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筋纹的艺术魅力

2014-02-11周暗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筋纹器筋纹宜兴

周暗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筋纹的艺术魅力

周暗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筋纹器是紫砂造型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历代紫砂艺人的创新和演绎,已变得丰富多彩。在对紫砂筋纹器传统的继承上,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确定自己的创作思路。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紫砂文化、筋纹壶、传承

紫砂筋纹器又称为“筋瓤器”,明代即有创制并沿至清代。筋纹器紫砂壶一直随着时尚习俗的改变而改变型制,包括方型、圆型、自然型、筋纹自然混合型,筋纹自然方型混合型等多种形式。从壶名看有“菱花”、“合菱”、“合菊”、“半菊”、“菊形”、“葵式”等为常见。无论是方型、圆型、混合型,均用筋纹组成线条,盖与口瓣瓣相吻,筋纹表达从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至壶体,直至壶底,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肿。转角钝而不圆,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形象。

紫砂筋纹器的创作,首先必须继承传统。筋纹器型制残片最早见于宜兴丁蜀镇羊角村古窑遗址出土器皿,筋纹器历经宋、元及明代,并逐渐演变,在明代中期以无名氏陶匠为先导,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为杰出代表的特有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明代时大彬所创制的筋纹器代表作《菱花》,以对称花瓣为造型特征,阴阳交间,凹凸分明,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严谨;李仲芳的《瓜菱》从钮至身至脚,端正匀称,气度饱满;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平实中见素雅,象形中见质朴,是筋纹器中较早出现的花货塑器形作品。徐友泉制的《仿古盉形三足》,从仿青铜鼎造型,简练而大方,古朴而雅正,开创了筋纹器的新风尚。

筋纹器发展至清代,无论是方型、圆型、混合型,均用筋纹组成线条,结构严谨,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肿。民国时期制作筋纹器的代表人物为王寅春,他的《裙花提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特点,以精而巧,精而小,精而雅的特色,既庄重古朴,又飘逸优美,清秀端庄,新颖别致。到现当代,紫砂筋纹器创作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人们通过认识紫砂筋纹器的特色和优点并加以临摹,学习,继承传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作品之中。在对紫砂筋纹器传统的继承上,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确定自己的创作思路。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紫砂筋纹器的创新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材质入手,紫砂筋纹器形态多姿优雅,讲求淳朴逸秀的艺术风格。所以优雅造型必须采用精细之泥,才能相得益彰,展现出筋纹器的独特神韵。其次,紫砂筋纹器由泥片镶接、压筋纹、依据样校准、拼接而成。工具是制作筋纹器的前提,制成各种工具,如压筋纹的线梗、理筋纹的内外铁皮刀、清线之明针等等。工艺制作切忌马虎,务必精到,方可出精品。紫砂制作工具,包含诸多的审美理念,是技艺相结合产物。再次,对紫砂筋纹器线型的把握,筋纹器线型一致,分直线型、对称型,以圆心均等加旋转型等三大类。直线型宜由小渐大,节奏鲜明,棱线虽多,但无琐碎之感,要集秀丽、华美、大方于一体。中者宜简不宜繁,对称凹凸变化,收放自如,衬托主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后者在平面上分成若干等分,以中轴线为基准,构成旋转的弧形曲线,富有张力,动感十足。最后,紫砂筋纹器的造型设计。筋纹器设计上要求线条宽容得体,线面转折明确,体态形象生动,流畅自然,委婉曲折,方可体现紫砂艺术的神韵。千变万化的造型,离不开视觉上的平衡和功能上的稳定,简练而又不失完美,通过严谨的比例美学及精湛的技艺,创造出赋于艺术灵感的完美作品。

紫砂筋纹器是紫砂造型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历代紫砂艺人的创新和演绎,已变得丰富多彩。

[1]《宜兴名壶家及款及》 袁旃 刊於台北故宫《三希堂茶话》

[2]《宜兴紫砂陶艺》 姚迁等编著 台湾南天书局 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紫砂精壶品鉴》 陈传席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筋纹器筋纹宜兴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宜兴釉陶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浅谈紫砂筋纹器“清趣”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
香雾空蒙高海棠——浅析“高海棠壶”的筋纹器之美与花之韵
浅析八梭壶与筋纹器的装饰
浅谈筋纹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