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10条小知识
2019-09-23左娜
左娜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又称人工肾,也有人叫肾透析或洗肾,是通过一种分离纯化的技术,将体液内的溶质或水分通过半透膜分离并排出体外,从而使体液中的毒素和过多的水分可以排出,并且能调整人体的电解质水平,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知晓相关知识,对提升疗效大有益处。
1.日常生活。饮食上宜清淡,低磷低钾低盐饮食,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进食适量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补充钙剂以及维生素D;适当户外活动,可尝试练太极拳、全身体操等;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感染;防跌倒损伤;遵医嘱服药;保持规律的作息。
2.日常记录。血液透析患者要严格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日常养成记录习惯,在规律的作息与饮食下,遵医嘱服药,在每天同一时刻,严格记录体重、血压(每天最少测量2次血压,在药物重新调整的时期,可增加次数)、血糖,以上数值有助于医师对病情的评估以及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
3.日常沟通。血液透析并发症多种多样,患者大都免疫力低下,所以无论是在透析间期还是透析时,患者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师和护士,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控制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高会增加全身循环负荷,造成血压升高、肺水肿,严重时因循环负荷过重会引发急性左心衰,甚至死亡。体重增高过度也会加重透析时的超滤量,超滤过多又会导致透析时低血压、心绞痛、肌肉痉挛等的发生。所以,透析期间要严格控制体重增长,一般不超过干体重(指身体无多余水分潴留,同时又不缺水时的体重)的3%~5%,或每日增长体重不超过1千克。
5.内瘘护理。永久性血管通路最常见的是动静脉内瘘,一般术后4~8周内瘘才成熟。做健瘘操可促进内瘘成熟:每天用术侧手掌捏握橡皮球3~4次,每次10分钟。内瘘处可扪及震颤或能听到血管雜音代表内瘘通畅。睡觉时不能把术侧手臂当枕头,不能提重物,不能抽血或输液,不能佩戴饰物,不能测量血压。
6.如实告知。在透析时,患者对于自己透析前后称量的体重不得刻意加减;透析过程中有不适要立即示意;透析间期医师会打电话回访,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在院外是否有什么不适,以及饮食、体重、服药、对血糖血压的监测是否遵医嘱完成,患者应告知真实情况,切勿有所隐瞒。
7.时间及次数。开始第一周血液透析次数控制在3~5次,往后根据医师评估次数控制在2~3次,这是为了避免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保证每周总的透析时间不低于10~12小时,有条件可延长至15小时。
8.定期抽血化验。血液透析患者因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营养不良、缺铁等容易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抽血化验可了解贫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情况、营养状况,并根据结果调整药物以及透析方案。贫血会表现为乏力、头晕、失眠,甚至休克,需要在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补充铁剂,加强营养,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
9.补充能量。每一次血液透析在为患者排出毒素的同时,也会带走患者体内的部分营养物质,所以患者要注意补充能量。除了饮食结构的调整,还可服用左卡尼汀,它的功能是促进脂类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又能将细胞内的脂质输出,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减少骨骼肌病、心肌病、心律失常、血脂异常、透析中痉挛的发生。
10.控制血糖、血压。血液透析时会损失部分血糖,因此透析当天的血糖控制范围要放宽。医生会在透析前、中、后根据患者情况随时测量手指末梢血糖,以防发生低血糖。透析前,患者应该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老年人<160/90mmHg,透析后血压目标为<130/80mmHg,但收缩压不能低于110mmHg。血压过高会引起脑血管病、心力衰竭,血压过低易引起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