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院所转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及如何应对产生的各类矛盾
2019-09-24冯波
冯波
在1999年的7月,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中央直属242家科研院所转制为标志,我国科技体制进入了一个从机制改革到结构调整、从封闭运行到开放重组的新阶段。也由此拉开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科研院所完成转制工作的序幕。政府希望通过转制改革,加速科研院所企业化和进入市场的进程,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但也考虑此种改革绝非一日之功,科技部部署各地予以分批进行。按照湖南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2000年9月,我单位作为湖南省首批试点转制的24个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之一,完成了整体转制。
随着机制体制的转变,也带来各类利益的调整,从而引发各利益群体的矛盾,再加上科研院所转制的不彻底,政策的配套性不是很完善。致使各类矛盾交织,这些在第一批转制科研院所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发展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流失严重。许多科研院所转制后,科研工作均严重削弱,为了抓效益,重心先满足生产业务的需要,而生存、发展的基础不断受到影响。这点尤其体现在沿袭原传统型产业的单位,如我单位是属典型的传统陶瓷产业,转制之初大多单位是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往往新开发的产品面对的是竞争性的新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相对于其他企业如民营,他们的体制和机制上更灵活、更有激励性。再加产业的工业化门槛不是很高,投入也不是很大,在此环境下也造成了很大一批人的下海创业,也导致单位的人才流失和面对更为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2.单位存在事业管理和企业两种工资体系的矛盾;为了更好的开发新的业务,迫使科研院所必须在新业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作出更具竞争性的企业化安排,而转制院所很大一部分也承担了属行业公益类服务职能,如原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发放等管理、公益性平台的管理如行业展示厅、检测机构等,这部分人员是按事业单位的待遇予以执行。源于业务来源的市场差异,产生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机制,并存于同一个院所中,必然带来管理上的冲突,比如,从事传统业务的科研人员抱怨机会不平等,收入比院所内同等人员低。对于新业务和老业务,如何采用同一套可以兼容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当时科研院所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管理问题。
3.转制前、转制后退休人员待遇差距之间的矛盾;2000年转制前退休人员是按事业身份发放退休待遇的,而2000年转制时是事业身份的在册人员,执行事业单位工资,由于单位转制后参加企业社保,且太多企业效益不是很好,均是以最低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比按事业标准的退休待遇差距悬殊。
4.驻长科研院所与非驻长科研院所适用政策文件的矛盾;2000年共有24所科研院所参与了转制,其中有两所是非驻长单位,我单位就是其中的一所。当时湘政办发[1999]32号《湖南省深化省属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湘政办函[2000]134号《湖南省深化省属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若干政策补充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就明确了“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离退休待遇标准不变”、“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离退休金的计发办法不变、经费供给渠道不变”且十几年来我们的改制前离退人员工资及其他补贴省厅一直都是按省这“两不变”统一政策和标准计算计发。可自2012年开始在补贴方面出现了驻长科研院所与非驻长科研院所执行不一样的标准,为此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5.有限的拨付资金与亟待解决问题所需资金所形成的矛盾;转制院所普遍底子薄、负担重、积累少、科研及生产设施落后、产品利润低再加自转制以来形成的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均没有得到解决,如离休、军转、医保等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由于信息的发达传递和公开化程度不断增高,导致要求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密集,呼声越来越高,给转制院所的生存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
这些矛盾交织纠缠转制科研院所近二十年了,以当前的政策规定难以在短期之内彻底解决。如何正确协调这些关系,缓解矛盾,维护单位稳定,成了转制科研院所负责人和政工干部的一道必考题。笔者长期工作在转制院所管理岗位和政工岗位,并经历了十几年来由事业向国有企业,再见证了成为国有控股企业,最后引进民营资本的过程,一次次单位的变革带来了个人角色的转变,但笔者协调处理这些矛盾的职责没有变化。由于2000年单位转制属于试点转制单位,也无经验可借鉴,很多事情也是摸石头过河,边改边探索。当时,为了更好的转化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也为了保证新企业轻装上阵,将原科研院所的所有优良性资产整体设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想通过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成为陶瓷行业的标杆企业,并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目标。转制时另将非经营性资产如检测中心、陈列馆、离退休人员等这部分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法人机构,且这两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原省行业主管部门仍然维持不变。基本上是两块牌子,而人员却相互流动,原事业单位所有人员的社保、医保均又由剥离后的机构统一向省社保局和当地医保局缴纳。当时,在转制时并入优良资产成立的股份公司工作的职工,与之在剥离机构工作的职工有着极大的优渥感。这种优越感一直贯穿在整个试点转制的过渡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是底子薄,再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单位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资金链更是出现问题。在2005年以后,股份公司的经济状况凸显拮据,多次面临停产局面。职工的工资、待遇发放更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剥离机构本身无经营性收入,其股份公司自身无暇顾及还何来的资金弥补剥离机构的运行缺口,由此造成各个群体多次集体上访。当然,股份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在近二十多年里也想了很多很多办法,包括更换大股东、引进央企、增资扩股、到最后的民营资本进入,种种举措似乎都不能扭转颓势,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我们的企业,我们这些管理干部举步维艰,外部面临生产发展的挑戰,内部有长期维稳的压力,要保证300多在职职工和近200名的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发放,待遇落实。现对如何协调处理转制科研院所这些矛盾提一些个人看法:
