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9-09-28慕丽华石晓艳薛燕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护理

慕丽华 石晓艳 薛燕飞

【摘要】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改善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129.4±12.0)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5.2±9.6)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6±13.4)、(97.3±10.1)mm Hg, SAS、SDS评分(40.4±12.6)、(41.7±10.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14.0)、(51.7±13.1)分, 差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原发性高血压;辅助手段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80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增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现如今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 若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充分认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仅能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若在此基础上辅助运用心理护理,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旨在探究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病及合并高血压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6例;年龄36~82岁, 平均年龄(55.6±8.8)岁。实验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17例;年龄37~80岁, 平均年龄(59.2±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获得家属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建议患者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限制脂肪和盐的摄入, 戒烟、戒酒, 可适量饮茶, 同时, 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护理, 不但能够增强患者的体质, 还能够有效降压, 但是不建议进行剧烈的运动, 否则容易造成血压的急剧变化。此外,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使其大致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并介绍治疗方案及治疗目的等。

1. 2. 2 实验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主动沟通, 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详细了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并最大程度地给予鼓励, 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 应减少病房探视的次数, 使患者有一个相对安静的治疗环境, 此外, 对于长期治疗的患者, 医护人员还应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 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树立治疗的信心, 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 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改善情况、SAS评分及SDS评分。采用SAS、SDS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 SAS评分<50分为正常, 50~60分为轻度焦虑, 61~70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SDS评分<53分为正常, 53~62分为轻度抑郁, 63~72分为中度抑郁, >72分为重度抑郁,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1]。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129.4±12.0)mm Hg、舒张压(85.2±9.6)mm Hg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6±13.4)、(97.3±10.1)mm 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比较 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SAS评分为(40.4±12.6)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

14.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68, P=0.0001<0.05)。

2. 3 两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SDS评分为(41.7±10.2)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7±13.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39, P=0.0006<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会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生活质量不断降低, 同时, 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不良情绪会造成患者的血压波动, 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5]。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干预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 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同时,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主动调节不良情绪, 逐渐消除心理障碍,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6-9]。因此, 患者需及时了解自身血压变化趋势及身体不适症状,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以降低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此外还需重视心脑血管的变化情况, 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迅速到院就诊[10-12]。目前, 临床中逐渐推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 足以表明医护人员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注重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13]。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实施心理护理还能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扩张情况得到改善, 合理控制其血压水平, 促使医闹现象逐渐减少。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严明芹, 滕兆林. 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0):20-22.

[2] 黄文珍. 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2(22):105-106.

[3] 旷玉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131-132.

[4] 殷君.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11(13):112-113.

[5] 杜粉兰. 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5):247-248.

[6] 楚斯垠, 張福英, 马亮, 等. 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知信行的影响. 全科护理, 2016, 14(8):760-762.

[7] 刘佳. 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中外医疗, 2015, 35(14):134-136.

[8] 赵红梅, 贾桂香, 崔广伟. 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0):235-236.

[9] 赵长秋. 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 4(26):115, 118.

[10] 王艳. 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 吉林医学, 2018, 39(2):376-378.

[11] 董微, 王新影.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9):187-188.

[12] 张友华, 熊清, 曾玮.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15):165-166.

[13] 王荣彩. 循证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症防护中的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23):124-125.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的效果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