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阅读交流的话题
2019-09-27邹永兰
邹永兰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学生在阅读书籍后,教师需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这样的平台一般就是阅读交流课。既然是交流课,话题必不可少,那么怎样设计有价值的话题呢?一、话题要有“诱惑性”;二、话题要有“挑战性”;三、话题要有发散性;四、话题要有拓展性。设计具有实效性的话题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关键词】语文素养 阅读交流 话题的实效性
学生在阅读书籍后,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表达的需要和冲动。这时,作为教师应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把看到、听到、想到的说给同伴、老师听,这既是对书本阅读的检验,又是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与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的平台一般就是阅读的导读和交流课,既然是交流课,话题必不可少。那么怎样来设计有价值的话题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话题要有“诱惑性”
小学生因为特殊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语言刺激,激发其阅读和表达的欲望。在导读课上,这样的诱惑尤其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欲望绝大多数归功于教师或风趣或带有诱惑性的语言。我在导读《君伟上小学》前,先從封面入手,对孩子们说:“看看封面上都有谁呀?”孩子们纷纷说:“老师领着几个小朋友。”我及时补充:“知道吗?这几个小孩子跟我们一样,也是刚上一年级呢!”孩子们一听,来了精神,目光都被我吸引了过来。我又神秘地说:“他们的一年级生活可有趣呢,想不想看?”“想!”“哈哈,君伟不仅跟我们分享趣事,还教我们许多上学的知识呢!”跟孩子们说了这样一段话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阅读了,可他们不认字、不会拼音,当然由我来引导啦。我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就勾住了孩子们的心。
再比如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阅读交流课时,我抛出了一个话题:“孩子们,老师眼中的狐狸是阴险、狡猾的,它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干出了不少坏事,真是个坏家伙。”这么一说,几个心急的学生憋不住了,顾不上举手,大声叫起来:“不是,不是,这本书中的狐狸爸爸既聪明又有爱心,对它的孩子好得不得了,就像我的爸爸对我那样呢!”“什么?”我装出惊讶的样子,“我不相信,除非你们讲几个故事给我听。”学生们的小手如林,他们生动地再现了文中的多个镜头。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就在这一次次讲述中提高了,交流课成功了。
二、话题要有挑战性
现在的学生,无畏无惧,自信而又阳光。平时,他们尤其喜欢挑战,不服输。根据他们这样的心理特点,在阅读交流课时,为了让效果更显著,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增强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阅读交流课时,在交流完故事情节后,我说:“看来,《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们,为了检验你们的阅读成果,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大屏出示题号),这上面每个题号后都隐藏着一道题目,敢不敢挑战?”孩子们的“斗志”一下子被激发了,个个跃跃欲试。我又讲述了挑战规则:“我问你答”环节,分必答题和选答题两种,以小组为单位指名回答。必答题共四题,每小组按顺序必答一题,答对得一颗星;选答题可以自选题号,难度大一些,但答对可以得双倍的星数。最后根据答题结果,评定今天的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组员可以得到一本书作为奖励。这么一说,孩子们完全“疯”啦,嘿嘿!一点小小的“花招”,耍得“值”!
三、话题要有发散性
现在的课堂,最不提倡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方式了,那样的形式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交流中,我们同样不主张一问一答,它既扼杀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激情,又扼杀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
那怎样才能避免一问一答呢?我觉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的话题,这样就能让学生们的思维随之发散开来了。比如《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交流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这样有趣好玩的故事,这本书一共写了几个?出示目录(24个),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故事最让人笑掉大牙?哪个故事让你觉得是好心办坏事?哪个故事的发生有些不可思议……与同桌讨论一下再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基本就概括了本书中所有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全安静了,脑子里在迅速地回顾全书内容,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对号入座”。两分钟后,教室里才有交流的声音,经过短暂的交流,接下来的汇报好精彩,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迫不及待地讲述相关主题的故事,我只是偶尔插句嘴,追问几句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思路,又回顾了整本书的内容,学生们还自己学会了归纳主题,真好。再比如《夏洛的网》阅读交流时,我也抛出了一个发散性的话题:“这本书中有许多人物,你喜欢谁?讨厌谁?为什么?”虽然是一个常规话题,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他会对每个人物进行评判,并且找出相关事例、相关理由进行说明,人物分析的问题就解决了。而学生们在这一次次的思考、表达中,也悄悄地提升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话题要有拓展性
阅读交流,不仅是回顾文本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更要将它从课内引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因为,阅读就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指引,它能使我们的精神更加充实,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智慧。所以,我在设计话题时,更注意它的拓展性,注意将它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西游记》阅读交流课的最后,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西天取经的一班人马如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大家各司其职,最后才成功取回真经。你的家庭也是平安、幸福的,那你的家中,谁是孙悟空?谁是唐僧?谁是猪八戒或沙和尚?”这样的一个话题,一下子就将学生们的思维从书本中跳到了自己的小家中,大家根据书中人物的特点,一一地将自己的家庭成员“对号入座”,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你说,这样的话题既有趣,又带有迁移性,学生的读书热情、表达激情一下子被激发了。
再比如交流《夏洛的网》一书时,在课堂最后环节,夏洛在大家的心目中已成为一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楷模,这时我问了一个拓展性的话题:“在你的生活中,谁是你的‘夏洛,你又是谁的‘夏洛?”这样的一个话题,既深化了夏洛的形象,又让孩子走到生活中,去寻找身边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人,学会感恩,同时又将关爱传递下去。而这,不正是本书作者写作的意图之一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几本书就能习得。它得成于大量的阅读之中,得成于对阅读的思考中,得成于教师具有诱惑性的、挑战性的、发散性、拓展性的话题交流中。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让我们的阅读交流更有实效性,让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交流中一点点提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