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问”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9-09-24颜惠良
颜惠良
【摘要】思维品质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落实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笔者围绕“问”进行课堂实践,以疑问激活思维、发问保鲜思维、提问打开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维品质;英语课堂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而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当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一线教师关注和实践的重点,其中思维品质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抓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笔者认为,问题意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所学内容有没有疑问,敢不敢发问,善不善于提问。所以,针对“问”的素养的培养,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埋下伏笔,激活思维,生发疑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陈琦、刘儒德,2005)。所以疑问是探究的起点,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出发点。那么,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是我们教师备课设计的重点。
【教学片段1】五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中四个传统节日的月份与熟知的“五一”“国庆”“元旦”等节日的月份略有不同,区别在于四个传统节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习俗)中通常是指阴历,所对应的阳历月份就相对不固定;而后三个节日是指阳历月份,它们的日期都是固定不变的。于是知识间的矛盾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思考。
【教学片段2】在教学六下Unit4 Road safety (Story time)进入文本故事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花木兰》中老奶奶带着蟋蟀闭着眼睛,莽莽撞撞过马路这一段视频,然后出示文本引子:There are many busy roads in the city? How can she cross them safely? 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在于既给文本故事情节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又顺理成章地在其心中形成了一个疑问:在这么混乱的交通中,老奶奶怎么还会闭着眼睛,冒失地过马路?如何才能使她安全地过马路?由此,学生的注意力被这非正常的“闭眼”现象所吸引,思维也随之激活。
所以从上述两个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我们可以在知识内容本身、文化习俗背景、不合理(不科学)情节等方面做文章,也可以在情境中故意制造一些“漏洞”供学生捕捉。只有当学生发现了与众不同、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才会积极思考,才会感觉到课堂因自己的存在而更有价值。
二、营造氛围,保鲜思维,勇于发问
教师向学生发问是轻车熟路的惯用手法,但学生向老师发问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为了呵护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作为教师的我们更需要走近孩子,甚至蹲下身子彼此靠得更紧。
【教学片段3】四上Unit8 Dolls(Fun time),教学活动是根据对人或物的五官、形体等的描述来画出相关人或物的主要特征。学生在构思出对象后就陆续上台边描述边绘画。其中有一位学生选择的对象是笔者,可以说整个描述以及绘画出来的“我”面目全非。学生在哄笑之余,我便朝着那位学生走去。显然刚开始那位学生看我朝他走去时是有些局促不安的。但随着我走近并洋溢着微笑说道“Yes,its me”后,他终于放下了戒备,并且继续勇敢地描述下去。
在薛瑞萍老师的《读教育理论》一书中有一段对 “润泽的课堂”的描述: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所以笔者认为,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安心的、无拘无束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课堂里的每一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只有这样,学生一触即发的灵感才能毫无顾忌地得到维持和展现。
三、给予指导,打开思维,有效提问
提问是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进行言语互动、启发学生思维的直接有效的途径。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都是有价值的,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还必须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1.引发思维,教师领问
要想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做到在平时的课堂中自己的提问不能随意。因为我们的提问水平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学生的提问水平和思考能力。所以我们首先自己要练就能够提出打开学生思维,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和乐于探究的开放性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4】六上Unit4 Then and now(Story time),在学习第一幅图关于Mike的过去和现在时,笔者出示了Mike目前的图片。
T:Look at the screen. This young boy is Mike. Lets guess what he can do now?
S1: He can play basketball(图片直接反映的內容).
S2: He can read and write(文本提到的内容).
S3: He can skate.
S4: He can swim.
S5: He can wash the dishes.
……
T: So he can do ...
Ss: ...many things.
上述案例笔者只是抛出一个文本中留白的问题,学生就有话可说,并且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将知识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和内化。因此,笔者的感悟就是课堂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目标的掌握,将一些零思维或低思维的“Yes or no”的问题充斥课堂,而是要精心、精准地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使这些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触发器,从而支撑我们的整个教学。
2.激活思维,学生学问
古语有云:做“学问”。其另一层含义是要让学生学会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环环相扣的思维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教学片段5】五上Unit 6 My e-friend(Story time),关于谈论Wang Bing的网友Peter。
T: We know Wang Bings e-friend is Peter. Do you know Peter?
Ss: No, we dont.
T: So I think you want to know him a lot. Right?
Ss:Yes.
T: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please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Peter.
(PPT随即出示一些疑问代词,诸如What、Where、Why、How等提供给学生,辅助他们提出感兴趣、想了解的内容。)学生在核心词汇的辅助下充分挖掘自己感兴趣的、迷惑的、急于想了解的内容,围绕文本形成一个个问题链,进行集中、连续的提问和思考。所以,学会问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思维的源泉。
3.碰撞思维,彼此追问
追问不仅可以使话题交流得以延续,还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横深处触及,启发其主动质疑,深入探究,提高言语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片段6】六上 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Story time),教学活动一开始,笔者与学生进行了如下交流。
T: Look at this picture(PPT呈现皇帝的新装绘本的封面).Its from an English
story.What story is it?
Ss: 皇帝的新装。(The Kings new clothes)
T: Thats right.Its a very famous story.The Kings of new clothes.
S1: Mr Yan, I know this story.
T: Really? Oh, I think you read the story before. Can you tell us this story?
S1: Yes. Please lets look at the King carefully. Is he wearing a coat?
S2: No,the King isnt wearing a coat.
S1: Is he wearing a pair of trousers?
S3: No,he isnt.
T: Oh, 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But why isnt he wearing any clothes?
Is he very hot?
S4:No,he isnt. (他事實上是以为自己穿了衣服的,学生焦急的回答)。
T:Why does he feel that?
S5: 别人(骗子)骗了他。
……
师生间你来我往的追问不仅丰富了话轮,还点燃了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引擎,他们将视点自然聚焦到文本话题,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所以师生间的追问既是彼此善问的表现,更是一条思维的导火索,促使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彼岸靠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使学生变得更聪明?爱因斯坦给了我们答案:“需知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笔者试图让学生懂学“问”,其用意就在于此,同时也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着。
【参考文献】
[1]译林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钱希洁.追问,让英语课堂教学丰盈起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