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打造背景下民办高校混合式课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19-09-24曾嘉懿

今日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金课民办高校课程

曾嘉懿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混合式课程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备受瞩目。民办高校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金课”能够作为其“变轨超车”的关键路径,因而本文在分析了民办高校混合式课程的实施现状之后,提出了质量提升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2018 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018年12月,吴岩司长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的“金课”是民办高校“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然而,在当前的民办高校混合式课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线上资源不够完善,视频录制较为粗糙,线上与线下表面结合、实质分离、交互缺失、系统性欠佳,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于课程满意度偏低,未达到“金课”建设“两性一度”的标准,不能满足民办高校对于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的高实践能力等目标,民办高校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还需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建设,变“水课”为“金课”。因而,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如何提高混合式课程的质量是值得期待的。

二、民办高校混合式课程的实施现状

(一)视“金课”为“金师”

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金课”的打造必须要对学生有更深度的了解,必须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度。而通过目前对民办高校混合式课程的调查,大多数还都停留在如何讲清楚课程内容上,很多“金师”自己录制好了整个课程的视频,设计好了配套习题后挂在网站上,就视为建课完毕。在线课程建设工作沦为了视频录制工作。对于课程上线后的追踪评价,关注度不够。

(二)课程完成率不足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课堂即便在教师加强考勤的管理措施下,到课率逐年降低,且趋势明显。混合式课程由于更难以监控,课程完成率不足的问题更加显著。民办高校由于生源原因,学生理解力、自控力,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望度都不足,因而更加难以保障其课前课后有效的进行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团队缺乏配合

根据调查,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混合式课程的教学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互动较少,只是互相分配了一下录课及相关章节工作任务,各自完成自己部分内容,彼此之间缺乏交流,甚至导致课程整体不成体系,学生对知识掌握前后混乱等问题出现。

(四)教学内容未有效调整

混合式课程由于其传输途径,学习场所与传统教学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有针对性的调整变化。否则,只是简单地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网络,换汤不换药,对于学生仍然毫无吸引力。同时,由于网络诱惑更多,极容易使学生的兴趣分散,导致课程不能有效推进,甚至影响到课程的完成率。

(五)课程开设过于随意

部分民办高校的混合式课程开设主要是依据于申报教师的资质,而没有更多的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导致学校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混合式课程对于专业的重要度较弱,而真正有建设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却并未建课。

三、提升民办高校混合式课程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教学观念改变,提升对“金课”的理解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金课是具备两性一度的高质量课程,即需同时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而这些特性全部都是针对于学生,针对于充分的学情分析而提出的。

“金课”的打造必须以”学”为主,充分利用混合式课程的线上资源优势,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包括微课慕课视频、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课前在线测试等,让学生展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在线测试结果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开展符合学生学习难度、兴趣点的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有自主人格的主动探究知识的人。混合式课程建设的重点绝不是录课,而是如何利用所录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能够更好地开展以学为主的课堂互动。

(二)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线上学习模式

混合式课程能够做到课堂的有效延展,课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上的知识讲授,更要将课程内容延展为课前、课中、课后的一整个系统。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学习知识,课上通过翻转讨论等环节,内化知识,课后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提升知识。因而,混合式课程的设置与传统课堂应有本质的区别,绝不仅仅是授课地点的变化。课程要有效开展必须对课程内容设置进行重新的调整,合理分配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及任务;合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线上资源应充分利用碎片化特点,进行碎片化教育。每个线上视频不可过长,控制在8-15分钟,内容由于是学生自学,不可过难,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为主,可充分利用时事热点、娱乐焦点等内容来作为相关资料;可选择通过发布课前任务,让学生来自主剪辑视频、寻找特点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三)增强团队合作,系统化课程体系

目前民办高校混合式课程建设大都能依托于团队而展开,对于团队成员也有表面上的分工,更多的停留在录制课程任务的分配上,但对于课程应如何开展,考核方式应如何设置等内容缺乏讨论,甚至有些团队成员很少碰头,基本没有针对于课程的讨论,对于团队的利用性欠佳,那么团队合作无从谈及,团队的意义也变得微乎其微。

团队负责人在建立团队时,就应该明确每位成员具体应承担的责任,按照混合式课程的需要从不同层面来进行成员的选择,包括课程录制,课程后期制作,教学实施过程的探讨等等。成员之间定期进行课程交流,讨论学生学习情况,互相评价承担部分教学效果等,综合每位成员之力来优化课程。

(四)优化追踪管理,提高课程完成率

目前民办高校大多数混合式课程的焦点都在如何申请,如何录制上,而在后期的运行上关注过少,而课程的实际运行其实才是真正应关注的重点,对学生切实起到帮助作用。

混合式课程如若需要真正发挥出作用,除了任课老师之外,应采取设置助教、及时评价学生、建立企业互动平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并快速基于反馈,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學习的积极性。

(五)精挑建课课程,打造专业核心“金课”

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影响是最大的,因而对于专业核心课程非常有必要进行“深挖精做”。专业负责人应根据学科体系特点找出专业应建设的金课,集专业之力来进行核心“金课”的打造。同时,课程开设应注意课程之间的相关性、系统性,才能保证学生知识掌握的连贯性。尽量减少因人建课的情况。

(六)构建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优化混合式课程的质量,构建混合式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根据上文的分析,在整个指标体系设置的整个过程中,应时刻对接“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评价指标由课程设计、课程上线、课程运行三个一级指标构成,课程设计的二级指标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配套习题、视频制作;课程上线的二级指标为: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学习活动、学习支持;课程运行的二级指标为:开放性、效果性、影响力。(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基金项目:

1.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金课”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混合式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XGH19053。

2.西安翻译学院2019年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劳动关系与劳动法,M1913。

猜你喜欢

金课民办高校课程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