1.注重情感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正确进行人员分类,把握心态,有的放失地做好职工思想转化工作。科研体制改革,其实质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找到切入点,分别根据不同人员适用不同政策。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科研院所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研究人员所占比例大,有很多是行业的骨干和技术权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部分人文化层次高,也意味着这部分人主体意识强,他们往往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强。在工作中与他们加强沟通,共同筹划,建立新的绩效薪酬体系,大力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层层目标管理加绩效的工作责任制,以奖罚兑现促动力。从而有效缓解人才流失和不同工资体系相互比对造成的矛盾。
2.党、政、工齐抓,共管维稳工作,积极构建稳定和谐的工作局面。在最严重的时候,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办公室天天上演的都是面对是不同群体的上访人员,阻工、谩骂、哭闹的情景剧,面对这些困难和种种诉求,我们没有退缩,及时改进工作作风,突出服务意识,注重日常关爱。一方面长期坚持开展为职工送温暖活动,对困难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予以发放补助金,对长期患病或住院人员予以看望走访,对年满70、80岁的老同志予以生日祝福并送上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为老干部提供用车服务,为辞世的职工送去现场慰问并提供,并发放遗属生活费。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活动,召开多次维稳会议研究部署维稳工作,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传达上级和单位文件,积极向上反映诉求,积极谋求解决职工诉求的途径,争取正常范围内最大程度解决矛盾。
3.认真落实改制后退休人员的补差和改制前退休人员有关待遇的发放。做好预算,权衡轻重缓急,合理分配使用资金。我们急离退休职工之所急,在驻长科研院所与非驻长科研院所适用政策文件执行不同的各项津补贴发放时,我们多次向省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上传离退休职工合理诉求,全力争取,也得到了省厅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以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的形式比较圆满解决了地区差这一问题。
在贯彻科技厅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坦诚相待,对单位的财务状况予以全方位公开公布,面对问题不回避,积极主动,向老领导和老同志请教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并结合我们自身的财务状况对改制前45个月的工资、要求补发3年的福利费、改制后人员要求补差等问题,出谋划策再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确定方案再予以分步解决,现已落实了45个月的津补贴,对暂时没有能力解决的福利费、补差等问题也向退休人员解释说明,得到了离退休老同志的理解,有效的舒解了矛盾,也为省厅各级主管部门舒缓了压力。
4.争资金,争项目,学经验、寻出路,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笔者自2015年担任剥离机构的党政主要领导以来,对外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沟通,取得省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以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为单位拓宽发展空间,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所间的横向沟通。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呼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面对这几年因陶瓷行业整体低迷,主要的检测收入下降的困境,积极寻求发展机会,一方面多渠道加深与当地工商、质监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一方面加强和省质监局的联系,得到了省质监的大力支持,积极主动争取,争取了省局的检测批次,并采取和企業合作的模式,让检测站每年收入实现20%的增长幅度。在股份公司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环境下,时刻以习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最大能力接受挑战,寻找破解之路,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保证了剥离机构的正常运转,更保障了一方平安。
5.突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强解决单位内部矛盾参与度。改革创新协商方式,充分利用支部大会、支委会、党政联席会议模式和党员活动日、老年节活动、迎春座谈会等活动形式与离退休职工沟通协商,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和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实保障党员参与党内日常生活、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监督权力。
以上是我对协调解决我单位由于转制产生的各类矛盾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总之,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多么尖锐的矛盾,本着不忘初心、只要有着强有力的组织,大公无私的工作作风,热情的工作态度和贴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困难和矛盾都会化于无形,即使我们可能要经历一段辛苦的历程。(作者单位:湖南省陶研后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