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安全心理理论对电力员工安全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的双中介模型分析研究

2019-09-25娄为房岭锋潘锋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1期

娄为 房岭锋 潘锋

中图分类号:X9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7-137-05

摘 要 以电力员工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相关行业安全绩效评价的研究,通过对336位员工的问卷调查,建立安全心理状态筛选模型。研究发现,生理状况、健康状况、意志力、工龄、行为这五个因素会直接对安全绩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意志力在心理承受力与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而意志力在生理状况和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行为在精神状态与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而行为在自信安全感和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对筛查模型的后期实践应用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安全心理 筛查模型 电力员工

一、研究背景

电力行业的输配电作业具有高压、高危的特点,电力工业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会造成本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还可能产生一系列的派生事故。从业人员的安全心理素质与履行工作职责之间的矛盾,是引发我国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过往上海市电力公司对基层一线职工安全作业的相关要求,研究建立电力一线员工岗前安全心理状态筛查模型,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对一线电力员工心理状态进行识别。该研究创新性地以安全+心理的方式,对员工上岗前的心理状态进行甄别。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电力一线员工岗前安全心理状态筛查模型,并设计安全心理测查量表,为筛查模型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其次,为电力基层一线班组长及安监员在实际班组安全作业管理中提供员工心理状态识别的理论依据及易于操作的建设性建议。再者,多方位完善一线员工心理识别措施,提前识别筛查,进而更好地建立电力一线员工安全作业中的安全心理多级、多层、多角度的筛查模型。

综上,电力员工的岗前心理状态测评和对策的研究,无论对于电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平,还是对于员工自身提高安全作业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安全绩效评价及安全心理理论

(一)安全绩效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安全绩效的定义是“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的结果。”安全绩效评估影响着组织安全行为决策。

(二)安全绩效评价过程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安全绩效评价过程中可能具有的一些问题:(1)在日常检查过程中,所查出来的问题涉及的专业性的问题较少,更多是一些表象问题,导致未能引起责任单位重视,考核手段滞后,从而导致造成隐患重复发生。(2)尽管许多公司已引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但受宏观体制的影响,只是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单位的履职履责情况以及结果性指标进行监督检查,未将日常各单位生产过程中排查出的风险纳入评价范围。(3)未能及时发现人因事故。人因事故是指在从事生产生活动过程中由人的因素所引发的事故,这些因素包括个体对工作的态度、情绪状态、生理状态、心理因素、意志力、操作技能熟练度等,这些因素被称为安全心理因素。

(三)安全心理定义

安全心理学是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事故发生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它的研究内容有:人的认知、能力、人格、经验、性别、年龄、反应模式等主体因素和工作环境条件等物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人为差错的类型和原因分析,安全训练和教育等。安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事故统计和事故分析等。

(四)安全心理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中,海因里希(Heinz,S.P.)事故致因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即使有些安全事故是由于物处在不安全状态下引起的,但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由于人的错误判断或者操作引起的。

国内研究中,金会庆等人开创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先河。刘鑫等人研究了导致电力行业员工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以张力教授为首的学者则致力于核电工业基层人员的可靠性研究,研究核电基层人员的可靠性。

当情绪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这会对电力工作带来极大的潜在危险。这样的行为即被定义为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主要由于思想不集中、个性浮躁、情绪不稳定、心理疲劳、个性与职业特性不符合等原因,常表现为行为有疏忽或者遗忘。

综上,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可发现事故发生都在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上有预先体现。由此对电力员工岗前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研究,无论对电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平,还是对员工自身提高安全作业素质,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安全心理状态筛选模型的建立

诊断筛查标准的建立,依赖于生理状况、心理感知、行为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去构建一个多维整合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往研究表明,个体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工作时的生理状态会影响作业时的安全风险程度;个体遭受排斥、漠视、领导辱骂、责罚等,易产生压抑、抱怨、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对其行为造成负面影响;个体面临社会、组织不公平时,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增加不安全事件及操作的风险。此外,研究发现工龄与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密切相关。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由生理、心理、行为、工龄四个评价维度组成,其中,生理维度拟分为生理状况和健康状况;心理维度拟分为精神狀态、自信安全感、意志力、心理承受力。通过收集足够的样本数据,来进行模型的拟合。

