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舞台艺术走出去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9-09-28○唐

文艺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国家文化

○唐 凌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需求。随着国际上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的感知越来越深,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于对中国文化的浅层认知,他们渴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特别是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这个古老文明的中国似乎再度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一个谜。“强大但不确定的中国”,近几年来成为外界议论中国时常用的一个关键词。中国形象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的一面。各种文本分析和调查数据都表明,中国的国家形象正处于历史性的重大演变和重塑期。

目前对中国国家形象比较多的是表层文化的传播和接受。就目前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现状来看,相对集中在饮食文化、中医药、汉字与书法、武术,以及传统节日习俗、民族风情等领域。这些海外中华文化推广活动,有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及社会习俗等表层文化部分。而文化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深层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对外文化传播中,需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文化的传播,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文化思想底蕴。再者,目前对外文化传播中偏重历史传统,当代内容有些偏少。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吸引力,但与此同时,中国当代的面貌、中国当代人的状态以及中国当代文化的最新发展,也是外国人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当代中国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对外文化传播需要增加当代中国的内容,以满足外国人了解当代中国的愿望。目前中国整体形象还不明晰,正面形象还不够强大。“经济崛起的大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富有吸引力的国家”“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这些是外国受访者对中国的既定印象。现在国际上普遍对中国经济崛起印象深刻,但同时也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诸如“拜金主义”“环境污染”等,给予负面评价。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中,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及时地向外呈现当代中国全面、客观、真实的国家形象。

应该说,在今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差距。舞台艺术是传播和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带动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中国舞台艺术走出去的道路更加顺畅。但在中国艺术家们更多亮相国际舞台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舞台艺术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同,并在构建国家形象中发挥良好和真正有效的作用。从目前现状来看,虽然目前我们的舞台艺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去,而且数量也在迅速提升,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舞台艺术在创作观念、文化理念、表达方式上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的舞台艺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舞台艺术走出去,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对外文化传播的方式上,中国舞台艺术过多地偏重宣传性,传播方式生硬。在对外传播的舞台艺术作品中,有些宣传意图过于突出,有口号式和概念化倾向,简单甚至直白地演绎概念,往往流于用一个共识性人物表现抽象宏大的主题,缺乏内在的细节与情感打动观众,显示出过于急切的功利目的。这样的作品很难达到希冀的宣传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产生国内外的隔膜。而事实上,有一些好的舞台艺术作品,有意识地淡化宣传色彩,突出作品的艺术性,从艺术细节和细腻情感上去感染外国观众,起到了正面塑造、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良好效果。

在对外文化传播的价值观方面,中国舞台艺术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舞台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表征,引起国家想象的形象符号,勾勒出国家意志、文化特点以及民族气质和人物性格,直接和鲜明地表达着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指征着当下中国。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形象的直接体现,但是当下有些舞台艺术作品还存在着与时代发展脱节,价值观陈旧的问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何向外传播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对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塑造至关重要。

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态度上,中国舞台艺术固然需要注重和尊重接受者的文化背景,但有些舞台艺术创作也出现过于迎合和揣摩西方心理和期待视野的问题。一些艺术家在创作之初,并不是自觉考虑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挥自身创造力和艺术水准,而是揣摩西方观众或评委的趣味,过分迎合西方的价值观念、审美倾向和猎奇心理。中国当代舞台艺术家在用艺术创作建构国家形象时应避免陷入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增强文化自信,自觉考虑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艺术水准,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重要的还有对外文化传播的思想内容。国外对中国舞台艺术的认知大多还局限于京剧武戏、杂技、功夫等技巧性展示的艺术形式中,而对其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则了解不深。许多演出还限于“秀”的概念,大多是一次性的歌舞晚会,大拼盘性质的文艺汇演,并不被认作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也无法真正进入世界的艺术殿堂。有些作品投资巨大、场面宏伟,虽然热闹多彩,但缺乏内在的思考和情感,表面的热闹只是一种外在的视觉冲击,流于单调、肤浅与乏味,而且助长骄奢靡费之风。近年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水平和手段上的进步,中国当代的舞台艺术创作,在舞台美术设计和视听手段的运用上,已经大幅度地追上当今世界的一流水准,甚至在有些方面呈现出超越之势,但相较而言,中国当代舞台艺术创作与世界先进水准距离最大的就是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存在着明显不足,这是必须要予以正视与解决的问题。

因之,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对当代中国的传播力度。从目前状况来看,中国舞台艺术的对外文化传播,在整体上偏重传统文化的传播,而对中国当代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发展面貌的优秀作品走出国门偏少,导致国外民众对当代中国缺乏准确的了解。但是进入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世界影响和国家形象都发生了改变,文艺作品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从历史中走出,进行相应调整变化,增加并突出当代中国的篇幅和内容,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一些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与社会面貌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在国外反响热烈,对于塑造、传播当代中国国家形象,事实上是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的。

