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跨界思维打造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2019-09-24黄隆瑛
文·黄隆瑛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及,当今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治理呈现出多方合作、广泛参与的特点,要支持高校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科研组织模式,开展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协同创新[1]。因此,运用跨界思维打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是一种趋势和必然。运用跨界思维打造信息管理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是打破传统的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方面的创新,打破院系、校级、国际、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从而打造实践创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本文的信息管理人才定位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专业,引入跨界思维视角探讨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一、图情档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瓶颈
(一)实践课程设置欠妥
课程目标的实现基于课程的合理设置。当前实践课程设置及课堂资源深度开发存有桎梏,阻碍课程目标的实现。第一,实践的课程较少,学生鲜有机会接触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当课程内含有大量晦涩难懂的概念及实践操作时,学生易陷入思维误区且缺乏该课程所需的实践创新能力。例如,目前档案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仅限于课本和课堂的现象很突出[2],国内图书馆学教育有偏理论轻实践的倾向[3],图情档实践课程设置单一和实践教育体系也较僵硬[4]。第二,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动态性与新颖性。在图情档专业课程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缺乏前沿性与新颖性[5]。课程设置应以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删除知识老化和过时的课程[6]。实践课程设置需结合学生、教师等角色视角考量,符合图情档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以满足各方的利用需求;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改善应结合当前课程内容组织的现状,妥善规划考量,与时俱进。
(二)实践教材编撰滞后
编撰更新教材的速度赶不上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及,要增强教材的思想性、时代性、系统性[7]。图情档实践课程往往缺乏具有实验、实习项目导向的指导用书[8],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出现偏差。一旦理论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就会出现问题。图情档实践教材编纂滞后,与教材编纂的动力有关。张会超提出,当前中国的科研考核体系没有完全将教材建设计算在内,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缺乏档案学教材编撰的动力[9]。基于围绕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应建立科学的教材质量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10]。教材的更新与编撰对学生知识的攫取效果和教材编撰工作颇有影响。当下,实践教材编纂滞后的问题需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方可得以改善。
(三)实践技能定位不当
图情档专业实践技能定位或模糊或狭隘,都有可能阻碍图情档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专业形象不突出,专业涉及面过泛,缺乏打造专业特长的核心特色课程[11],其毕业生求职方向涉及金融领域、通信领域、图情档领域等。虽然专业定位的不清晰给了他们较多的岗位选择机会,但弱化了竞争力,其他具有核心课程专业的毕业生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生要了解传统业务工作流程,通晓分类方法、语义网等[12],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其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的能力也应该有所加强,专业技能的定位内涵应有所拓展。档案学专业的三级实践性教学体系重视继承忽略创新,培养出的人才视野不宽,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13],因此其应注重对于实践技能的创新,并将现阶段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
(四)专业认同感不高
图情档专业人才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偏低,影响着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经济学、计算机等专业是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偏冷门的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等专业面临着社会认同感不高的问题。张丽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出了大多数档案学本科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偏低的结论[14]。图书馆学高年级本科生对于专业的就业态度不乐观,专业的认同感较低[1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认同感桎梏着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图情档专业人才缺乏对于专业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对专业价值的定位存在偏差,不利于学校开展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活动。
二、用“跨界思维”打造图情档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动力
(一)观念的更新是跨界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
实现信息资源在机构、社会甚至全球的共享是信息利用开发工作的一部分。美国的iSchool运动为了推广信息的作用,用跨学科的视角审视“技术”“信息”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16]。iSchool中的信息管理类的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采用跨界视角教授学生。国内慧科教育基于跨界共享视角,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将多种数据转化为系统的课程体系,以互联网等形式完善高校创业创新教育[17],取得较大成功。上述案例体现了跨界共享观念的形成与应用对于跨界行为的产生具有推动作用。
图情档专业人才观念的更新,推动跨界行为的形成。若图情档专业的人才墨守成规,囿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排斥探索新时代下信息资源管理创新模式,那么会使得业务工作脱离时代要求,被束缚于“界”内。数学中判断一个函数在某一定义域内是有界函数还是无界函数,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数M,使得值域的绝对值恒小于或等于这个数M。在跨界思维里,这个数值M就是“观念”的分水岭。因此,运用“跨界思维”打造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要跨的“界”不仅是领域、空间,更是观念。“有界”和“无界”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于图情档专业人才而言,探讨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会有相当大的差异。有的信息管理人员自身的观念被禁锢在数值M内,没有改变自身函数表达式或扩大定义域的勇气(图情档专业人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实践创新勇气),力求冲破M值的束缚到达“无界”区域,那么他的观念只能停留在“有界”内,弱化了实践创新活动的探索能力。图情档人才需接受跨界共享思维观念,方可紧跟社会人才需求节奏,提高就业岗位竞争力,塑造图情档专业人才敢于创新的形象。
(二)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需求是跨界行为的外在动力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要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18]。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结合社会需求,促进跨界行为的出现。而图情档领域跨界意识行为的出现,与外力有密切关系,见图1。
国家政策的支持,促进图情档专业人才跨界行为的自发产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提及,要引导大学加强基础研究和追求学术卓越,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19]。基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图情档专业的学生会形成与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联合共建的意识,角色定位也会随着跨界合作发生动态变化。例如,档案学专业的学生联合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开展合作,因为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当前者提供给后者所需的原始信息进行研究时,此时前者是供应方,后者是需求方;当后者将研究后的结论反馈于前者时,此时后者是供应方,前者是需求方。在信息资源的双向流通中,资源请求方与资源接收方在跨界共建中获取各自所需的资源,汲取到的资源与经验会提高图情档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促进其对新事物新资源的创新。可见,国家政策对于跨界合作的支持,无形中会强化图情档专业的学生的跨界合作意识。
