrustlessTrust),并以互联网跨国界、全天无休的特点加以辅助,实现各种数字货币的流通。当前,在大量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在金融市场、产权交易以及物联网领域等,以比特股(Bitshares)、以太坊(Ethereum)等将比特币技术实现了进一步拓展应用,这一行为在中央银行、各国学术界、企业界中引起了大量讨论。
3 金融科技创新对外汇检查的影响与挑战
3.1 非法网络炒汇平台泛滥,凸显监管困境
新金融工具虽然实现了对大部分风险的转移,但是,对所有的风险并没有实现有效地规避,且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网上业务加剧了传统金融风险的产生。如网络炒汇平台在我国不具备合法资质,其擅自经营外汇保证金交易的行为可能涉嫌非法经营、非法集资、诈骗等刑事犯罪。从举报的案件看,举报者均未能提供与平台进行外汇交易的证据或线索,外汇局调取的银行账户流水也未显示外汇交易记录,因此外汇局无法定性为非法买卖外汇案件,更无法依职权查处相关平台。
3.2 移动支付风险成为风险控制中薄弱环节
由于大量移动银行应用程序缺乏有效的防病毒软件,促使一些不法金融诈骗犯罪分子钻空子,应用移动银行应用程序私自窃取客户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欺诈和盗窃行为频发。由此表明,在具体操作风险的监管措施中,移动支付风险在财务风险控制、数据所有权和管理、隐私数据的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风险管理方面远远落后于监管机构控制金融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相关资本管理措施。此外,在遭受到网络攻击后,国家允许移动支付金融机构企业可以继续维持业务开展,但是,并不足以使机构完全恢复运营。
3.3 线上即可自助办理业务,真实性审核无处着手
电子银行操作便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脱离柜台无须银行审核把关,致使个人外汇分拆多数选择电子银行渠道。同时,现行政策规定个人办理年度总额内结售汇业务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但在电子银行渠道个人仅需银行卡和支付密码,即可办理业务,无须身份认证,非本人也可操作,存在代办、出借账户等风险隐患。
3.4 虚拟化体系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渠道
信息技术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持,且以庞大、复杂、相互关联的信息系统为支持的业务模式,信息结构复杂、信息流量庞大,对风险的识别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当前,面对高度虚拟化、网络化、分布式的金融科技体系,在金融服务范式、风险定价机制以及风险管控模式方面,受到了以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接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支持的金融科技影响巨大,同时,也对与之匹配的信息技术、技术资源对监管体系以及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交易活动如地下钱庄交易由于脱离金融管理体系而为非法外汇交易等异常资金流动提供便利化通道。
3.5 监管手段滞后,调查取证、定性处理困难
当前,由于外汇管理信息体系主要是由相互独立的多个业务系统构成,且每个独立系统都各自储存管理着大量的外汇收支数据,且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對外汇管理信息体系上线运行过程进行外汇形势与异常情况的全面分析,单凭某一个系统信息是不能对其进行全面解析的。当前,对于非现场的数据分析主要是依赖与各分支局检查人员凭借自身的个人经验与专业素质进行非现场监管指标的设置,由于各地每个检查人员自身专业条件的不同,各地所分析出的监管指标在质量和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非现场监管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容易造成非现场检查项目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差。
3.6 金融机构数据处理模式造成检查深度不同
各商业指定银行外汇业务处理的模式、流程、层级均有所不同,数据提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造成外汇检查时对各银行检查数据源掌握的程度存在差别,存在检查深度不统一、检查范围不一致的情况。例如:A银行可直接提取所有涉外收支数据,但B银行却达不到数据处理水平,这样最终B银行的检查数据范围不易确定准确性。
4 应对策略
(1)加快顶层设计,制定金融科技外汇业务监管基本原则。经过长期监管实践,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基本形成了成熟的、多层次的监管框架。但金融科技往往具有混业经营特征,其金融风险出现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造成部分监管重叠、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顶层设计,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重点关注金融科技机构的监管诉求,综合借鉴穿透式监管、功能监管等监管理念,确定针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基本原则,在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防范外汇业务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2)加强政策研究,提升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水平。为了有效提升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水平,我国可以对国外创设初期“监管沙盒”、法律豁免等政策机制加以分析借鉴,并加强与金融科技行业、学界及消费者代表等的互动交流,在依照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需求,设置符合我国金融体系应用的可行性政策机制。同时,为推动数据和技术驱动型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我国金融体系可以通过搭建金融科技外汇政策研究与协调服务机制,并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果与技术手段加以利用,实现外汇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3)加强外汇检查队伍建设,提升外汇检查科技手段。随着电子化、网络化在银行业务中的不断应用,以往EXCEL等广泛应用的软件功能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外汇监管需求,提升外汇检查科技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当前金融机构必须要积极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外汇检查队伍,加强对外汇检查电子监管系统进一步完善与强化,实施传统翻阅会计凭证、查看档案资料与电子化检查手段相结合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以适应现代外汇监管需要。
(4)完善金融机构业务系统监管功能,为外汇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监管信息提供便利。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与监管部门专业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并借鉴相关专业人员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科学合理地对商业银行信息系统进行设计,为业务监管系统留下接口。此外,必须要保障商业银行监管软件的独立性,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独立于综合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软件之外。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拥有客户基础信息的优势,在结合银行外汇管理的相关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监管指标的有效设置,从而实现自身外汇业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同时,还可以为外汇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监管信息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叶忠航.我国进出口型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解析[J].经贸实践,2018(4).
[2]梁少泽.出口企业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外汇风险的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5(6).
[3]于佳,袁宇宁.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