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9-09-27高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动手情感能力

高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动手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是古人对于读书的见解,而放眼当下的语文学习,笔者以为,除了这“三到”,再加一“手到”则更为妥帖。研究表明,动手可促进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条格言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动手体会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第一大难关便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比如b、d、p、q这四个声母,比较容易搞混。为了强化巩固,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制教具,用纸制成一根小棒和一个半圆,把小棒和半圆用不同的摆放方式互相拼合,一边动手一边记忆这四个声母,音形结合,促进学生识记。此外,字母卡片的制作也是拼音学习的一种方法,让学生亲手制作可以加深对拼音字母的印象,制作完成后对所学拼音进行系统抽读,这样边做边记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在动手实践中求真知

在课堂中,通常学生获取的是书本上或教师口中的间接经验,他们很少有机会亲自去经历、去体验。孟子曾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除了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很多时候更要教会学生去动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是无法真正从知识的土壤中汲取营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十分有趣味性,若只是在课堂上枯燥地讲授,便无法发挥文本真正的价值。例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在课前就预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中尝试找一找苹果里的五角星,然后再去预习课文。相信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对文本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体验感。同样的,在习作中也是如此。比如周末让学生回去写一篇洗红领巾的作文,如果这个学生从来没有洗过红领巾,那么,这样一篇习作完成的质量肯定是差强人意的。所以,在落笔之前,学生势必要亲自动手洗一洗,才能知道洗红领巾的过程。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洗的过程中探索一下,肥皂、洗衣粉和洗衣液,哪种洗涤效果更好。当学生有了实践的兴趣和自我体验后,对这件事的了解和感触便会加深,写作也不再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情了。亲自动手去体验和探索,学生所接触到的便不再是口耳相传的知识,而是真真切切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教师除了让学生多说,更要让学生多做、多体验,在动手实践中求取真知。

三、在动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来源于体验,如果在教学中将动手体验的过程與情感体会相剥离,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火红的枫叶》一课中,“我”把对老师的爱全寄托在了小小的枫叶上。教师在分析文本,进行尊师爱师教育的同时,不妨让学生效仿文中的小主人公,用枫叶或其他材料为老师制作一张小小的贺卡,写上想对老师说的话。同样的,每逢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教师都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让学生亲手做一张贺卡,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母,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与爱。中国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已相传千年,我们不能只流于表面。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小手工制作中放置自己的心意,体会并表达对父母师长的感恩,更是教师教书育人之本。动手给语文书包上书皮,让学生更加爱护书本;动手削好第二天上课要用的铅笔,让学生做事更有计划性;动手为课外书制作一张书签,学生会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而这样的效果,光靠纸上谈兵远远是达不到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动手能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要加强课堂的动手训练,让学生树立培养动手能力的意识,将动手能力也包含在学生的学习范围之内,让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实现新的飞跃。

猜你喜欢

动手情感能力
情感
台上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