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块橡皮,让数学实验真发生

2019-09-25王兴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六面体多面体橡皮

王兴伟

《有趣的多面体》这节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简单多面体的面、顶点、棱之间的关系,发现凸多面体“面数+顶点数-棱数=2”这一规律,感受数学的奇妙,培养探究意识。

听过好几节这样的数学实验课,通常是让学生观察几个多面体,举几个例子后发现规律,然后再验证一下得出结论。听下来总感觉到学生浮于表面,蜻蜓点水,实验依然是疏离学生主体的一个灌输、僵化、复制的过程,如同在走一种机械的程序,形式化、程序化、碎片化现象普遍,学生的学习依然是外在被实验的痛苦旅程。

实验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进入深度学习中,从被动实验走向主动参与,从关注操作活动转向关注数学思维的本质呢?笔者在《有趣的多面体》设计时,巧用一块橡皮,从儿童的需求和认知出发,步步深入,让学生进入一种真学习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验问题真发现

【片段1】

师:这里有两块橡皮,一块是长方体,一块是正方体,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问题吗?(学生面面相觑,想了好一会儿也没发现问题)

师:那老师来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六面体,是不是所有的六面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呢?(学生有的认为可能是的,也有的认为不一定)

师:是呀,光凭两个六面体不能说明问题,咱们还要找更多的不同形状的六面体来数一数。请大家从材料袋中再找几个六面体橡皮,数一数它们有几个顶点、几条棱,把数据记下来。(学生找出几个六面体橡皮,独立地数,并记录在草稿纸上)

师: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1:我数的是黄色橡皮(图1),顶点数是8,棱数是12,和长方体、正方体是一样的。

师:看来六面体都是有8个顶点、12条棱咯。

生2:不是的,我数的是橙色的橡皮(图2),有6个顶点、10条棱,和上面的不一样。

生3:我数的是紫色橡皮(图3),有5个顶点、9条棱,和上面的也不一样。

師:学好数学要善于从不同之中寻找相同之处,在这几组的数据中,能找到相同的关系吗?

生1:顶点数加4等于棱数。

生2:面数+顶点数-棱数=2。

师:面数+顶点数-棱数=2,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学生计算,发现每个多面体的面数+顶点数-2=棱数)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发现了三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学到这里,你现在有什么新问题吗?

生:是不是所有的六面体都具有这样的关系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我们可以搜集更多的数据来验证。

师:材料袋里有各式各样的六面体橡皮,每组选一个数一数,再算一算,看看是否符合猜想。(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材料袋,独自操作验证,发现3号、5号、7号等多面体都符合猜想)

师: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我们发现在六面体中,面数+顶点数-棱数=2(板书)。

课始,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两块橡皮,试探性地提问:“看到这一组数据你有没有想到什么问题?”因为仅有一组数据,学生很难想到横向地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接着,教师示范性地提问:“老师先来提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六面体都是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呢?”引导学生想到其他不同形状的六面体,打开了思路,明确了方向;然后笔者让学生再找几个六面体橡皮,数一数顶点和棱,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了六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之间的关系;最后笔者适时提问:“研究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呢?”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不是所有的六面体都具有这样的关系呢?”这样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借助橡皮,很快地发现了六面体的规律。这一环节,借助橡皮这一实验工具,学生经历了从不知所措到自主提问,从局限思考到发散性思维的转变,问题意识逐渐形成 [1]。

二、实验验证真分享

【片段2】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又有什么新问题吗?

生1:四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关系?

生2:五面体呢?七面体呢?……

师:有没有更大胆的猜想呢?

生3:是不是所有的多面体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师:你们真会思考,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些猜想我们可以怎么验证?

生:像刚才一样,用橡皮去验证。

师:可是老师只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块正方体的橡皮,多面体从哪儿来呢?

生:我们可以用小刀切。

师:是啊,大家想一想:将一个正方体橡皮切一刀,可以切出几个多面体?怎么切?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用手比画,然后在脑子中想象切成的多面体的样子)

师:下面两人合作切一块橡皮,尽可能地切出不同面数的多面体。数出多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并将数据记录在实验单中。算一算是否符合猜想。(学生两人合作切,然后填写实验单,进行计算,全班交流)

生1:我们沿着对角切,把橡皮切成了两个5面体,它的面数是5,顶点数是6,棱数是9,用5+6-9正好等于2,符合猜想。(见图7)

生2:我和他的切法不同,从橡皮中间切,切成了两个6面体,它的面数是6,顶点数是8,棱数是12,用6+8-12也等于2,也符合猜想。(见图8)

生3:我也沿着角切,不过稍稍把刀弯了一下,只切到中间,这样一个是5面体,一个是6面体,数据和刚才的一样,还是符合猜想。(见图9)

师:能不能得到更多面的物体?

生4:可以,我们只切掉一个角,其余面保留,就得到一个7面体和一个4面体,7面体的面数是7,顶点数是10,棱数是16,用7+10-16=1,等于不符合猜想。

生5:老师,他数错了,棱数多数了一条,只有15条,用7+10-15=2,符合猜想。(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嘟囔着说,我数重复了,多了1条)

师:还有不同的切法吗?

生6:有,我们还可以这样切……

生7:我们切出了不同的多面体,虽然它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面数+顶点数-棱数=2,刚才的猜想是成立的。

在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先借助橡皮这一工具,用小刀切一刀。由于切的角度、线路不同,所以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对这些切法,笔者重在让学生分享切的方法,分享数数的思考,分享探究的想法,而非展示答案。在这里,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进行验证,给予了较长教学时间。学生分享的内容,可能是不成熟的,是简单的,甚至还有少许错误,但它是更真实学习的体现。越是基于真实的表达,越是粗糙的 [2]。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一边搜集橡皮面顶点和棱的数据,一边观察比较橡皮,带着任务去研究,带着问题去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总之,数学实验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重蹈人类思维中发展的关键性步子,学生才会深度学习”。(董林伟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开发和设计数学实验的材料,让孩子借助实验材料真正完整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 [3]。这个过程,我们宁愿磕磕碰碰,拖泥带水,也不要顺畅完美,一气呵成。一个优秀的数学实验必须基于学生学习现实的教学,必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实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我们要从关注实验程序的落实走向关注学生思维的提升,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唯如此,学生的数学实验才会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  夏永立. 重视数学实验 促进学生发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初探[J]. 辽宁教育,2014(19).

[2]  莫高芹.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具的功能[J]. 数学教学通讯,2019(1).

[3]  张斌. 数学实验的教学审视、机制探寻及深耕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19(1).

猜你喜欢

六面体多面体橡皮
整齐的多面体
一个领导人的“六面体”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我喜爱的橡皮
具有凸多面体不确定性的混杂随机微分方程的镇定分析
一种适用于任意复杂结构的曲六面体网格生成算法
橡皮收了
新型透空式六面体在南汇东滩促淤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六面体网格的水下航行体流体动力分析
橡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