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2019-09-26阚文婷

职业·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阚文婷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和问题,借鉴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五大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课 题:本文系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编号CYWT2017009)、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总体目标,即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5年6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选取广东省10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样本的选取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也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调研的内容涉及相关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年龄、学历、经验、构成、培训、管理、保障和晋升等情况。

从调研的结果看,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他们承担着学校的双创教育教学活动。但这支队伍普遍存在力量薄弱、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等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来源复杂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广东省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師寥寥几人,即使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不错的高职院校,其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也不足10人。

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中就明确规定: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生的比例保证不低于1:500。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落实这一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数量配比根本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各高职院校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来源复杂。由于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尝试最初是由少数高水平大学在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基础上率先发起的,之后在共青团中央的支持和推广下,由各校学生工作部门和校团委牵头,组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和模拟训练,逐步扩展到各大高校。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广东省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来源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或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或学生辅导员,他们承担了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通识课教学任务。

第二种是经济管理类的部分专任教师,他们承担了部分学生的创业活动和创业大赛的指导工作。

第三种是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他们专门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管理、创业活动和大赛组织等服务性的工作,这类教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的,然而又恰恰是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人数最少、最为紧缺的。

第四种则是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作为兼职教师,主要通过开办讲座、进行经验分享等形式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这类兼职的创新创业教师数量较少,且身份多重。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来源复杂。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

前面提到的四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有三种是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而且在学校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占比很大。这就导致了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质量不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1)从年龄结构来看,大多数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青年教师居多。而这些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能力,没有企业管理经验或创业经历,更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2)从专业结构来看,由于我国开办创业类专业的院校很少,创业类教师专业化、规模化培养的渠道非常狭窄,从而导致创业类教师在专业化方面先天不足。大多数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都是非本专业人员,其中一部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多则是思想政治专业的。这些人员大多缺乏系统性的创业经验,只能纸上谈兵,因此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3)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多数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下学历,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凤毛麟角。

(4)从职称结构来看,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数都是中级及其以下职称,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少之又少。

3.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到位,胜任力不强

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创新创业教师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社会、学校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追捧往往更多的是跟风和随大流,大多创新创业教师也缺乏正确的职业观,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深、理解不足,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教学还是和传统教学一样,更多的是注重知识和政策的传授、创新创业大赛的指导,往往忽视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跨学科的复合知识和技能。然而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也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其职业胜任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4.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权利难以保障,缺乏配套政策和制度的支持

由于社会和学校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课程,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教师们没有可进行展示的双创实践平台,从而导致教师们在工作中缺少动力,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职称评定中,缺少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加分政策和激励政策。这导致创新创业教师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使他们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且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

5.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周期长、难度大,培训体系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要求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所以要培养一个教学理论成熟、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周期。

由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还在起步阶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还较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完善,因此,培养一支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难度还很大。

同时,我国政府主导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开展得较少,参训人员也不多,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井喷式的发展需要;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训还没有形成统一机制,各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也不够重视,即使开展校内培训,一般也都是以讲座形式开展,时间短且缺乏系统性。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体系不健全。

二、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百森学院有“创业教育之父”称号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认为:“在这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中,创业者们和创新者们已经彻底改变了美国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当今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由大变革中的创业一代自1980年后创造的,这是个令人惊讶的数字”。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具有以下特点。

1.拥有较完善的政策、法律保障

由政府牵头,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政策支持,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刺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其中《拜度法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创业美国计划”影响较为深远。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美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营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宏观环境。

2.注重创业背景和创业实践能力

美国的高校招聘创业教育教师非常注重其创业背景和创业实践能力,要求他们必须有企业任职经历或创业经验,从而保证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质量。

3.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机构

美国的高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机构,比如百森商学院的阿瑟·布兰克创业中心。美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能及时得到补充,因为美国高校的创业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阶段的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高校持续输送创新创业人才。

4.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结构非常合理

教师来源既有社会招聘,也有来自各个领域的商业精英、技术人才等,对团队成员在专业知识结构、从业背景和创业经验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教师不仅能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创业指导,还能在创业资源上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5.有完善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和激励制度

由于美国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因此也重视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培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甚至是直接出资赞助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比如考夫曼创业基金会。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1.完善政策和法律,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对创新创业工作越来越重视,也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列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但是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法律还很缺乏、很不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更是不到位。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不佳,使得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政府部门、企业、社会机构和高校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完善其培养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2.严把入口关,建立双创教师准入制度

创新创业教育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深厚的创业理论基础和其他具体专业知识素养、丰富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积极的对外合作心态。

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严把师资入口关,确定创新创业教师的选择标准,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准入制度,尤其是在企业任职经历或创业经验方面要有明确、严格的要求。

3.加强校内师资培训,开展多元化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普遍缺乏领路人和带头人,缺乏骨干成员,很难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因此,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水平和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校内师资的培训和多元化培养,为创新创业教师设计好成长发展路径,促进创新创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他们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和稳定的师资团队。

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渠道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涵盖了企业注册与融资、经营与管理、财务与决策等实战性的内容,因此要搞好创新创业教育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所以,高职院校应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将行业专家、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甚至是政府官员聘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打造一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双创教学团队。

5.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保证建设的成效,就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制定专门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办法、职称晋升加分措施、教师创业资助等政策,激发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谭见君,严勇.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8(20).

[2]王志鹏,高晟,张启望.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

[3]缪子梅.切实加强高校校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24).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