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

2019-09-28王彩秀李莲子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抑郁

王彩秀 李莲子

【摘 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睡眠障碍患者对其不良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睡眠障碍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障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其不良情绪。

【关键词】睡眠质量;综合护理;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患者呈上升趋势,睡眠障碍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抑郁的情况[1]。睡眠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入睡困难、睡眠潜伏时间较长,醒觉次数加多、睡眠质量欠佳。此次研究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一定影响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睡眠障碍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所有患者为首次诊断为睡眠障碍者。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2.15±8.43)岁;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26-79 岁,平均年龄(53.20±8.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内容如下:

心理干预:对患者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患者内心想法,分析其失眠原因,对其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讲述心中疑虑,认真倾听耐心沟通

康复训练:为患者制定一系列康复计划,给患者安排每日活动量及康复训练内容,严格监督执行,将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减少白天休息时间。

饮食干预:引导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消化为主,可适量增加奶制品、蘑菇、香蕉等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忌辛辣油腻食品,且晚餐不宜食用过多,切勿引用浓茶,咖啡等影响睡眠质量的饮品。

睡前护理: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定期开窗通风,灯光温馨舒适。给患者拟定作息时间表,导致患者严格执行的重要性,在睡前使用温水泡脚,听轻音乐,帮助睡眠,调整舒适睡眠体位。

用药指导: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对于情况严重者,我正在医嘱给予用药指导,帮助其建立正常睡眠规律,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本次研究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使用焦虑(SAS)与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SDS最高为41分,SAS最高为50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69分),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情况。本次研究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主要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0-3分,总分21分,得分越低代表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包版本为SPSS 19.0,n代表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PSQI、SAS、SD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睡眠障碍主要是入睡困难、睡眠时间较少、多梦失眠,睡眠障碍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疾病、环境、心理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PSQI、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综合护理措施将护理内容细化,对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患者内心想法,给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结合患者睡眠障碍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内心焦虑、烦燥、不安等不良情绪,给予必要心理干预后有利于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让其正确面对疾病。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减少外界干扰,保障患者良好睡眠,对患者生活习惯、作息习惯进行指导,引导其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给予患者康復训练,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并在睡前泡脚、倾听音乐等,为入眠创造条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综合护理措施起到改善患者失眠、焦虑、抑郁的作用。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睡眠障碍患者可起到良好应用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在临床中大力借运用。

参考文献

姚清娟.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87-188.

李玉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89-190.

猜你喜欢

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抑郁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某社区门诊苯二氮类助眠药处方情况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