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西替利嗪治疗50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0-01刘春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安全性

刘春慧

【摘要】 目的 分析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 观察组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發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 对照组痊愈17例, 显效15例, 有效11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 86.00%;观察组痊愈29例, 显效10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 9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 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强, 其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缩短治疗时间, 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左西替利嗪;枸地氯雷他定;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3.061

慢性荨麻疹为一类临床常见皮肤变态性疾病, 该疾病病程较长, 且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慢性荨麻疹发生的原因较多, 属于较为普通的皮肤血管反应性疾病。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边缘清晰且时隐时现, 该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积极治疗慢性荨麻疹有着相当重要意义。有文献证实 [1],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 结合实际情况, 本文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中50例患者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 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 符合卫健委颁布的关于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自愿接受相关检查, 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治疗前未使用过糖皮质固醇激素药物治疗, 用药前1周未使用过组胺类药物。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者,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肝肾功能不全者, 血液病者, 癌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21 例, 女29 例;年龄21.14~62.35岁, 平均年龄(40.28±8.17)岁;平均病程(1.25±0.52)个月。观察组男22例, 女28 例;年龄22.63~63.85岁, 平均年龄(41.27±8.61) 岁;平均病程(1.22±

0.4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使用炉甘石洗剂擦涂病变皮肤, 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在此期间内, 患者应清淡饮食, 禁食生冷刺激食物, 禁烟禁酒, 保持科学作息。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0138)进行治疗, 剂量为8.8 mg/次, 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1143)进行治疗, 5 mg/次, 1次/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4级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评分为0~3分。红晕直经:0分为无红晕;1分为红晕直径<1.5 cm;2分为直径1.5~2.5 cm;3分为红晕直径>2.5 cm。骚痒:0分为不存在搔痒感;1分为存在轻度瘙痒感;2分为存在中度瘙痒感;3分为剧烈瘙痒。风团数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数目1~6个;2分为风团数量7~12个;3分为风团数量>12个。依照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痊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89%;有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59%;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3]。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头痛、胃肠道不适、其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口干2例, 头痛1例, 胃肠道不适1例, 其他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出现口干1例, 头痛2例, 胃肠道不适3例, 其他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疾病。引起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机体中炎性物质组胺作用在H受体所引致的系列性变态反应。疾病早期症状较为轻微, 因而极易被忽视。临床通常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球蛋白E(IgE)受体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存在关联性, 所以说疾病的治疗难度偏大。患者病情反复发作, 且周期较长, 属于一类临床难治病[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1个月后, 对照组痊愈17例, 显效15例, 有效11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 86.00%;观察组痊愈29例, 显效10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左西替利嗪不会对患者中枢系统产生严重抑制效应, 对机体中组胺发挥拮抗作用过程中也会针对有关组胺递质和变态反应递质释放全面抑制, 进而体现出良好的抗炎效果[5, 6]。并且此类药物治疗期间内患者没有出现心脏毒性情况, 说明药物很难穿透血脑屏障, 不会出现体内蓄积现象, 因此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相较于枸地氯雷他定, 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生物利用度更高, 起效速度更短, 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7]。左西替利嗪以分散片为载体, 崩解速度更快,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药物在水中崩解速度和分散均匀性, 由此提升生物利用度, 达到预期治疗效果[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头痛、口干等轻微性不良反应, 患者均可耐受。结果显示,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 对于寻常性荨麻疹患者, 使用左西替利嗪分散片进行治疗, 其在减少血药浓度峰值时间以及提升生物利用度的同时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药物安全性较强, 有效性高。

综上所述, 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 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强, 其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缩短治疗时间, 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冉春涛. 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对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河北医药, 2016, 38(7):1015-1017.

[2] 杨海龙. 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35):18-19.

[3] 马玉华.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6):158-159.

[4] 衡鲲. 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临床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5):121-123.

[5] 张帅, 荣光辉, 杨志波. 固表祛风除湿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现代医药卫生, 2015(1):114-116.

[6] 夏福林, 徐建荣, 项可霞, 等. 甘草祛风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 皮肤病与性病, 2014(4):190-192.

[7] 杨爱荣. 用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8):184-185.

[8] 毛忠, 王乾, 罗富忠. 盐酸左旋西替利嗪、甲氰咪胍联合卡介苗核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3(2):177.

[收稿日期:2019-01-15]

猜你喜欢

慢性荨麻疹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祛风汤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阴血不足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探析精细化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和平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测定临床分析
金蝉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