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祖荣《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研究

2019-09-28柏互伟

艺术大观 2019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奏鸣曲

柏互伟

摘要:郭祖荣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郭祖荣先生1952年在苍山创作的作品,是郭祖荣先生初涉钢琴音乐创作的实验性作品。本文从曲式、调式、音乐发展手法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郭祖荣早期钢琴音乐特点与音乐创作语言特点。

关键词:郭祖荣;奏鸣曲;音乐分析

郭祖荣,1929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迄今共创作作品两百余部(首),涉及艺术歌曲、合唱、协奏曲、交响曲等音乐体裁,钢琴音乐是其重要创作领域,郭祖荣在创作上不盲从西方作曲技法,而是采取兼收并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创作理念,致力于坚守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基础上,借鉴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抒发中国民族情怀、尊重中国民族审美、表达中国精神的音乐作品。他认为:“外国技法都是外国特定时代的产物。要根据我国民族音乐语言的特点、风格以及我们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和欣赏思维来引用外国各种技法,有取舍地、创造性地、灵活地借鉴吸收运用。生搬硬套新技法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1]又说道:“我明确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要写中国音乐,要将西方的音乐理论技法灵活,变化地为我所用,将技法化成自己的风格,化成作者的心声去呼唤人们美好的心灵,思想与感情深刻的优秀作品是看不出技法痕迹的,要把理性的观念化入感情的写作中。”[2]因此,郭祖荣作品既具有个性特征,又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其音乐创作是我国当代音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当代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介绍

《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郭祖荣先生1952年在苍山创作的作品,后收录于《金色的秋天——郭祖荣室内乐作品选》[3],是郭祖荣先生初涉钢琴音乐创作的实验性作品,作品仅有第一乐章,是一首未完成的钢琴奏鸣曲。本文从曲式、调式、音乐发展手法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郭祖荣早期钢琴音乐特点与音乐创作语言特点。

二、《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复三部曲式)

整首作品是带缩减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首部(第1-30小节)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是由两个不同材料的乐句a、b组成,a与b小节数相等,均为7小节,是具有对称性的对比乐段。

a乐句(1-7小节)为转调性质的乐句,由两个不同材料的乐节组成,第一乐节4小节,第二乐节3小节,形成前长后短、前松后紧的关系。第一乐节由2小节的乐汇下行纯五度转调模进形成,第一乐节为C大调,第二乐节转到F大调,两个乐节均停留在属七和弦上。其中第4小节是第2小节的倒影,前后旋律形成上下行呼应关系。音乐为主调风格,四部和声写法,旋律平稳、声部均衡、音乐安静。主到属的和声进行,下行二度的旋律走向,使音乐情绪具有叹息、疑问、深思、深沉的意味。第二乐节(5-7)小节,G大调,旋律由双音进行变为单音流动,织体由四部和声形式的主调风格转变为复调风格,上下声部旋律此起彼伏,对比呼应,音乐最后停留在g小三和弦上,调式色彩发生变化。整个a乐句在音乐材料、形象、织体、调式、结构方面即形成对比,又具有統一。

b乐句(8-14小节)与a乐句相同,为转调乐句,由4+3两个乐节组成。不同的是,这两个乐节由同一个音乐材料上行小二度变化模进形成。第一乐节内部具有转调关系,由C大调转到#f自然小调,最后停留在#f自然小调的属和弦上。第二个乐节从#f自然小调的属和弦叠入开始,通过等和弦转到bD大调,最后停在bD大调属和弦上开放。b乐句旋律由右手柱式和弦方式呈现,ff强度,左手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式和弦音级进化跑动,右手柱式和弦以二分音乐时值持续稳定的进行与左手十六分音乐和弦音跑动形成对比。从a、b两个乐句外部关系来看,a乐句由两个不同材料构成,音乐为抒情性慢板、速度舒缓,力度为pp,音乐安静,音乐以八分音符时值在中低音区进行为主。b乐句由一个材料构成,音乐为激动的快板,速度湍急,力度为ff,音乐激动,音乐以二分音乐时值在中高音区进行为主。因此,a、b两个乐句在材料、调式、织体、形象、力度、速度、情绪、音区等方面均形成鲜明对比。

