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域和行业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
2019-09-26朱爱胜
朱爱胜
摘 要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中,“高水平”目标的内涵是特色化的高水平、动态化的高水平、全员化的高水平、国际化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卓越双师型教师队伍;突出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分工,提升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区域;行业;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8-0020-05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建设),是继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之后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是高职教育事业在新时期发展的新目标与新任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将形成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且适度超前国家重点发展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并将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扩大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内涵解读
2006-2010年间,全国先后有200多所办学成绩突出的高职院校被遴选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大幅度提升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规范了课程设置,强化了人才培养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使命和新任务。国务院2019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加快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方案”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到“双高”建设,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深化。《方案》进一步强调了“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对高水平高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定义高水平,高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化的高水平
特色代表了优势与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把优势专业建设成为高水平专业,能够在行业内领先,能够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高水平高职学校的职责所在。明确自身强项,定义优势领域,向重点方向突进,才是正确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长期发展的规划,以专业建设为首要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服务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办出鲜明的特色[1]。
(二)动态化的高水平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会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高水平”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断提高。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高水平”标准很快就会被明天出现的一个水平更高的、内涵更丰富的标准所超越。因此,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需要确立一个动态优化的高水平目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目标,朝着更优的方向进取。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开展技术创新,领跑产业发展,顺应发展潮流,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体现高水平的内涵。
(三)全员化的高水平
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离不开人的力量,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还需要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学生、所有后勤人员以及优秀校友。一所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成为一个上下一体、怀着共同愿景的团队,齐心协力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努力。高水平的领导者需要拥有良好的战略思维,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突出的实践能力,德才兼备;高水平的学生需要有勤奋好学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全体教职员工需要团结一心、尽职尽责,能够高水平地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工作。
(四)国际化的高水平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一批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与专业。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与专业同时意味着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能够被国际认可。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目标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能够伴随我国“走出去”企业走向发展中国家,为这些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同时,能够与发达国家进行平等对话,通过打造国际同类型教育的一流专业、培养国际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国际上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二、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大意义
(一)“双高”建设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培育了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吸引力仍然不足。通过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高职院校将进一步聚焦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技术研发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促进就业创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当自身足够优秀,能够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求时,才能够真正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成为有吸引力的教育,从而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服務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双高”建设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我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人口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双高”建设正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高职院校通过承担百万扩招任务和“1+X”证书试点工作, 通过产教融合大平台建设,将进一步扩大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能,进一步提升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职能,成为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双高”建设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
当前,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正走向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和新动能。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制造业来看,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高职院校普遍拥有较强的行业背景,拥有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群,必须以服务区域内行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开展建设与改革工作。
(四)“双高”建设是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成为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新时代所提出的迫切要求。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业已成为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总体上已经完成了“规模扩张、专业布局、校区(园区)建设”三大历史任务,但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还未彰显。“双高”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坚守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树立新的发展目标,打造一批具有行业优势、学科特色、办学声誉卓著、社会广泛认可的品牌专业,真正找寻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双高”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一步
服务企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倡议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普遍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新学徒制等。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未来,高职院校不仅要进一步吸收职教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来”,更要积极输出我们的办学经验和模式,实现“走出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办好职业教育。
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无锡路径
(一)坚持立德树人,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双高”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其次,注重德育为先,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再次,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需要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技术技能优秀人才。此外,学校要坚持通过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把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校师生的力量凝聚到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任务上来,形成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无锡职院以“领航、铸魂、强基”三大工程为抓手,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学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实施“领航工程”,强化政治统领和责任担当。通过实施“铸魂工程”,强化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实施“强基工程”,强化组织建设和群团工作,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深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切实加强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
(二)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求