以安全心理学、心理对行为的影响等理论依据为基础,参考组织行为学以及心理测量学等科学的方法,将电力一线员工岗前安全心理状态筛选模型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因素:生理状况、健康状况、精神状态、自信安全感、意志力、心理承受力、行为、安全绩效评价。

四、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下属的市区公司电缆运检五班组、输电运检一组、变电修试二组、营业室基层一线员工总数为336人作为被试,共收到问卷336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

(二)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两个量表:一线员工岗前心理状态识别量表和生理安全绩效量表。一线员工岗前心理状态识别量表包含生理、心理、行为三个维度。其中,生理因素测题包含9道,心理因素测题包含20题,行为因素测题包含6道。安全绩效评价量表包含19题。所有题目采用5点评分等级。

(三)施测过程

采用线上问卷填写方式,以指导语指导员工填写问卷。此外,要求被试填写相应的人口学信息。

(四)数据分析

采用SPSS20.0和mplu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研究结果

(一)测评量表信度的评估

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鉴定问卷的信度。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09>0.8,达到显著水平。从表1中可以看出,问卷和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8以上,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85-0.896之间,而问卷总的α系数为0.812。这些数据说明安全问卷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较高,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二)测评量表效度的评估

研究的问卷来源于《电力员工安全心理测评分析及对策研究》及《中国核电厂操作人员神经行为评价的初步研究》,具有良好信效度,因此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具体指标见表2。

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中2/df是卡方与自由度之比,一般而言在2到8之间,本结果为5.19。CFI为比较拟合指数,其值表明在不同的模型中拟合结果也很稳定,一般需要大于0.9。TLI为Tucker-Lewis指數,在最大似然估计时比较稳定,能估计复杂模型,准确区分不同的模型,一般需要大于0.9。RMSE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是一种绝对拟合指数,基于总体差距的指数,一般在0.05到0.08之间为可接受的数值。SRMR,标准化残差均方根,一般小于0.05。

六、结果统计分析

(一)人口学变量测试结果统计

整体情况看,参与测评的基层一线员工总数为336人,人数及比例分布见表3。

(二)模型拟合分析

x2值=25.474,df=15,p=0.0439;CFI=0.975,TLI=0.944;RMSEA=0.064;SRMR=0.047。根据模型拟合规则,x2值p值>0.05,CFI>0.9,TLI>0.9;RMSEA<0.08;尽管x2的p值没有大于0.05,但是对模型拟合的影响不大,故模型拟合良好。

(三)统计结果

1.安全心理状态筛选模型

图1为安全心理状态筛选模型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图。

2.心理筛查模型路径系数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

各因素对安全绩效评价的直接路径为:(1)生理状况对安全绩效的路径显著(p=0.004);(2)健康状况对安全绩效的路径显著(p=0.029);(3)工龄对安全绩效的路径显著(p=0.003);(4)精神状态对安全绩效的路径不显著(p=0.526);(5)自信安全感对安全绩效的路径不显著(p=0.259);(6)心理承受力对安全绩效的路径不显著(p=0.327);(7)意志力对安全绩效的路径显著(p=0.003);(8)行为对安全绩效的路径显著(p<0.001)。这表明,生理状况、健康状况、意志力、工龄、行为这五个因素会直接对安全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生理状况和健康状况因素对安全绩效有反向的影响,这表明,个体的生理状况越差,安全绩效水平越低。而意志力、工龄、行为对安全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以意志力作为模型的中介变量时发现,心理承受力对意志力的路径系数显著(p=0.002),精神状态对意志力的路径系数不显著(p=0.502),生理状况对意志力的路径系数显著(p=0.002),这表明意志力在心理承受力与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量为8.3%,而意志力在生理状况和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量为9.5%。

以行为作为模型的中介变量时发现,心理承受力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不显著(p=0.129),精神状态对行为的路径系数显著(p<0.001),自信安全感对行为的路径系数显著(p<0.001),这表明行为在精神状态与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量为27.9%,而行为在自信安全感和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5.4%。

七、结论

1.生理状况、健康状况、意志力、工龄、行为这五个因素会直接对安全绩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

2.意志力在心理承受力与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而意志力在生理状况和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3.行为在精神状态与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而行为在自信安全感和安全绩效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

