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商品进口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9-09-24黄诗琦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3期
关键词:计量分析影响因素

黄诗琦

摘 要: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该文立足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与框架体系,首先对影响商品进口额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借助计量软件Eviews对相关数据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分析以及对相关模型的改进,进而确定最终理想的商品進口额影响因素模型,最后针对得出的商品进口额模型进行应用拓展延伸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商品进口额;影响因素;计量分析;Eviews

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相辅相成,而出口依存度代表其参与全球化分工的程度,研究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11年国家颁布一系列促进企业进口的战略,秉着“稳定外需,扩大内需”的规划方针扩大商品进口,而本文的年度数据跨越了此三个区间,为进口贸易的分析提供了更有利的依据和理论支持。

一、进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1.进口贸易现状

(1)我国进口贸易现状

当今,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进口国,是世界上进口规模高于万亿美元的三个国家之一。总体上来说,中国的进口规模不断增加。

我国进口交易近况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进口产品结构中机械商品占比大,高达35%以上,矿物燃料也占据很大比重,且国内进口来源以外商投资为主。其二,进口贸易规模不断增加,整体状态发展良好。其三,我国对外贸易仍存在地理分布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做到更好的市场多元化。

(2)我国进口贸易发展趋势

2017年来,经济回暖是全球趋势,国内经济也在国际市场良好的整体环境下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趋势。有关部门陆续采取有益于外贸发展的措施,达成进出口快速发展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现在进口贸易的良好势态,让中国从贸易大国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2.进口贸易影响因素

(1)出口总额:出口规模不仅可以促进国内的消费和投资水平,还可以调动市场上中间产品的需求,这两方面可以增添进口贸易的活力。于是,出口额是影响进口额的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我国消费水平和投资需求的直接体现,当我国供应能力高于GDP对应的消费需求时,可以通过进口进行改善。同时,进口贸易本身也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进口额的因素。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反应指标,其变化影响着居民对于国内外产品购买的倾向性,从而影响进口规模的变化。于是,CPI是进口额的影响因素。

(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家庭现金收入中可以任意使用的部分,居民在海外消费可支配收入也包括在进口规模中。于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进口规模。

(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汇率的上升和下降影响着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国内对进口商品的购买力,最终对进口额产生影响。

二、计量分析

1.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1991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以下变量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具体如下:

被解释变量:

> Y 进口总额(百万美元)

解释变量:

> X1 出口总额(百万美元)

> X2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X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 X4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X5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美元=1)(元)

2.模型的建立

(1)趋势图、相关图分析

利用Eviews软件对解释变量以及被解释变量进行趋势图分析和相关图分析,可知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趋势变化较为明显且进口总额Y与出口总额X1、国内生产总值X2、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X4呈现出正的高度线性相关程度;进口总额Y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X5呈现出负的高度线性相关程度;进口总额Y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2)多元回归方程估计

本文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非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比较,发现线性回归方程最优。该模型有很高的拟合优度,符合经济意义的检验及统计推断的检验。具体结果如下:

3.模型的计量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①多重共线性检验

对解释变量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得到系数大部分均大于 0.8,表明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为确保分析的严谨性,建立辅助回归模型来进一步检验。具体操作体现在修正过程中。

②修正多重共线性

本文通过逐步回归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首先,运用OLS方法对Y与每个解释变量做最小二乘回归,得到Y对X1最小二乘回归最优,再顺次引入其他变量估计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拟合优度、模型显著性等方面的检验筛选。

经过反复的引入-检验-剔除,最终确定理想模型为Y=f(x1,x3),由于剔除了变量X2、X4、X5,模型多重共线性现象明显好转;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和取值大小均符合经济意义;模型拟合优度上升,各变量t检验值上升。模型估计结果说明,进口总额Y主要取决于出口总额X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总额每增长1亿美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Y平均将增长0.82478亿美元;解释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上升1,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Y平均将增加691.659204082亿元。

(2)自相关检验与修正

①自相关性检验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偏自相关系数检验(滞后期为20)和BG检验(滞后期分别为1、2、3、4)。偏自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滯后期的偏自相关系数PAC的直方图不全在虚线内,表明回归模型可能存在高阶自相关性。BG检验表明模型存在一阶、二阶自相关,可能存在三阶、四阶自相关,OLS估计模型中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结论不可信,需应用广义差分法修正模型。

②自相关性修正

本文通过广义差分法模型解决自相关问题。第一步,根据上述检验,模型存在一阶、二阶自相关,则对估计回归模型进行一阶二阶的DW检验,输出结果显示AR(1)=1.1159,AR(2)=-0.9503,且回归系数的t检验显著,说明模型存在一阶、二阶自相关;调整后模型DW为2.322,而dU=1

检验结果显示,广义差分法估计的回归模型很好地消除了自相关性,并且修正后的模型符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原理,可得到理想模型:

Yi=-32833.96+0.8428*X1+405.696*X3+[AR(1)=1.1159]+[AR(2)=-0.9503]

边际分析:模型表明出口总额X1每增加一百万美元,进口总额增加0.8428百万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每上升1,进口总额增加405.696百万美元。

(3)异方差检验与修正

①异方差检验

通过图示法对变量X1、X3进行相关图分析和残差分析可初步判断模型存在递增型异方差。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怀特检验和帕克检验,结果均显示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②异方差修正

本文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估计回归模型的异方差进行修正。首先,对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取权数变量W1=1/abs(RESID)、W2=1/RESID^2,再运用White检验对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

结果显示,上述二个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回归模型中,W1和W2的nR2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接受原假设,即修正后的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但模型2的R2更接近于1,故最终选定模型2为理想模型,即:

Y=-88871.98774+0.8298123099*X1+983.8930165*X3(W2=1 /RESID^2)

这说明,当出口总额X1每增加1百万美元,进口总额增加0.8298百万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进口总额增加 983.8930165百万美元。

比较模型2与OLS的估计结果,模型2系数的估计误差更为合理,解释变量X3的t检验值也由0.251上升到4.2817,由不显著变成显著的,是更优的模型。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知识选择相关变量和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得到较为满意的模型。根据最终模型的结果可知,我国商品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密切相关。由研究模型知,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增加我国的出口总额、提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增加我国商品进口总额的重要途径。

综合考量我国当前的金融情况、贸易现状和本文的分析结果,得到如下建议:

第一,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健康的进出口规模结构。在保证本国企业活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国际间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第二,重点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转型的升级。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发展稳健,由投资推动向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推动带动改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收入制度体系,合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浩.我国商品进口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6年12月.

[2]韩德光.中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进口额的因素分析.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

[3]中国进出口额影响因素分析.宁波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计量分析影响因素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企业所得税会计新旧准则的变化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的Reissner—Nordstrom空间研究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