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基础理论课中应用的思考
2019-09-28李谦
李谦
摘要:对于高校中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来说,较强的理论性难以快速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容易造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枯燥和乏味,将视唱练耳有效的融合进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当中时,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短时间内获得音乐理论上的提升。音乐基础理论课与视唱练耳原本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在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点以及相互冲突的地方,因此本文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提出了自身的改革建议,意在通过两者的融合应用强化高校音乐教学的效率提升。
关键词:视唱练耳;高校音乐;教学策略;应用
一、视唱练耳与音乐基础理论课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之处
(一)专业性和普及性的矛盾
视唱练耳课程是多数是针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开展的必修课程,因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较为专业,较强的技术性成为音乐专业学生塑造音乐素养的重要来源,但是本门课程多是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人文关怀。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高校中的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目的主要是通过音乐理论的教学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对学生本身的综合素养还是十分看重的,音乐基础理论课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本身的音乐专业能力较低,对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因此两门课程之间形成了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矛盾。
(二)教材选用之间的矛盾
20世纪初,专业学者已经开始了视唱练耳以及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教材编撰,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诸多专业性学术教材以及相关研究,但是当前的诸多教材都是站在音乐专业学习的角度,强化了教材本身的专业性,面向的人群大多都是音乐专业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难以让音乐基础知识储备较低的学生明确其中的内涵,因此就当前的教材现状来看,普及性较强的视唱练耳教材还是鲜少的,在进行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中,如果运用专业性较强的视唱练耳教材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无法形成连贯的知识点,教材的选择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两种课程之间的教材矛盾也需要得到重视。
(三)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的矛盾
视唱练耳以及音乐基础理论课两者在课程内容上有部分的相似性,例如音程、和弦、节奏等方面的教学是重复的,但是在教授过程中,因为教学目的的差异导致了侧重的方面不一致,因此两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如何将相互补充以及延伸的内容进行安排都是教学环节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音乐基础理论课在高校中普遍是以选修形式存在,因此在课时安排上是非常有限的,多表现为一周一次的课程,如果课时安排过于分散或者是过于简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因此处理好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之间的矛盾,对于视唱练耳在音乐基础理论课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论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音感。它的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多元化的音乐形式、音乐题材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分析、鉴赏、欣赏、评论以及编创。视唱练耳中对音乐的融合是多层次的,它的教学是学生对音乐全方位感知的过程。因此想要深入地了解音乐、掌握音乐,并在音乐上得到一定的知識储备,视唱练耳是极为有效的学习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审美是相通的,在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提升音乐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进行音乐演唱、弹奏的过程中,是欣赏者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的过程。或者是一段旋律、或者是一个音符,当触及到欣赏者的灵魂时,情感上的共鸣便显现出来。可能会因为音乐欢快的曲调而变得高兴,可能也会因为音乐悲伤的曲调而进行哀叹。不同的艺术种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都遵循着一定的艺术规律。因此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认识到音乐作品中的美感,同时能够在鉴赏其他艺术种类的过程中变得不再吃力。在美术中欣赏意境、在戏曲中看勘探门道,这都是审美鉴赏能力的一种提升。
(三)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音乐对于人的作用是多元化的。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它的艺术表现不局限于音乐这种艺术类型上,更是体现在音乐对人类行为的教化、心灵的净化以及价值的升华上。例如在中国的诸多传统音乐中,可以通过正能量的音乐元素表现,有助于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是理性但同时又是感性的,生活上的挫折容易给学生带来各种困扰,这时的音乐就可以变成宣泄的精神良药,学生可以在品味音乐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真谛,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正确价值观。因此,视唱练耳对于学生的价值作用不局限在某个方面,而是对学生情操的陶冶过程。
三、将视唱练耳融入音乐基础理论课中的建议
(一)教材的选用
视唱练耳以及音乐基础理论在当前的教学教材多是分科的专业教材。鲜少具有普及性的综合音乐教材。通过对当前市面上的教材分析,在《卡曼音乐欣赏课》这本书中得到了一些相关启示,这本书站在音乐初学者的角度减少了其专业性的强烈,在进行讲析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循序渐进可以使得学生逐渐理解音乐知识。在这本书中每个章节的撰写都是围绕音乐基础理论展开的,比如在讲解“三和弦”这部分当中,首先对“三和弦”的基础概念进行了解释,并通过歌曲选段让读者感受到“三和弦”在不同歌曲运用的不同形式,音乐元素在音乐中的使用没有固定的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将视唱练耳通俗易懂的融合进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也是强化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内容的选用
视唱练耳以及音乐基础理论课都属于独立的课程,本身都有完整系统的教学内容,因此当两者进行课程的融合时,教学内容势必会有相应的增减。但是如何对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中的知识进行简化,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如果照搬教材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教学内容上的融合,会较为容易引起教学内容上的矛盾与冲突。
视唱练耳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价值首先要认识其教学目的,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将这些音乐知识结合到欣赏以及演奏的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较为难以理解、抽象的音乐基础理论概念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例如在关于音程的学习中,可以先对音程的概念进行讲解,之后再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通过学生对几种音程类型的演唱,亲身感受到音与音之间的不同距离,由此会对音程的概念进行实际的掌握,这样便从听、唱、理性认知的角度完善了教学内容。当学生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以及体验的过程中便能够对此进行实际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的综合化
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都是当前世界较为著名的音乐教学方式,他们从不同的观念角度强化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性。将视唱练耳应用到音乐基础理论中,将两门学科综合化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借鉴上,以上教学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奥尔夫教学法中较为注重“即兴”的概念,主张通过节奏的即兴、旋律的即兴来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将被动的音乐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性、创造性的音乐体验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建立在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上,通过视唱练耳技巧的成熟与熟练,来强化音乐感知的能力。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以便于吻合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建勛.简析高中音乐理论基础在视唱练耳中的地位及作用[J].学周刊,2020(02):132.
[2]陈姝洋.视唱练耳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OL].黄河之声,2019(22):58.
[3]王敏.视唱练耳于流行音乐演唱专业之意义[J/OL].黄河之声,2019(22):67.
[4]肖肖.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基础理论和弦称谓及应用的勘正[J].艺术研究,2019(06):119-121.
[5]程璐璐.视唱教学中“曲谱精选”的意义及教学实例分析[J].艺术研究,2019(06):86-89.
[6]吴姝岚.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J].北方音乐,2019,39(22):94-95.
[7]黄柯瑕.探析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39(22):125-126.
[8]王杰.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39(22):140-141.
[9]孙俊杰.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堂构建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6):57-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