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瞬间精彩,点亮数学课堂
2019-09-24居晓静
居晓静
【摘要】数学教学有时候就像是放礼花,绽放的瞬间是光彩夺目的,也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人们都想留住这个瞬间。而数学课堂上夺人眼球的瞬间就是孩子们克服重重阻碍、挑战成功的瞬间,要想让这个喜悦的瞬间常驻数学课堂,就需要我们这些教书人动脑筋了。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主体;生活教育;成功;挑战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数学课堂都是枯燥乏味的,在教室里也常常有谈数学色变的学生。其实他们没有真正地走进数学的世界里。陶行知先生说,“学” 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那便如学戏,又如同留声机器一般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课?这就需要老师们细心地捕捉上课时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尝到甜头,有挑战成功的喜悦感,慢慢地,我相信学生们会爱上数学的。
一、融入主人角色,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
课堂实录一:认识角。
在教学认识角的这一环节中,我在第一个班上课的时候,选择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大概的过程如下。
师:老师把小朋友们刚刚找到的这些角从图形上请下来,我们再来仔细地观察一下,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吗?
生1:他们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师:我们就把这尖尖的地方叫作角的顶点。
生2:他们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提问:现在你知道角有什么特点吗?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补充:并且边都是直的。
师:现在你能根据角的这两个特点,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吗?
生独立完成。适当提醒(师:我们在画角时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师:我们都经历了一次画角的过程,现在谁能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呢?
生:我们要先画角的顶点,再画两条边。
师:这位小朋友非常棒,通过自己对角的理解画出了一个非常标准的角。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画的这个角(展台出示),(教师指着顶点问)这是角的什么?
生:这是角的顶点。
师:(教师指着两条边问)这是什么?
生:这是角的两条边。
师:最后再给角添上一条弯弯的弧线,这就作为角的标记。在你自己画的角上也做上一个角的标记。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找出三个角的共同点。在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时候,我加以适当的补充说明,就很顺利的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给孩子们了。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很自然的过渡到画角的部分,让学生利用自己发现的角的特点来动手画角,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当然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有点无从下笔的感觉,不过经过巧妙的点拨,孩子们都能画得很成功。
就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承担起了主人翁的角色,学习态度也从之前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解放”了老师的手和口,同时还感受到了挑战成功的喜悦。
二、借助生活场景,体会挑战成功的快乐
课堂实录二:认识平移和旋转。
引导:前两天老师拍了一段视频,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视频)
提问: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师描述场景。(周末的早晨十字路口的车辆来来往往,老师办完事开着车在回家的路上。到了小区门口看见起落杆开启又降下,迎接着归来的车辆;停好车后,老师开启了雨刮器清洗了前挡风玻璃;下车之后正好看見墙上电子屏幕中的标语正缓缓上升;一个行人骑着自行车路过;我来到了地铁站,正好有车来,上车后看见一处升旗的场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目的地了,我坐着电梯到了顶楼,放眼望去,看见游乐园里的海盗船,接着又看见了河对岸的风车。)
学生各说己见。
师: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运动,运动的形式有各种各样,今天让我们来研究一些有规律的运动。(PPT展示部分图片)
师:就以刚才视频中出现的运动为例。老师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你觉得这些运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1:可以分成两类,转的一类和不转的一类。
学生2:可以分成四类,上下运动的一类,左右运动的一类,转圆周的一类、摆动的一类。
学生3:可以分成三类,这样的(手势比划上下运动)一类,这样的(手势比划左右运动)一类,这样的(手势比划圆周运动和摆动)一类。
师:像火车向左向右运动、电梯和红旗向上向下运动,他们其实都是沿着直线在运动,所以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在我们数学上,就把沿着直线的运动叫作平移。
在这一环节中,我预先把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一日生活场景剪切成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们观看,从视频中能看见很多不同状态的运动,接着让学生们分别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运动。老师再解释大家所看到的这些我们都把它们叫作运动,并且运动的形式有很多,接着明确学习目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些有规律的运动。并在视频中选取了一些让学生们进行分类,学生们的分类是不同的,但也没有关系,有了不同的答案,更有争议性,接着老师进行讲解,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对分类正确的同学的肯定。在这里,我不仅教学了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还在无形之中告诉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相信这份挑战成功的快乐他们定会铭刻于心!
三、研究师生秘密,领略挑战成功的雀跃
课堂实录三:数字与信息。
谈话:今天早上,居老师在操场上捡到了一张身份证,这有可能是我们学校哪位老师掉的呢?
出示身份证号码:320586198710178017。
提问:你能根据这个身份证号码的哪一部分来做出判断呢?
辨析身份。[可能是徐校长(女),周校长(男),信息朱老师(女),体育万老师(男)?]
生齐说:体育万老师的。
师: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1:首先根据年龄排除两位校长,接着根据第十七位数字判断这个人应该是个男的,所以选万老师。
进一步判断。
出示教师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谈话:老师这里收集了几个身份证号码,是我们这个教室里的一些人的。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猜猜看,你觉得会是谁的呢?
生1:是老师你的。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1:通过日期码,老师的年龄大概在30岁左右。
(2)出示孩子的身份证号码。
谈话:你觉得这会是谁的身份证号码?
生:这是老师的宝宝的。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2:通过看日期码,发现他只有一岁。
师:那你知道他是男孩还是女孩吗?
生3:男孩。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看第17位数字,单數表示男性。
(3)出示两个学生的身份证号码。谈话:还有这两个身份证号码,有可能是谁的呢?
不能确定是谁的,那有没有可以确定的信息?(性别),请这两个身份证号码的主人起立。我们请她们来介绍一下,你来自哪里,你来自哪里?你们能通过她们的回答来判断这两个身份证号码各是谁的吗?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地址码)
(4)出示双胞胎的身份证号码。
提问:那这一组身份证号码又会是谁的呢?
生:李宏、李伟的。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判断?
原来你们都发现了,这两个身份证号码的地址码、日期码都一样,只有顺序码的最后一位和校验码不同。是的,虽然他们是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样、出生日期一样,户籍地址一样,但他们两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却是不相同的。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一片段是在学生们已经知道了身份证号码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后,进行的一些变式练习。我将所有练习里出现的身份证号码都改成了老师和学生自己的号码。每一次解答,都好像在发现老师和同学的小“秘密”。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正确率也很高。从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到他们的雀跃。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匹千里马,老师想成为伯乐,就要有识别千里马的眼光和训练千里马的方法。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如行知先生所言,数学教学有时候就要大胆一些,给孩子们一些空间和机会,充分相信孩子们,相信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让学生接受有挑战的学习,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在一次次挑战成功的喜悦中,他们会更加热爱思考、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