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中有国际影响的当代中国舞台艺术大师的推介。20世纪以来,中国在舞台艺术各领域诞生了一批艺术大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话剧大师老舍和曹禺、音乐大师贺绿汀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这些艺术大师身上,不仅凝聚了中华文化精神和艺术哲学,体现了我国当代艺术家对人生、对社会、对艺术的深刻思考、独特体悟和精湛的艺术创造力,其艺术造诣、人格魅力也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最高成就,他们的名字和经典作品蜚声海外,被视为中国艺术乃至中国国家形象的指代符号,在各国心目中常常把他们自然而然地与中国联系起来,并把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当作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当代,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舞台艺术家虽然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但无论是知名艺术家的整体数量还是向国际上的推广力度,都还有很大的上升、发展空间,还有很多扎实的对外传播工作要做。

从对外文化传播的渠道与效果来看,目前中国对外舞台艺术演出在国外受众的构成上较为狭窄,主要以海外华人为多,能真正抵达国外主流人群的演出数量偏少,国际观众覆盖面不够,真正达到在国际上推广效果的作品不多,与真正的交流和接纳尚存在距离。另外,由于过于依赖政府的资助,对外文化传播产业发展不足,尚未真正打开国外文化市场。对于舞台艺术的海外传播,传统的政府主导的文化渠道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单一,而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的民间交流具有形式多样、灵活高效的特点,需要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扮演、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舞台艺术要走出国门,人才至关重要。目前,在我国海外文化传播中,国际文化传播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国际文化传播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缺少具有较强国际文化交流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对外汉语人才、翻译人才、媒体传播人才;缺少具有国际文化市场眼光的金融投资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缺少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创意者、生产者、资源整合者等。要提升中国当代舞台艺术的对外文化传播的实力和效力,加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急需、也是势在必行的紧迫工作。

以中国艺术打造艺术中国,通过艺术作品构建中国形象,是一个宏大命题,如何使之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创造出更多从不同角度构建我国国家形象的精品力作和当代经典,如何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选择真正能传达和塑造我国当代形象的艺术作品,让世界各国人民在喜爱这些作品的同时也正确认识中国,如何通过舞台艺术的对外传播,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塑造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国家形象,对策选择很多。

一、树立舞台艺术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的自觉意识

在对外文化传播的方针政策制定、重大传播项目的立项与决策中树立国家形象意识。同时,在当代艺术家特别是优秀艺术家中树立艺术创作的国家形象意识,深刻理解艺术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实质和内涵,充分认识自身的创作与国家形象的关联,抱以一颗敬畏之心和使命感,在艺术创作中始终对国家、民族命运保持赤子之心和忧患意识,密切关注当下的现实问题,通过艺术作品来展现当代中国人的哲理思考深度和情感的深度,把艺术创作与国家形象的塑造置于全球化视野之中。

二、注重推介中国当代舞台艺术大师

艺术大师是国家形象识别的重要标志。当年,我国的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不仅以其杰出的艺术作品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的形象,而且其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上升为我国的国家形象。国际上的舞台艺术家在世界范围具有影响的当代大师,如铃木忠志、彼得·布鲁克……,都是各国文化艺术的形象代表和代言人,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绝佳个体。我国当代的艺术家蔡国强、郭文景、谭盾、沈伟、谭元元等也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中国为世界所认可和熟悉的艺术大师越多,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公众的视线里也就越清晰,中国国家形象也有着更积极正面的体现,要有意识地以各种方式更有力地推介中国当代的优秀舞台艺术家走向国际舞台。

三、注重艺术性,推进真正的艺术交流和对话

对外文化交流不是简单地输出意识形态,而是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能够真正地吸引人、打动人,引起共鸣,赢得尊重,增进心灵的沟通,寻求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从而为国家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拿出精品,推介优秀作品,将中国最具艺术水准的精品力作展示在西方艺术殿堂,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走出去”,应该以艺术水准的高度、艺术理念的前沿和艺术风格的独特为重要标准,重点支持优秀艺术作品走出去,让中国优秀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出色的主导作用。为此,建议在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时建立监管和监督机制,评估传播效果。

四、注重表达当代中国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的艺术作品要展现中国当代国家形象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的体现。要准确传播我们的文化,跟上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步伐,提出具有原创性和时代特征的话语议题,客观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中国当代的现实,立足当代和历史传统,提炼出打动心扉的艺术话语。在中国当代舞台艺术创作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表达当代中国。在中国当代舞台艺术作品的对外文化传播中,最受国外观众欢迎和肯定的就是注重表达当代中国的舞台艺术作品。这对提升当代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国家形象,是非常有益的。这也给中国当代舞台艺术的对外文化传播一个很好的启示,在中国当代舞台艺术的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须注重并切实地对外推出注重表达当代中国的舞台艺术作品。