通过系统的调研与访谈工作,建立了电力一线员工岗前安全心理状态筛查模型,并对筛查模型的后期实践应用提出建设性建议。

八、公司綜合对策及建议

(一)合理利用心理测评

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特征,它是各种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在一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鉴于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各专业班组可充分利用岗前十分钟的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安全心理学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心理测评技术,应用各种心理测评方法,了解一线员工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变化规律。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心理因素,采取适当的调节和控制措施,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消除事故心理,提高工作业绩和安全绩效的目的。

(二)结合员工的生物节律进行管理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研究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

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的科学原理,事前预测分析人的智力、体力、情绪变化周 期,控制临界期和低潮期,因人、因事、因时地做好思想工作,调节心理状态,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一线班组长及安监员,要经常性地与员工座谈、交流,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章守纪,进而随时掌握员工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不良外界的刺激;要切实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安全生产;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疲劳工作。

(三)试点实施岗前安全心理状态筛查“望闻问切”工具

通过研究建立筛查模型,将模型内容具象化,以外显易见、便捷可操作性且档案系统化管理的方式,对一线员工的岗前心理状态进行科学化大数据统计,形成“电力一线员工岗前心理状态筛查记录本”,包括筛查心理相关的测题及评分表,由班组长及安监员在每日外出操作或岗前进行实时填写记录班组内成员相关心理状况,并在当天工作结束后进行每日总结,从而打造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岗前安全心理筛查系统档案。预计在生理、心理、行为三个评价维度的基础上,以中医辨证施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为本模型的总体框架。

“望”诊是通过员工面目表情、穿着打扮、身体特征、习惯性动作等来观察其精神状况,精神是否饱满,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此判断员工的真实心态。

“闻”诊主要是指倾听,积极聆听。主要指班组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员工的语音语调、不同于往常的说话方式,听取员工相关讯息(例如员工家庭变故、其他事件等),以此收集员工心理状况有关情报,帮助筛选判断。

“问”诊是指与员工交谈、询问,获取员工的个案资料、明确其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性质和产生原因的方法。

“切”诊是指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员工人格特征、智能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特点进行数量化的测量,对其心理问题作出精准的诊断结论。

“望闻问切”从生理、心理、行为三方面对员工的岗前心理状态进行筛查,有效建立了诊断筛查标准和筛查模式。如表5所示。

九、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次研究已尽可能完善,但仍有地方可改进。

1.本次研究对象仅仅为一线电力员工,范围局限大。未来研究可以扩大到电力行业的其他员工,以及将样本数量扩展,增加筛选模型的生态效度。

2.本次研究方法主要以调查法为主,采用问卷加访谈的方式。今后的研究中可尝试其他类型的研究方式,完善筛选模型。

3.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还可以进一步转化成实践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更多的运用策略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盛菊芳.人体生物节律[J].电力安全技术,2006,8(3):60-61.

[2]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 Hao Chen,Jie He,Kai Ma.A New-type Safety Warning Equipment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P].Proceedings of the 2019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EEIE 2019),2019.

[4] 张军.安全绩效评价法的应用与实践[J].露天采矿技术,2019,34(01),130-133.

[5] 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6] 奚珣.电网安全关键职种心理胜任素质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7] 刘国愈, 雷玲.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1):138-142.

[8] 刘鑫,黄强,宋守信.电力运行人员心理疲劳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7):72-73.

[9] 张力.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燃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7.

[10] 栗继祖,那赟.远离负性情绪 稳定安全生产[J].现代职业安全,2019(05):89-91.

[11] 汪刘凯,何叶荣,王向前,李慧宗.(0).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因素的路径研究[J].煤矿安全,v.47;No.498(02),227-230.

[12] 涂思羽,贾明涛,吴超,王秉.(2018).恶性人因事故发生机理及其模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05.

[13] 孙义玲.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初步修订[D].苏州大学,2011.

[14] 史凯.电力员工安全心理测评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15]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6] 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编.变电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7] 魏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修订版标准解读)[J].安全,2010,31(04):42-44+48.

[18] Chan Dorothy N S, So Winnie K W, Choi Kai C, Gurung Sharmila. Development of an explanatory model to explore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behaviour among South Asian women: The influence of multilevel factors.[J]. 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European Oncology Nursing Society,2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