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策略研究

2019-09-24吴玉昭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3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策略

摘 要: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崭新的审计领域,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现目前,风险为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没有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也缺乏实践性结论,无法满足我国企业治理与发展的需求,而其应用也尚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总结整理了企业风险导向出现的原因,其中包括落后的传统内部审计方式、相关法规影响。进而梳理了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以专业的分析为基础,提出解决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具体策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性建议。

关键词:风险;企业;内部审计;策略

引言:现今,科技发展处于蓬勃的时期,企业经营环境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财务管理难度也逐渐加深。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及多变性,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企业的经营也受到国内外经济双重影响,机遇与风险并存。根据近几年的企业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战略实施必定要将风险管理作为重点,保证企业目标实现。另外,由于企业财务上的违纪违规行为频繁,长期以来,企业都将企业财务报表作为内部审计的核心,而疏忽企业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存在风险的管理,没有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揭露,并及时进行防范,给出合理的控制策略。本文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是将风险作为企业审计重点,将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推动力,而不再仅局限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帮助企业更好进行风险防控及管理。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原因

1.落后的传统内部审计方式

在目前的大多数企业内部采用财务基础审计的传统手法,长期审计过程中,弊端就会层出不穷,使得企业内部的审计效率降低,加上人员的操作性也不够强,内部审计的结论也缺乏精准性和科学性。基于传统审计的弊端问题下,建议企业可以采用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策略,内部审计策略对比传统的操作方法区别在于,以往的内部审计就是单纯地翻翻手记的账本,查理账单,然后让专门的审计人员对会计的金额进行核对,但是这种古老的方式在大型的公司和企业就并不“畅销”,过于耗费时间,大部分情况下,主要是对审计单位会计及报告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无法预防和解决企业管理风险。

2.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财务职业发展要求,不断扩大外部审计服务领域,其工作范围除了风险评估、投资咨询、会计咨询等领域外,还包括了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另外,部分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内部审计的部分业务甚至全部的业务交给外部审计负责,两者在业务上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内部审计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准确提供企业需要的风险方面的咨询确认服务,进一步推行风险导向內部审计,以削减外部审计服务范围扩展给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当前采用的审计方式主要为存在很多不足的账目基础审计以及制度基础审计,并不能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来对审计的目标和范围进行确定,以致于内部审计被企业忽视,陷入发展困境。

3.相关法规影响

国家在2017年中国保监会就印发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推动企业提升内部审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并进一步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风险防控成为会议提到的高频词汇,会议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治理作为风险防控的三个方面,从研究的成果来看,三者独立存在却都互相渗透,与企业的治理还有企业内部的管理互相牵连。与此同时,法律也约束了风险管理还有企业管理在内部的审计,也需要对内部的审计承担一定的责任。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1.内部审计人才短缺

目前,内部审计的传统方式一定阻碍了风险导向在企业中的发展,欠缺有效的审计机制就会使管理人员效率不高,很难带好手下的兵。然而,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人员整体构成中,主要为财务审计人员,没有一定的技术以及能力,缺乏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认识,工作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不够高,没有达到风险导向审计需要的要求。根据数据调查,大约超过71%的审计人员所学专业为财务会计和审计,而低于15%的内部审计人员为法律管理以及金融等专业,至于机械建筑类的人才只占到8%。综合而言,人才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缺乏企业风险管理类的人才,没有办法去满足人才的要求。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已经得以实现,部分还实现了ERP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化,但截至今日,仅仅只有少量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信息技术辅助审计进行逐步地推广,大量的企业仍以手工审计为主,并且内部审计人员有大约一多半的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即刻熟练操作计算机,对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高,没有办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另外,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不够先进,财务分析是企业所采用的内部审计最普通最基本的方法,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很好利用信息技术、风险评估以及管理评审等技术,以致于不能深入审计问题实质,不具备较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风险管理模型评估风险运用时基本上都是跟职业判断对其进行评估,影响审计计划制定。在2008年,江苏省的内部审计协会问卷调查中,将传统审计各阶段的耗时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得出结果如下表: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准确功能定位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管理控制承担组成部分,又是对其他管理控制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功能缺乏准确定位,没有真正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程度,而将着重点放于现有的控制监督体系上。在2017年10月,国家内部审计部门调查结果中表明,在被调查的830家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设置有独立内审机构,有291家企业与其他机构进行合并。而在被调查的540家单位里,内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或行政最高领导的占有比例59.1%。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以下情况:内部审计机构缺失;内审机构领导层为执行层;董事会领导内审机构。而在总体被调查企业中,前两种占据大约70%的比例,这说明企业没有设置内审机构以及执行层领导是较为普遍的,这一问题实质反映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准确的定位,没有发挥参与企业风险管理中去,仅仅只是在企业的底层受托责任关系中发挥作用。

三、企业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策略分析

1.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构成

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现状,可以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及知识结构,对其学历、专业技能以及从业经验等做好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内部审计人员中加入具备经济及管理学等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改善审计部门的人员知识结构。企业还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方法,让审计人员轮流工作于不同岗位,在各个岗位可以提前入职培训,能够使审计人员更为全面地了解企业风险与控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转变原有的审计观念,注重风险意识的建设,时刻注意风险规避、转移及控制。第一,在全企业的范围内向所有员工普及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切实地提升每个员工的财务意识,只有将审计人员的知识融入企业的日常,才能最有效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第二,企业各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时,要综合考虑自身因素与企业因素,例如部门自身的职责、工作规划、企业的发展规划等,同时也要考虑到行业的共同特点;第三是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进程中,要根據实际发生的状况来对企业制度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完善。因此,企业就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力度,把企业的增值还有经济效率三者要相互贯通,相互串联,帮助企业完成尽快发展的目标。

2.准确定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功能

首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选择适合其审计工作开展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对决策层或是对执行层负责都会对其地位产生直接影响,并决定其功能发挥程度。西方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以审计委员会为中心的英美模式以及以监事会为中心的日德模式。由于我国在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以及市场等各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异,选择英美模式更适合中国企业实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要求。在文章里提到了内部的审计人员是行政体系的支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职能的监督部门直接可以与董事会沟通,拥有独立性。其次治理主体也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求进行研究开发,对内部审计可以进一步的加深认识,使得风险导向的准确度更高,此外,还可以对内部审计导向的方法进行宣传,加强管理者的认识,提高运用基础。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够为工作单位的财务管理上改善时间、空间;能让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它会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跟踪并对会计工作实施进行实时监测。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可以通过加速电算化审计软件开发或者向外聘请专家和配备两个渠道实现。信息采集的方法就非常适用于内部的审计人员对企业风险评估的控制,分析对量化的指标,寻找到企业存在的漏洞与风险,对比进行即时的处理还有防范措施,做出更高的应对措施。另外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应对不同的复杂的审计环境,加快信息网络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设,相互联系,采取科技化的手段来完成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总而言之,基于企业工作的中存在问题——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满足了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的不仅是效率,但随着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风险内部导向设计的说明还需在实践中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本文分析了企业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原因及存在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但本文无法对涉及的具体策略有效性做出保证,这一新审计方式在中国企业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实证。

参考文献:

[1]陈献东.新一轮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内容变革研究——基于审计供给和审计需求均衡视角的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6,13(05):82-91.

[2]宋丝雨.企业审计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6):76-78.

[3]徐爱菲.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6(11):115-116.

[4]陈波,吴卫军.国有企业审计招标的制度安排及其优化研究[J].审计研究,2015(04):39-46.

[5]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张瑞民.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审计研究,2015(03):27-34.

作者简介:吴玉昭(1970.10- ),女,安徽无为人,本科,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管理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风险策略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