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9-24武建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肺段供血主动脉

武建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肺段隔离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其病理特点为正常支气管和病变分支未交通,和正常的肺组织分离,一般没有肺功能等[1]。而在患病初期由于症状不够明显,很多患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或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后,就诊时采发现。然而普通X线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故应采用合理综合的诊断方法,以早期发现疾病。多层螺旋CT在检查肺段隔离症时,具有一定的便捷性、特异性、敏感性,鉴于此,本次研究旨为探究在诊断肺段隔离中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的28例肺段隔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组(n=14例)、对照组(n=14例),研究组:性别:男8例、女6例,年龄:16~41岁。对照组:性别:男7例、女7例,年龄:16~40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普通X线平片检查,分别摄取后前位胸片及左(右)侧位胸片。

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64排螺旋CT机,用连续容积的扫描方式,增强扫描采用美国MEDRAD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部静脉注射的方式,根据患者体重,分别为患者注射70~90毫升不同剂量的碘帕醇,使用3毫升/秒速度,和30毫升0.9%的氯化钠的注射液进行注射前后冲洗。采用自动触发模式,将感兴趣的区域放置在脉降主动脉当中。注射对比剂之后,在动脉阈值达到120Hu时,自动触发扫描,扫描的范围是自患者的胸廓入口向患者的肝脏上缘进行扫描。扫描完成之后,把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内,采用MPR(二维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体积再现技术)等模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诊断准确率: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率=诊断的例数/总例数×100%。

(2)观察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的影像展示。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诊断准确率以%表示,如果P<0.05,说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n(%)]

2.2 多层螺旋CT诊断后的影像展示

在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的影像显示下,28例肺段隔离症患者中,有25例患者隔离症发生于两侧肺下部,左下肺15例,右下肺10例;3例发生在右上肺部。28例患者都呈现不规则肺部肿块影,其中有3例肿块内部存在着较多的小圆形混杂密度的阴影。强化表示:18个肿块呈现轻度到中度的强化,有10个肿块强化不够明显,在成像层的厚度是8mm时,成像的间距是8mm时,有13例可见到异常的供血动脉情况,有5例患者在增强后异常血管没有明显强化,但是在胸部的主动脉的起始位置局部CT值却是73.6HU,(图1),在手术之后能够发现在异常血管内含有血栓,另有11例患者可以见到异常供血动脉情况,(图2)但是在将图像的层厚度改成3mm,间距改成1mm时,通过图像重组,并同MPR结合观察,则可以将11例患者异常供血动脉呈现出来(图3)。本研究对象28例患者均是肺叶内型,同时异常供血动脉都来源于胸主动脉。

图1

图2

图3

3 讨论

肺段隔离症,为胚胎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单独发育而成,是由异常体循环动脉的胚胎性肺组织而构成的囊性或是实质性肿块,其供血70%来自降主动脉。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可见于各年龄组,青年居多,男女发病无大差异。大多数患者初期无自觉症状[2]。为了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应采用合理的技术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使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法[3-4]。在诊断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供血动脉则可以将肺段间离症确定下来。传统在诊断该疾病中均是采用动脉造影方式,而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当中一种较为可靠的非侵袭性的血管成像造影方式,替代了传统的血管造影,当前已经成为了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多层螺旋CT诊断法可以发现病变部位的囊性情况,以及肺部感染情况,由(图1)能够看到右下肺可见一软组织块影,还可以见到肿块内有不规则含气和小钙化阴影。(图2)能够看出成像间距8mm成像厚度为8mm斜位图像与轴位图像可见左下肺有一个不规则的团块影,其内部密度不够均衡,在肿块内部可以见到来源于胸主动脉血管影。(图3)和(图2)的图像为同一个患者图像,在异常血管上下感兴趣的位置成像厚度是3mm,成像的间距是1mm,其斜位和图像都能明显的看到异常血管来自于主动脉。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诊断影显示效果,从而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清晰的高分辨率图像。

本次研究得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诊断肺段隔离症中,可提高图像分辨率,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段供血主动脉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主动脉假腔插管的应用
辣语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