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2019-09-24金翠张德重
金翠 张德重
030000山西省儿童医院隔离消化科,山西 太原
手足口病自2008年在我国流行以来,近10年来全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在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首位,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之一[2]。卫健委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主要是对病因及重症手足口病的全身治疗进行了说明,没有说明口腔溃疡的局部治疗,但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发病率高。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化疗所致、复发性等口腔溃疡中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3]。本研究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4-7月收治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12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5岁,平均(2.05±0.63)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0个月~5.5岁,平均(2.11±0.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4];②婴幼儿及学龄前期患儿有发热,手、足、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丘疹、疱疹等皮疹,伴口腔疱疹、溃疡;③行肠道病原检查阳性,所有患儿肠道病毒通用型(EV)阳性,部分EV71阳性,部分CA阳性。
排除标准:①出现易惊、呕吐、头痛、嗜睡、肢体抖动、抽搐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②合并迟缓性麻痹、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休克等危重病例;③既往有其他慢性或先天性疾病。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利巴韦林5 mg/(kg·次),2 次/d 肌内注射;化验血象及C 反应蛋白(CRP)高者予以抗生素治疗,进食差者予以适量补液。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rh-bFGF 喷洒口腔患处,按150 IU/cm2用量,每个溃疡面2~3喷,3次/d。
疗效判定标准[5]:①显效:用药2~3 d 口腔溃疡面消失,疼痛消失,饮食明显好转,烦躁哭闹消失。②有效:用药2~3 d 溃疡变浅变小,疼痛减轻,饮食好转。③无效:用药3~5 d,溃疡不愈合,疼痛改善不明显,食欲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s,d)
组别 n 口腔溃疡恢复时间 进食改善时间对照组 60 4.9±1.3 3.9±1.5治疗组 60 2.0±0.8 2.3±1.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结 果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进食改善时间及口腔溃疡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口腔溃疡早期表现为黏膜上皮细胞及细胞间水肿,上皮内及血管周围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上皮溶解、破溃、脱落从而使组织凹陷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或坏死组织覆盖,固有层内胶原纤维水肿变性,分解断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小血管管壁增殖,管腔闭塞坏死[6]。消除局部疼痛,加快溃疡愈合是治疗的关键。
外用rh-bFGF 是一种白色疏松体,主要成分为冻干粉。bFGF 是含155 个氨基酸的阳离子多肽。rh-bFGF 可趋化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及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组织修复细胞向伤口部位聚集,吞噬酶解病菌、异物、坏死组织,净化伤口,协同促进组织修复[7],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可双向调节胶原平衡,增生期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胶原,填补创面的组织缺损,塑形期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酶,分解多余胶原,抑制胶原过度沉积,预防瘢痕形成[8]。
口腔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而口腔黏膜组织结构的主体是结缔组织,形成创伤后,在外源性bFGF 和激发内源性bFGF的协同参与下,可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选取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患儿,局部喷洒rh-bFGF 后,溃疡恢复时间及进食改善时间均有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达96.66%,疗效显著,用可减轻患儿痛苦,病情恢复加快。该药无特殊气味,操作简单,使用依从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外用rh-bFGF 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