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观察及护理

2019-09-28谢娅娣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满意度

谢娅娣

【摘 要】:目的 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至我院诊疗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满意度评分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精神障碍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症状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使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并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骨科患者;精神障碍;围术期护理干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2

术后精神障碍主要指的是患者在术前并未出现精神异常,但在麻醉手术之后会出现精神集中、记忆力以及定向力等方面出现可逆性智力障碍[1],主要表现为记忆受损、认知能力异常、人格变化、焦虑以及精神错乱等,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使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降低,必须在[2]患者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了研究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防控产生的影响,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至我院诊疗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加以研究,现将报道示下。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至我院诊疗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观察组男女之比为29:21;患者年龄区间为61~76岁,平均年龄为(67.52±6.47)岁。对照组男女之比为30:20;患者年龄区间为60~74岁,平均年龄为(67.49±6.42)岁。两组经对比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 采取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术前护理

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统计,并对患者进行病史评估及心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放松状态,并使患者的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确定患者手术位置,对患者进行术晚睡眠评估,并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分。

(2)术中护理

术中,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正确引导,给予患者常规的消毒、铺巾及麻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意识状态,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当患者出现意识异常状况及其他异常状况时,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

(3)术后护理

术后应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持续6~12h,并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将监护时间适当延长。应于每4h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做1次评估,夜间应于每2h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做1次评估,若评分在20~22分之间,则可疑患者存在精神障碍,并应立即告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加强对患者巡视,在对患者进行术后精神状态评估过程中,若患者连续3d评估未出现异常,则可以将评估停止,此外,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镇痛及康复训练,全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选择的观察指标为精神障碍发生率、满意度评分[3]以及症状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 %代表计数资料,经X2检验,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障碍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出现精神障碍患者共2例,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对照组术后出现精神障碍患者共8例,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6%。观察组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2.046。

2.2 两组满意度评分及症状持续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及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为(96.27±9.58)分、(2.06±0.21)d;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及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为(81.24±8.09)分、(4.67±0.46)d。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及症状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t=5.842、6.033。

3 讨论

导致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术前认知障碍、高龄、合并脑血管疾病、低氧血症、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麻醉因素等[4],可见导致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的因素分布在整个围术期,故应该在整个围术期内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从各因素、各方面使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精神障碍减少[5],进而有利于患者治疗及早日實现康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围术期护理干预,其精神障碍发生率、满意度评分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使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并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徐园.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4):145+149.

郑雪琴, 曾迎迎. 围术期精神状态评估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预防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西部中医药, 2018, 31(4):112-114.

黄日华.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的ICU的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3):236+247.

伍丹.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研究[J].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7,1(3):43-43.

夏燕, 顾红娟. 60例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研究[J]. 当代临床医刊, 2016, 29(5):2548-2548.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满意度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探路
影响妇产科产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应对措施探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四川省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