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2019-09-24李芸华姜云斐李建云

今日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赣州市高校教师校企

李芸华?姜云斐?李建云

赣州市的高等学校正逐步走向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道路。然而,服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自然凸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赣州市高校服务赣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措施是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任务和使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教育教学顺利发展不变的主题。以赣州市为例,赣州市现有本科院校3家,专职院校3家,从近几年来看,赣州市的高等学校办学理念基本有为社会服务这一项,并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学特色之路,由学术型大学逐渐地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学校应有的力量。如,江西理工大学和赣州市经开区合作签署百名博士教授进百企活动。江西理工大学将遴选近百名博士教授参与,主要为赣州经开区的企业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改造、科技帮扶、成果转化等服务,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但是,为当地社会服务的高校数量不够多,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自然凸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赣州市高校服务赣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措施是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观念问题、社会问题和校企合作问题。

一、观念问题

(一)大部分高校教师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己无关,认真上好自己的课程才是中心工作。没时间也没必要进行社会服务。

(二)高校教师认为高校实验设备,实验场所,物质条件有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受限,没有很好的条件进行社会服务。

(三)高校教师跟外界社会的接触时间较少,只埋头教书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与学生打交道上,有些教师即使有科学研究,也是为了自身职称晋升,没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社会生产需求,没能力進行社会服务。

(四)失败过,损失过,若继续开展社会服务他们担心再次失败,有退缩,畏难情节。再者,高校教师科学研究成果较多,但是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用来职称评定上, 很少甚至不愿意大力宣传,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需要,也没有勇气去社会服务。保留当地大学教师的退路和对困境的恐惧直接影响到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为确保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顺利有效进行,克服高校教师退缩,畏难情绪,敢于决策,敢于行动,改变观念是顺利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前提。

(五)大学教师对现状感到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上课,做自己的事, 认为为地方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服务以己无关,没必要为地方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服务。

二、社会问题

(一)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健全的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机制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顺利服务。但是,地方大学社会服务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发展受到制约的现象。社会服务机制的不完善体现在:1.对开展社会服务的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地方高校对提供社会服务的教师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2.整体的社会服务导向模糊。地方高校对要不要服务,怎样服务,服务什么等问题没有提出相应要求。导致社会服务人员进行社会服务无从下手,影响了服务者参与的积极性。

(二)政府投入不够,赣州属于三线城市,政府对三线城市的地方高校相比一线城市和名校比较政府投入远远不足。 赣州的6所高校来看,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收取的学费,而高等教育是一种高成本,非盈利性的组织, 光靠学生学费只能补偿教育成本,要想地方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就要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政府往往只考虑地方高校为当地经济服务的经济效益,忽视了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地方高校发展缺乏物质资金,显然阻碍了地方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动力。

三、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学院和地方企业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为了与当地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大学教育必须走学校合作的道路。 赣州6所高校正在走校企合作发展路线,但是跟企业的联系合作还不够紧密,主要原因有(一)高校与企业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社会机构,企业的出发点是盈利,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而高校作为人才教育基地,理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开展社会服务。 高校愿意输出大量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而作为接受实习的企业来说,学生在企业实习并不能很好的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不愿长期合作,出现高校意愿强烈,企业不愿接受的现象很普遍。因此,企业与学校概念的偏差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密切合作。(二)赣州3所本科院校和3所专科院校知名度不高,导致企业对地方高校办学性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了解程度不够,我相信没有能力为公司带来更好的价值。 有的企业甚至要求其他地方的知名大学开展校企合作,以达到社会服务的效果。(三)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有自己强大的科研技术团队,科研技术水平强,不需要像外界寻求技术帮助,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科研能力转化需求量大,迫切需要寻求外界技术支持,但是受思想和经济能力制约,短期内没有条件支持,上述原因限制了校企合作的发展。

基于上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要更好的融入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自己价值发展,就该突破这些瓶颈和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的对策措施。

四、转变思想观念,升华办学理念强化高校社会服务发展意识

赣州市高校在转型中应当将办学理念定位于服务赣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侧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和技能型。高校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干的思想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尽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失败,挫折,也要克服困难,敢于决策,敢于行动。高校组建一批懂市场、懂经营的专业师资队伍,帮助高校教师提高高校教师科研转化率。 同时,高校还应引入相应的政策体系,鼓励科技人员转型。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保障高校社会服务顺利进行

学校本身具有良性发展,可以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首先,政府要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确保当地大学教育经费和研究经费准时,确保当地大学和学院顺利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其次,政府建立完善的鼓励奖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进行丰富的社会服务实践,对积极参与企业社会实践并取得良好影响的教师实施奖励政策。 地方高校对进行社会服务的教师设立相应的激励政策,服务与否,服务的质量好坏与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相联系。

六、深入校企合作,助力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加强高校和地方企业的深度沟通,使高校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了解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避免了校企合作观念不一致的现象。通过互相了解,深入沟通,让校企双方认识到校企合作,产学研合可实现双方共赢。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加强科研合作。资源充分整合,高校利用多学科优势,科研成果丰富等优势与企业科研团队缺乏,而科研能力转化需求量大的缺陷相整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问题。而对于高校而言,利用企业生产设备与生产场地的优势可以提高高校科研研发的实际性,技术成熟性,大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新型学徒制”试点班。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作为一名高校全日制学生的同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正式员工。这种方式的校企合作实现了校方和企方的双方共赢。

从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身实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政府支持,强化校地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对赣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赣州市高校教师校企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赣州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特种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