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9-26陈燕飞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初中数学教学解决问题

陈燕飞

[摘  要] 初中数学作为十分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所包含的逻辑思维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文章主要介绍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良好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良好的解题方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笔者结合数学教学情况,分析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构建教学核心内容,展现逻辑

思维能力在解答问题中的价值

分析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知识点可知,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 在初级的数学知识点中能很好地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系统,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提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好地发挥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设计良好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中,可以設计良好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逻辑思维所具有的强大能力,同时可以顺利解答数学问题. 如大量的应用题都能够通过未知数来列出算式,还可结合逆推法将数学算式直接列出.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导入问题:一份数学试卷的选择题共计12道,做对一题记8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现已知小明同学获得66分,求他一共做对多少题. 学生可将小明做对的题目数假设为x,然后将方程12x-(12-x)×2=66列出,计算结果. 接下来,教师可依照题目设置下列问题:

(1)假设小明做对了所有的题目,则得分为多少?

(2)直接列出方程还是算式更简单?为什么?

(3)小明一共做错了多少道题?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给予学生良好的鼓励,同时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在遇到类似题目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探讨,以确保解题思路完整.

重视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思维是人所具有的特殊能力之一,在解答问题以及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出积极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工作中,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展示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将生活常识结合在一起,达到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比如,教师应借助生活中的例子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使其可以全身心地加入到数学相关的学习中. 教师在教学“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为学生解释“鸡与兔”的相关故事:鸡与兔在同一笼子中,其头总共三十五个,脚总共九十四只,问题:鸡与兔各为几只?在进行回答期间,设定所有鸡均为独脚,所有兔均为双脚,在笼子中,鸡头部与脚之间的比为1 ∶ 1,兔头部与脚之间的比为1 ∶ 2,把剩余脚的总量与头部总量相减即为兔总量. 借助公式加以表述,全部鸡与兔除去一半的脚即为94除以2,最后为47,因此,设定兔总量是x,2x与(35-x)相加即为47,可得到35+x=47,即x为12. 此时,教师应把相关问题进行提升,使学生开展思索:若全部鸡与兔都除去两只脚,怎样处理这一问题?借助这一故事以实施教学方面的引导,不单可以全方位激起学生的兴致,还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数学本身的魅力,增强其核心素养.

在解答数学问题中培养逻辑思维

由于数学知识中包含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中又潜藏着十分严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这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此外,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

比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时,应借助描绘辅助线的方法以处理这一问题,即过某一角中的定点作一条对边的平行线,依据平行线间具备的内错角相等特性,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这一题型的处理,向学生传送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规定学生要把握其中的各类原理与观念,以增强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 在实施教学期间,教师应激励并辅助学生多锻炼这类题型,并自行实施思索与归总,从对题型的探究中获得处理问题的方法,并对各类题型实施归总. 在引导学生对题型实施锻炼期间,教师应依据教学相关内容,有规划、有目标地提升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

重视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才可以获得. 其中数学基本知识作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打牢数学知识的基础,让学生能够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系统,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培养思维能力的良好方法.

比如,教师在对“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进行教学时,应借助课后的各类问题辅助实施教学:借助长度为1的线段构成长方形及圆形,哪一个面积较大?此时,教师应设定长方形中某一边的长为a,把其相应的面积借助二次函数加以表述,即为a×=-a2. 圆形的半径为,其相应的面积即为π×

2=. 这一结果表明,在周长确定的情况下,圆形的面积不会改变. 如此,在把图像及公式加以融合后,能够收获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借助对比,可以迅速地处理这类问题. 教师依据数学相关问题而构建数学教学进程,可以使学生在高效运用各类知识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同时,在数学评判中,学生依据对相关观念的把握对各类题型实施评判,也可以增强其逻辑思维.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数学具体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还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思维能力,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学并且进行创新,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这样能够很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解答数学综合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初中数学教学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