c乐句(15-21小节)是引申型中句。从第14小节第三拍开始至第17小节,右手运用了A乐段a材料第一乐节和声节奏材料,从第16小节开始采用裁截手法,以八分音乐双音下行进行为材料原型,连续四次进行三度、五度关系模进。左手开始采用了b材料的左手分解式和弦音跑动材料,至第16小节第三拍,开始转变为四分音符的减七和弦加上八分音符的八度级进进行。不同材料的叠合和节奏的错位,旋律不断的上行与音区的持续增高,音乐紧张、激动。从第18小节开始直至21小节,右手裁截运用b材料#f小调部分,并重复了三次,左手继续保持前面节奏基础上不断模进,音乐最后停留在主调C大调的属九和弦上开放,引入首段a乐句的再现。

再现句a1(22-30小节)第一乐节材料首先以低八度形式再现,然后上行四度模进。第二乐节材料再现时扩充了2小节,停在F大调属七和弦上开放。

中部(第31-67小节)同样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C段是由两个相同材料的乐句d、d1组成,d、d1小节数相等,均为8小节,是一个方整型的平行乐段。

d乐句(31-38小节)为如歌的行板,包含了两个四小节乐节,音乐材料与性格类似,音区不同。前四小节为G大调,右手旋律在高音区,音乐平稳流畅、抒情优美。左手为和弦与双音,在旋律上与右手形成对比与呼应。后四小节旋律在D大调,从中音区开始不断下行,织体由原来主调风格的两个声部增加为三个声部的复调织体,音乐层次清晰,音响饱满。

d1乐句(39-46小节)是d乐句材料低十五度的重复,左手音型与旋律有局部变化。

e乐句(47-56小节)是并置型中句,前三小节具有过渡性质,旋律为平稳的级进进行。第48小节截取第47小节的前三个音作为材料,通过左右手由低到高,由单音到双音的持续进行模进,至第52小节,音乐情绪进入高潮。第53-54小节为两小节的和声节奏,fff超强力度柱式和弦,加上快速的分解和弦琶音跑动,让音乐激情而又汹涌,第55-56小节对前两小节进行了上行大三度的模进处理,大量的变化音和弦让音乐情绪更加丰富多彩。

d2乐句(57-67小节)是d乐句的变化重复,扩充了3个小节。音乐速度变舒缓,前四小节右手旋律是纯十二度下行模进,后四小节则对之前进行了单音向柱式和弦的纯四度模进。

再现部A1(第68-93小节)为缩减变化再现,以b+a1的结构倒装再现了首段A材料,并扩充了6小节至结束。

b乐句(68-76小节)前6小节完全再现之前的b段材料,后三小节的高声部仍以分解式和弦音持续跑动,低声部叠入了a材料第6小节部分节奏音型,不断重复的深度刻画整部作品的节奏旋律。

a2段材料(77-93小节)中前四小节对开始的a段材料前四小节完全再现,第81-82小节则截取了前面的节奏型进行级进下行处理。从第88-93小节则对作品进行了7小节的扩充。快速的高低声部节奏对应,将音乐情绪推至最高处直至结束。

三、结语

由上分析可知,郭祖荣先生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没有采用传统奏鸣曲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范式,而是运用了复三部曲式,且在缩减再现时运用了倒装手法。二是调式、调性安排突破复三部曲式传统的调式、调性安排,运用模进、共同和弦、等和弦等转调方式,频繁出现远关系转调,西方大小调与民族调式的结合。三是音乐形象丰富,材料对比强烈,不仅首部与中部在音乐材料与调式调性上有较大对比,且首部内部的乐段与乐句在速度、音区、织体、情绪、调式、调性等方面均有显著对比。因此,该奏鸣曲虽是郭祖荣先生在钢琴音乐方面的初次尝试,且是未完成的作品,但他并未局限于对西方古典作品的简单模仿,而是试图突破古典作品曲式结构与调式安排的束缚,体现了郭祖荣先生在音乐创作上勇于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郭祖荣.灵魂的呈示与心灵的诉说——交响音乐创作谈[J].艺术评论,2009(02):23-25.

[2]郭祖荣.我63年的音乐创作之路[J].福建艺术,2010(01):47-48.

[3]郭祖荣.金色的秋天——郭祖荣室内乐作品选[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呼噜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