五、注重推广表达思想的作品

任何的文学艺术创作,都是兼具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的。形式是文学艺术的外在表现方式,内容是文学艺术的内在的思想内涵。对于舞台艺术而言,由于舞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舞台表演性质上的特点,拥有精美的舞美形式,通常是舞台艺术给人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印象,相应地就会造成有些舞台艺术作品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事实上,任何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的成败得失,除了艺术形式方面的原因之外,与该作品对社会生活现象在思想上和创作上概括的广度和深度有密切相关。对于中国当代舞台艺术的对外文化传播而言,不能只看重舞台艺术的形式,而应侧重传播思想含量高的作品。舞台艺术不是流行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舞台艺术作品的选择上,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深度,体现当代中国的思想和精神高度,体现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灵深度。同时要正确理解社会批判和社会反思类作品,不是简单地把揭示阴暗面或批判类作品等同于负能量,把反思弱点等同于损害自身形象,要打破这种对于艺术作品的正面和负面意义的狭隘理解。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社会的前沿,不仅要勇于面对现实矛盾与困境,而且要从文化深处获得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价值方法与思路,重视对民族性进行深刻反思。不仅要反映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也要全面反映我们还实际存在的不平衡、不发达的状况,反映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具有建设性的反映现实问题的作品非但不会损害国家形象的塑造,而且有助于建立起理性、成熟的国家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要表达带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从人类共同兴趣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出发,把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交流的基础,找到与国际对话的通道。

所有的对策落实起来,首先要克服对语言障碍的恐惧。中国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去一个天然的障碍就是语言,多年来对外传播选择作品时有意无意都在规避语言带来的屏障,比如对外传播的舞台艺术作品中侧重视觉为主、动作为主、绚丽多彩为主,而以语言为主导的作品就相对少。然而中国戏剧要想“走出去”,达至一种真正的文化交流,就不可能永远回避语言。回避语言,就很大程度回避了思想。直面语言瓶颈,这是中国舞台艺术要真正走出去必须面对的命题和现实难题。一是不低估艺术作品的传播能力和国际观众的接受能力,二是对翻译的加强。多年来,国外戏剧作品被大量译介并亮相国内舞台,中国戏剧作品在国际上被译介和演出却并不算多,“请进来”与“走出去”呈极大的失衡状态。如何让中国优秀民族精华为世界所分享,让中国文化借这一载体得以弘扬,翻译应当成为桥梁。

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如何提炼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髓,如何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出新表述,如何有效传播中国声音,在对外文化传播中都显得极为重要。首先是注重传播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包容性,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塑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深厚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精神富矿,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蕴藏着解决当代难题的重要启示,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其次是要自信地表达我们的文化,对自身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判断,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自身文化特征和优势所在,并且正确而自信地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是文化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尤为重要的是,努力进行当代对于传统的新创造,表达当代人对于传统对于历史的新解读新诠释,体现当代中国的创造力和生命活力。中国在完成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从中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要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需要把我国从一个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转变为具有强劲文化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的文化强国,要创新方式方法,守护和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走出去。

这里,需要考虑到加大支持民间艺术交流,加强对外传播能力的提高。在大力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的同时,更要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文化传播运作方式,从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在国内与国外、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努力建构多元合作的文化传播渠道。积极利用民营机构的非官方身份,发挥其在吸引、使用人才以及经营上的灵活性,鼓励民间资本开办文化传播企业并且给予大力扶持,资助以民间形式进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善用社会及市场资源,统筹社会力量,发挥市场机制活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同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要善用新媒体与新平台,增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再者,创造一切可能,加强对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国法律制度、文化习俗、审美偏好不同,我国海外文化传播需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国际文化历史、了解国际文化贸易规则、掌握良好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对外汉语人才、文化产业人才、高端翻译人才等国际文化人才的成长需要。通过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选派文化产业领域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到一些文化产业强国进行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文化沟通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以及国际形势应变能力,促进和优化我国海外文化传播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还要谈到一点细节,中国舞台艺术要想走出去,必须马上加强海外受众研究。一是建立国家形象评估机制与监测系统,重视文化艺术走出去的针对性调研及实效性评估,是提高对外传播针对性和贴近性的关键所在。要根据受众规模、对于艺术作品的知名度、质量、传播效果、成本来评估对外传播效果,重大项目应由专门机构负责考察对外传播是否达到原定目标,达到什么程度。二是加强受众研究,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全面了解对方文化的禁忌与喜好,如宗教敏感区、人文风俗等,通过受众调研,深入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因地制宜、一国一策地开展工作,使舞台艺术作品不但能“走出去”,而且能“走进去”。努力减少对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不断提升传播效果。三是加强影响主流人群,在传播过程中,虽然舆论领袖在受众总人口中只占少数,但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在对外传播时,首先要施加影响的对象就是这些人,他们继而将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者,能够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艺术,更持续地吸引不同层次的国外受众。

中国在数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与世界的对话从未间断。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唐代的东渡扶桑、明代的七下西洋,到近代的游学西方……每一个时代都写下了对外交往传递国家形象的佳话,也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今天,走向伟大复兴的文明古国,以何种面貌融入世界,为世界所认识和了解,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深入探究,将一个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中国呈现给世界。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国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谁远谁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