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9-09-28周步亮

关键词:整合误区数学教学

周步亮

摘 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还存在诸多教学误区。本文就如何内化“整合”目标,聚焦“整合”效应进行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误区

中圖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122-1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课(以下简称“整合课”),以其互动性强、呈现方式多样等优势,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整合课”陷入了误区。笔者下面列举出这些误区,并谈谈如何走出这些误区,。

一、追求实用性,走出本末倒置的误区

“整合课”的目的不是技术展示,不是为追求技术的完美而盲目地追求技术的先进与新颖,而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型人才。

课例1:七年级上《比0小的数》一节,片段一:教师先播放一段2分钟左右动画,喜洋洋和美羊羊在青青草原上,村长拿来了鲜美的嫩草。村长说:“谁能回答出我的一个问题,我的嫩草就给谁吃。”引出课堂复习的问题。片段二:教学过程的尾声,教师播放了1分钟左右的动画,讲述一只小蚂蚁历经千辛万苦寻找食物,最后小蚂蚁讲述自己的收获故事。教师再引导学生讲述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整合课”播放了精彩形象的动画视频,播放了好听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了一幅幅迷人的画卷。然而,里面包含了过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造成了无关信息的干扰,转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教学的中心。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应以教学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教师切勿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不要本末倒置。

二、着眼服务性,走出简单“堆积”的误区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课”的意义在于服务,即服务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不是视频的“堆积”。

课例2:八年级上《图形的旋转》一课,授课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关于旋转的例子,然后出现语音提问,并出现提问框:“上述实例中,图形的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屏幕上又提出一问:“你能将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吗?(请先小组交流,比一比谁的步骤更全)”经过讨论,合作小组组长纷纷汇报自己小组的作图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即点击动画按钮,利用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

课例3:九年级上《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课,授课教师先向学生复习提问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及步骤,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画函数图像的步骤。通过类比,学生轻而易举地回答出画函数y=x2图象的一般步骤。教师随即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二次函数此函数的作图过程。

这两节课表面上加快了教学进度,但实际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作图过程呢?鲜活的教学变成了死板的视听;学习思考的过程变成了现成结论的展示过程。本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馈教学效果。而如果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起到一个展示文字和配图的作用,可以说这样的“多媒体堆积”毫无必要甚至适得其反。

三、回归思维性,走出“学习形式化”的误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然而,在有些“整合课”的课堂中,信息技术已经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跳过思维的环节。

课例4:八年级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合作小组的代表依次在教师主机上演示几种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多种方法,课堂上热热闹闹又有条不紊。然而作法虽多,每种图形的原理无人问津,甚至有些作法连教师都有点“发蒙”。学生变成了“技工”,数学课堂似乎变成了信息技术课。

课例5:九年级上《圆的对称性》一节,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推导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执教教师先花了2分钟左右时间向学生讲解了几何画板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到电脑前进行各种动画演示,探究每种情况下所具有的对称性。由于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不同,整个操作过程花了近25分钟时间,其他同学只是在看电脑前的一个同学进行演示,最后教师没有时间对所得的结论上升到数学思维的高度进行证明;而另一位执教教师让学生用圆规画了一个圆,在纸片上一起进行演示,花了10分钟左右,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圆中直径、弦、弦所对的弧之间满足一点条件所具有的对称关系,最后进行理论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课例4和5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及圆的对称关系,应该说教学内容直观,清楚,但是教师始终停留在直观的形象演示层面,没有对学生观察得到的结论进行证明,上升到数学思维层次。这样做,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这种“思考”时空,以较直接的方式呈现所谓的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路作一些简单的应答。

信息技术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也有可能使学生养成数学思维的惰性,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好“整合课”的分寸,做到科学合理地运用,真正为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整合误区数学教学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