专业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首先要把握区域行业发展需求,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办学水平较高、师资力量较强、就业前景较好的优势专业;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科交叉带来的高职专业就业岗位群变化情况,建设优势专业群,以优势专业群带动整个学校的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为适应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必须进一步建立与行业企业同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把优势专业建设成一批能够引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天立地”的高水平专业。所谓“顶天”即能够将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及时引入教学,学科建设做到紧跟国家先进水准,对标世界领先水平。所谓“立地”即成为支撑地方行业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做到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同时,需要高度关注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无锡职院近年来致力于建设与区域行业发展相匹配的“智能制造特色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江苏制造强省战略,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学校持续建设与行业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群,强化资源整合,服务智能制造系统和产业链的智能设备、智能工厂、智能使能、工业互联网、智能服务等关键技术领域,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紧缺复合型人才,形成核心引领、群间协同、群内融合的专业群协同机制,实现专业集群、资源集成、管理集约,全力打造基于技术创新与技能积累、支撑机械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全国领先、示范同行的专业群“无锡职院”建设模式。
(三)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核心要素,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扩大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亦是推进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企业参与教学的形式,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标,发展了不少特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如企业参与学校管理,校企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师生、合作开展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然而总体来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规模和程度还远远不够。在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贯穿所有建设项目的主线,是决定建设成效的关键。高职院校应通过与企业建立多样、灵活的合作模式,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和区域品牌企业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面向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
无锡职院围绕江苏省和无锡市重点发展的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产业集群,密切跟踪国内外智能制造先进技术,整合学校已有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与世界5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升级建设具备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全面实现原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智能+”升级,在个性化定制设计、智能设备运维、端到端仓储物流、生产运营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实现突破。
(四)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卓越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承载着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其对双师型教师的迫切需求,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离不开卓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拥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对于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具有多年企业经验的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课程建设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除了从企业引进特殊高技能人才,还必须着力培养现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帮助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教学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同时,要着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学科、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学校提升整体实力,更好地服务区域行业发展[2]。
无锡职院聚焦引领能力,系统实施人才名师大匠引育计划,积极培育教学名師和教学创新团队,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每年选派百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培训活动,提升职业教育理论素养,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学校还聚焦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实施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支持教师参加新技术培训和研发工作,掌握企业生产一线前沿技术。同时,实施“百师百企”工程,每年至少选派100名专任教师进入100个企业参加岗位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跟岗实践等。针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在原有的“青蓝工程”基础上实施“青·蓝·蓝”工程,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使他们尽快了解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发展现状,提升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针对国际化办学需求,学校聚焦双语能力,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计划,通过选派留学、短期进修访学、与国外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等多种途径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五)突出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衡量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教育所秉持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高水平高职学校致力于增强学校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与之配套建成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水平高职学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创新能力,并积极主动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打造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建成服务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技术服务方面,作为高水平建设院校,应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应用型研究开发,成为区域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智力支持者[3]。此外,高水平高职学校在重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起到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内职业院校共同进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社会影响力。
无锡职院以服务区域产业走向高端为目标,通过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德技融合、专创融合、多通道发展的“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1+X试点,着力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适应装备制造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依托“全国装备制造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打造全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面向全国装备制造业组织开展职工培训和转岗人员培训,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无锡市机械工业协会、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合作开展逆向制造、智能制造标准、数据融合与管控、区块链等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学校针对无锡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压力大的特点,建设高水平的技术交易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六)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分工,提升国际化水平
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一方面是通过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开展中国本土化实践,引进和转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留学生教育、海外合作办学项目,坚持“企业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探索行企联合“走出去”模式创新,与“走出去”企业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企业急需的国际化人才。
近年来,无锡职院围绕智能制造五大专业集群建设,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转化国际发达国家的绿色制造、新技术、精益生产、科学与规范的能力考评等相关优质教育资源,转化、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建设全英文授课课程和双语授课课程。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学校先后招收来自印尼、老挝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并建设了东盟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留学锡职”精品工程、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无锡职院—爱尔兰学院”,与“走出去”共建的“泰国罗勇丝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海外办学创新实践中输出教学标准和优质教育资源,助推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参 考 文 献
[1]姜大源,董刚,胡正明,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6):98-102.
[2]庄西真.构建新型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8-11-20(9).
[3]周建松.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理念与思路研究[J].职教论坛,2018(1):6-10.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Region and Industry
——A Case Study with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 Aisheng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pecial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notation of“high-level”goal include four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 high-level, dynamic high-level, whole-institution high-level and international high-level. In order to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lways persevere in cultivating people through enhancing morality education, grasp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t school-running; give full play to our unique advantage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reate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build a team of excellent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highlight service capabilities to enhance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schools;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s divis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high-level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gion; industry;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uthor Zhu Aisheng, researcher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