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筋纹器的创新制作

2019-09-24汤先武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圆器筋纹器筋纹

汤先武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历经千年的发展变迁,一直以四大造型体系传承数百年,圆器敦厚沉稳,方器传统大气,花货雍容华丽,而筋纹器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器型,其美非一言可道尽。

一、紫砂“筋纹器”的历代形式美学

世人所述的紫砂之美, 其技艺水准表现在“形、泥、工、款、功”五方面。由此,紫砂筋纹器之美也可从这五方面来做分析。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董翰,继供春而后的“四大家”之首,首创历史上第一件紫砂筋纹器“菱花壶”,其壶盖已初具菱花筋纹效果。明中期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李茂林等人为代表,制作技艺更加纯熟,设计独具匠心。

早在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就创制出“玉兰花瓣壶”,底部行书刻款:【万历丁酉春时大彬制】。这把壶是明代经典之作,也是存世的时大彬筋纹器作品代表。这壶器形设计取自六瓣玉兰花,壶盖与壶身组成一朵倒置的玉兰花,壶体由六瓣筋纹构成,壶口做成六瓣肥厚的花托,与花瓣组成的大壶体构成叠压和对比关系。花瓣、花托的曲率、线型即工整又一致,形成了强烈的照应关系。压盖式壶盖,塑造成玉兰花蒂状,与玉兰花瓣壶体配合一致;壶嘴口向上,直嘴,微弯;壶把塑成玉兰枝状的端把;壶底为一捺底。此壶的线条优美,是典型的筋纹器代表之作。

到了清朝,随着一些风俗与习惯的改变,筋纹器的造型也逐渐融合方器、圆器与花塑器这三种器型,无论是方型、圆型、混合型,均用筋纹组成线条,盖与口瓣相吻,筋纹表达从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至壶体,直至壶底,贯通一气,极具动态艺术之美,花而不俗,集俏丽、新奇雅逸于一体,是紫砂艺术独特的创造,代表作是陈鸣远的“南瓜壶”。

《濯 月》

清朝中期邵大亨制“龙头八卦一捆竹”的出现,又将筋纹器的制作技艺推向了另一个高峰,至近现代,“七大老艺人”之一的王寅春成为紫砂筋纹器历史上又一技艺精湛的大家。而民国另一大家范大生也擅制筋纹器,他的合菱造型典雅,独具匠心。把中国文化意蕴构思于壶上,这是宜兴紫砂大家的修养、技艺与造型艺术的审美美学表现。

二、“筋纹器”的创作理念

筋纹器有着条理性的脉络,分布均匀,疏密变化得体,口盖通转,因此紫砂筋纹器俗称筋瓤器。它的创作理念是是按照自然型与几何型壶型按一定的规则结合而成,取材于自然生物之形态,即自然界中的花朵、果实的形态。简而言之,它是模拟自然界植物、生物形态微缩变化,在壶体上作雕镂捏塑的一种装饰技法。把一圆器分成若干等分,随形体的变化采用生动、流畅的筋纹处理,可深浅自如,达到线条对称,身盖齐同,分割精确,纹理清晰。正是由于筋纹器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独立于紫砂艺海之中。

“筋”为骨,“瓤”为气,因此一把好的筋纹器“骨气”一定要够。早期的筋纹器型紫砂壶应是在圆器基础上再进行加工,由简单到复杂。随着逐渐的演变,再受其他器皿造型的启发,在制作过程中还讲究的是手艺人本身对泥性的熟悉及掌握,最终制作出的筋纹器才会产生得体,妙若生成。

三、“筋纹器”的制作工艺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格的结构之中。一件成功的筋纹器紫砂壶,其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筋囊线条纹理清晰,制作精工,口盖准缝,任意调整壶盖的方向合到口上,都很滑爽吻合。这是手艺人们精湛的制作工艺体现。这意味着手艺人要对于表面的分割比例作严密的计算,并有极为娴熟的工艺技法。

由于其独特之处在于造型吸睛,在这背后却展现着其简约美。所以复杂的工艺自然是少不了的,在四种传统器型中属于制作要求较高的一类。

长期以来,筋纹器和几何形器、塑器并存于世,相互辉映。在视觉美感方面,筋纹器通体更加凹凸起伏,规律有序,在光影映射下,明暗的律动更显得委婉曲折,表情丰富,这是其他器型所不及的,好的紫砂筋纹器需耗费巨大的精力,制作难度也非常高,不仅是形体比例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壶身主筋纹线与嘴、把附的贯气,故粘接、琢嘴把的修整,是件十分细致的工作。

为此,我们每个紫砂艺人必须熟练掌握紫砂工艺的特性,加强对紫砂传统工艺的学习,珍视紫砂壶艺独特的材质美、工艺制作美、使用功能美,才能制作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以及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猜你喜欢

圆器筋纹器筋纹
筋纹佳构赋祥瑞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浅谈紫砂筋纹器“清趣”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
香雾空蒙高海棠——浅析“高海棠壶”的筋纹器之美与花之韵
浅析八梭壶与筋纹器的装饰
浅谈筋纹器的发展
浅谈紫砂圆器的造型之美
紫砂茶壶筋纹器形探讨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制作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