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兴起,为图情档专业跨界行为提供依据。例如,智慧物流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业已为中国的物流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关键一点在于智慧物流平台的搭建为该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跨部门、跨地区、跨时空的信息承载模式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大特征,共享双方需搭建一个共享平台[20]。那么于图情档专业而言,其需要一个能有效处理、承载着跨界融合后信息资源的平台,该平台的利用对象可不局限于图情档专业。此处所指的“平台”就可对应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的建立跨校际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跨专业交流合作平台、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国际信息管理领域互通平台等。经过平台汇聚、融合后的信息资源不似未跨界前古板单一,只能传递给特定的信息接收者,辐射范围小,而是具有包容性——信息管理人才可利用平台上跨界后的资源共同达到实践方面的创新。
三、用“跨界思维”打造图情档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提供校际图情档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每个高校所开设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课程都有独特之处,因此在校际开展课程资源共享活动能达到优势互补、促进交流的作用。现今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程度相对较高,但是核心、优质的课程资源共享程度相对较低[21],因此共享的校际课程资源应该是优质的,能切实提高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见图2。
王协舟和罗小宁认为实现高校图情档专业优质课程的整合与共享,有必要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统一课程设置、标准规划[22]。高校图情档学科的差异是跨校级课程设置需考虑的要点。各大高校以建立平台的方式打破空间桎梏的同时,要在保留自身特色课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其他高校信息管理课程设置的精华。此外,课程资源共享服务还要注意课程资源供需方互动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例如,为了能建立社会化的互动关系,英国开放学习项目提供了资源共建共享体制,注重学习者与资源提供者间、学习者间建立一种社会化的互动关系,在互动中学习、讨论、共建资源,有效地保证了开放教育资源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23]。因此课程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需考虑多方利益,以保证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二) 举办校内多层次专业互动平台、开展跨专业交流合作活动
笔者在招聘网站上发现诸多类似招聘信息:某房地产公司招聘工程图纸管理员,工作内容是将相关的档案分类归档,要求为工程类专业毕业生;某交通管理部门招聘道路信息管理人员,需要在海量道路信息中及时发现交通异常信息,要求为土木工程、建筑类毕业生。分析可知,若上述需求专业学生有较强的信息管理实践能力,就业选择时的竞争力将比纯粹的信息管理类学生强;若图情档专业学生稍微了解工程管理、建筑学的知识,也具有对上述岗位的竞争力。那么如何进行跨专业合作?构建校内多层次专业合作互动平台是实效之举。
跨专业对图情档专业人才进行创新能力培养要注意以下内容:由于图情档专业人才对本专业的知识点较为熟悉,对所跨专业较为陌生,这时高校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去引导学生融入从未或甚少了解的专业。此时不仅要求两个专业学生联合,两个专业的教师也需要成立实践共同体,具体操作方案可借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校教师教学证书”项目,其鼓励教师跨专业沟通,建立校园“教学的学术研究群体”[24]。例如,高校档案学专业学生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联合立项——房地产行业基建档案全流程管理与实践活动对接,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联合立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探析。由于学生互不了解对方的专业知识,为了能让项目顺利运行,专业教师应先成立实践共同体,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将跨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融合,再将融合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前规避学生的懵懂状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三) 寻求多类别、多领域的信息管理人才校外实践基地
校际图情档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校内多层次专业互动平台的构建是扩展理论知识交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校外实践基地选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集中体现 “跨界思维”是否被充分利用、深层次贯彻的关键,也是图情档专业人才是否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档案学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一般是综合性档案馆、高校档案馆、政府机关档案室等;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一般是各级图书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般涉及政府部门、银行、企业、事业单位等众多部门,但以各类企业为主。
当高校对图情档人才的培养模式持传统观点,认为有符合专业特性的学生实践基地即可,实践基地的选择只是信息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中微小部分,不值得重视,那么其极可能意味着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培养会陷入死循环且停滞不前,即陷入负效应。高校在教材内容的更新、课程的合理设置与规划、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今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如果还不能利用跨界思维来拓宽实践基地的选择范围,使得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通过多类别的实践基地来弥补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不足,努力从“专才”变成“专才+通才”(不需要对本专业外的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的人才),有针对性地扩展实践技能,就可能会导致信息管理人才实践技能的固化、单一与匮乏。
(四) 跨国界学习国外信息管理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经验
跨国界学习研究国外对于图情档资源跨界开发、专业人才需求的经验,可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王玉珏、刘佳欣阐述了国外档案馆的跨界合作模式:档案商业资源合作开发模式、档案文化艺术资源开发合作模式等,认为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环境的冲击下,档案馆应该打开思路,放下故步自封态度,积极与互联网公司开展跨界合作[25]。美国国家档案馆建设面向公众的教育网站DocsTeach.org,利用馆藏原始文献开展教学活动。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以儿童为中心、以阅读为跨界服务的主线、对进馆阅读书籍的儿童进行跨界培养[26]。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联盟注重与联盟内外各类型的机构或组织合作,比如跨界进行学术出版、学术资源联盟。FJL Pacheco和A López-Nórez 认为高等教育机构是跨国界进行知识社会、知识经济融合的参与者[27]。上述案例说明国外在信息人才培养中对“跨界”的重视,因此我国与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关单位、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要有跨界意识,要敢于运用“跨界思维”,让信息的有效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都能跟上社会的发展。
跨界思维对于高校图情档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是现今亟需汲取的观念。运用跨界思维实现创新的过程,就是图情档专业学科融合、共享信息资源的过程,就是图情档专业学生掌握与时俱进的信息管理技能、适应社会环境飞速转变的过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离不开具有创意的信息资源开发方式、符合现状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故图情档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方式应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