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红伟: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的“另类书写者”

2019-09-28叶延滨

文艺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歌史诗坛另类

○叶延滨

在中国诗坛有一些不应被忘记的为诗歌做出贡献的人,黑龙江诗人姜红伟常年痴迷于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这样痴情的“另类书写者”实属凤毛麟角。

姜红伟生活、工作在素有“中国最冷小镇”美誉的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多年来,他以诗为唯一乐趣、唯一爱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从事着他热爱的诗歌事业:策划诗歌活动、收藏诗歌资料、研究诗歌历史、创办诗歌场馆、编著诗歌史料,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声,一心只做诗歌事”。

之所以说姜红伟是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的“另类书写者”,是因为他所从事的每一项有关80年代的诗歌项目都是迄今为止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都是“另类”的,都是“独家”的,都是属于姜红伟的与众不同的“专利”。比如,在诗歌活动的策划上,姜红伟策划了“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诗歌民刊收藏家系列访谈”“著名诗歌编辑家访谈”“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等一系列轰动诗坛的活动,可以说每一项活动都是独具特色的,都在诗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引发了追忆、怀旧、研究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热潮。再比如,在诗歌史料的收藏上,姜红伟集三十多年之精力、财力、物力,收藏了五千多件诗集、诗报、诗刊、民刊、书信、照片、手稿、图片等各种珍贵诗歌资料,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此基础上,姜红伟克服各种困难,历经各种辛苦,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办诗歌纪念馆——80年代诗歌纪念馆,在诗坛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五百余位著名诗人的大力支持,并因其丰富的馆藏而成为了中国诗歌的一座地标性建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姜红伟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的研究,发表了有关文章五十余篇,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20世纪80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在广东《作品》开设“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专栏,在《星星》诗刊、《岁月》文学月刊和广州《信息时报》开设“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专栏,完成了《中国高校大学生诗歌刊物图文档案(1978—1980)》等多部书稿。可以这样说,他的每一个研究专题都是独一无二的、非同凡响的,都是诗学领域里的开山之作。

说起来,我与姜红伟虽然“认识”了十多年,但至今却从未“谋面”,堪称“神交”。2004年,我收到了他的一封信和一篇长达万字的文章《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校园诗坛历史备忘录》。在信中,姜红伟请我对文章给予批评指正,并谈了准备编著一部关于在甘肃省《飞天》文学月刊开设“大学生诗苑”栏目创办历史的专著的构想,希望我能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我的印象中,他寄来的这篇文章是中国诗坛上第一篇全面研究大学生诗歌历史的十分珍贵的诗歌史料,我读后感觉很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回信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支持他在大学生诗歌史上再做进一步研究,力争多出成果。同时,对于他那部诗歌史料著作给予了鼓励,希望他早日写成。

一晃儿十多年过去了。去年冬天,姜红伟发来短信告诉我他那部关于“大学生诗苑”的书稿已经完稿并即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希望我能写一篇序言。面对这部既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期刊诗歌栏目史,又堪称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史简写本的专著《大学生诗歌家谱——〈飞天·大学生诗苑〉创办史(1981-2014)》(以下简称《家谱》),说实话,我真是为姜红伟高兴,为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高兴,为他“十年磨一剑”的成功高兴!

众所周知,1981年2月,《飞天》杂志在总编杨文林的支持下、在编辑张书绅的主持下,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以发表大学生诗作、培养大学生诗人为宗旨的诗歌栏目——“大学生诗苑”,并在长达33年的岁月中,书写了一部诗人辈出、佳作纷呈、影响深远、载入史册的“大学生诗苑”栏目创办史!

对于“大学生诗苑”的创办价值,姜红伟在书中做了精辟的评价,我十分认同:“大学生诗苑”是中国新时期诗歌史上创办时间最长久、培养诗人最多、社会反响最广泛、赞誉名声最响亮、读者受众最广泛的名牌诗歌栏目。它的创办,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期刊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但为甘肃新时期诗歌的兴盛发现和培养了众多优秀诗人,而且引领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潮,掀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并最终为第三代诗人的崛起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为中国当代文坛培养了大批卓有成效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其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价值之卓越、贡献之突出、功德之无量,形成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大学生诗苑现象”。

据我了解,姜红伟编著的这部《家谱》是目前海内外图书市场上唯一一部类似题材的诗歌史料书籍,堪称“孤本”,更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当代大学生诗歌史的重要文本,填补了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研究领域的空白,既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又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感和揭秘性,对于今后研究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今后研究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的首选读本。

纵观这部书稿,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全书上下贯穿了一个“新”字:

一是课题新。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对于“朦胧诗”“第三代诗歌”等一系列新时期出现的重要诗学现象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形成体系,并且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迄今为止,无论是在高等院校,还是在社会民间,无论是大学中文系教授,还是从事诗歌研究的专业人员,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由“大学生诗苑”引发并形成的大学生诗潮或者大学生诗歌运动这个十分重要的诗歌现象却视而不见,至今无人问津,形成了不应该存在的诗歌史上的“真空地带”。而姜红伟在这部书稿中却以“大学生诗苑”为切入点,以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潮或者大学生诗歌运动这一被大家忽略、被大家遗忘的重要诗学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凭借强大的理论勇气和丰富的诗歌史料进入了这一别人从未涉猎、从未碰触的诗歌领域,并以自己独辟蹊径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诗歌史上的这段空白,将一个全新的课题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是写法新。目前,诗歌史的编著几乎全部由从事诗歌史研究的专业人员或大学教授承担,诗歌史的写法几乎都是固定的模式。据我所知,姜红伟只有高中文化,是名副其实的“另类书写者”。然而,“另类书写者”也有“另类”的优势:他可以不受任何诗歌史理论的禁锢、不受任何诗歌史写法的束缚,可以完全采取一种“任性”的写法,而不受任何拘束。在这部书稿里,姜红伟在诗歌史的写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以一种有别于其他类诗歌史的新写法,通过运用访谈录、回忆录、简述录、评论录、佳作录、名录以及老照片、老图片、手稿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诗苑”的历程、价值、贡献以及所引发的大学生诗潮或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缘起过程、诗人群体、诗歌社团、报刊诗集及历史影响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描述和阐述,并成功地告诉大家,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完全可以有“另类”的写法。

据我所知,这本《家谱》仅仅是姜红伟庞大的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研究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因此,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姜红伟为我们奉献更多更好的诗歌史料专著。我也希望姜红伟的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研究系列著作会成为中国当代诗歌史中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诗歌史诗坛另类
夜晚的巴黎
“另类四不像”登场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中国古代诗与乐的关系及诗乐创作
荷珠乱滚:诗坛重现唐大郎
当代诗坛上的空谷之音——读《空谷幽兰十四行诗九首》
诗坛百家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