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9-09-23王东浩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

王东浩

摘 要:如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类生活设施正在越来越完善,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变得愈发重要。城市改造中,城市建设大放异彩,走上了新高度,各类项目在紧密的规划与建设中,各项技术都迈上了新台阶。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城市景观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人们对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而为了让人们更加愉悦与舒适地生活,景观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而新地域主义的兴起给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与新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就新地域主义背景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展开了探论,得出新地域主义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具有很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其进行城市景观设计能够获得更佳的设计效果。

关键词:新地域主义;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史;精神文明

中国上下五千年,其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城市建设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城市景观设计由来已久,并且许多著名的景观遗留至今,例如比较著名的阆中古城。文化总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沉淀,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新兴的文化会替代原有的文化,成为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流行特色。例如20世纪8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城市中的传统建筑消失,大量的高楼建筑涌起,并且许多传统的城市景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现代城市景观,例如上海。从这个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逐步淡化了城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我国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开始转变,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可以让心情舒畅,更重要的是还能体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和品位。而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景观更能彰显地域文化,也只有这样的景观设计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价值。于是新地域主义背景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被提了出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一、景观设计概述

从字面上来看,景观设计就是对被要求建筑群体周围景观进行视觉景观设计和合理位置安排的过程。然而我们从本质上来看,景观设计更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景观设计当中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与期待。然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聚居群体,甚至一个家庭来说,景观设计是一个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文化的理解也包含在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并且人们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与景观设计实现了有机的巧妙的融合。从整体来看,景观设计的理论基本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们创造和接纳文化的出发点就是尽量满足自己与别人的需求,而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从人出发,这与景观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并且我国传统文化就很重视“天人合一”,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最大化的相互合作关系。而景观设计作为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人类活动,同样延续了这一理论观点,景观设计将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基础,在维护人的生命和其他生物生命的健康与延续,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再将人类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景观设计中,到现在我们依旧可以欣赏和感受到古代人民优秀的景观设计,感受丰富的地域文化,体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景观设计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者更多考虑的是当地的文化,将它们融入在设计中,使景观更具地域代表性。下面就以三个方面来分析景观设计与当地文化背景的关系:

(一)景观设计的灵感大多来源于当地的文化体系

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从景观所处的文化体系中汲取营养,没有文化底蕴的景观设计必将失去灵魂而黯然失色,这一点上东西方不谋而合。就我国来说,植根于人们脑海最深的就是伦理道德、中庸之道,而这些文化理念在景观设计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各个地方崇尚的着重点不一样,这在当地的建筑里就有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儒家提倡“礼”,所以从各种文献史料记载来看,我国的城市格局大都是依照当时的礼仪制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而规划设计的。儒家思想作为古代正统思想对中国人来说,至今都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在这种礼仪制度以及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中国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逐渐形成了惯性,从而体现出封闭内敛、规矩中庸等典型儒家特征。再来看看西方国家的景观设计,其文化对他们景观设计的影响同样非常大。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化体系中,对西方人思想以及生活影响最持久、最深刻的就是基督教文明了。即使是在科学思想先进、科技发达的今天,基督教文明依旧是大部分西方人们所崇拜与追求的信仰。西方国家的景观规划设计都体现出了圣经《旧约》当中提到的关于城市格局规划设计的观点,于是西方大部分城市景观设计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很严重,在他们传统的城市景观当中很少有自然景观的融入,肃穆庄严的哥特式建筑較为常见,总体而言表现出对外界的抗拒以及唯我独尊的态度。

(二)景观设计在其文化体系中成长

景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本身也在变化和发展,这是因为文化体系不断发展和成熟,文化体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景观设计,使景观设计产生相应的变化。例如,赛车道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一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化,每一处的赛车道都染上所建历史时期的色彩。

(三)景观设计可超前于文化体系

艺术的一个特点是超前。景观设计也属于一种艺术设计,它也是超前的,也就是说,超越了当时的文化体系。规划设计是人们意识活动的结果。只要意识超前,景观规划者设计的作品就会超前。超前于文化体系的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体现当时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需要和社会风尚。但与一般的景观设计不同,它还考虑了景观是否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发展,能否使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得以持续。

(四)景观规划设计最终回归其文化体系

一个古老的问题流传到今天:人们从哪里来,他们将去哪里?当人类质疑自己的存在时,他们开始寻找答案的过程,最终认为人类来自自然,最终回归自然。在这种文化回归的影响下,景观规划设计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摒弃了对审美体验和文化符号设计的追求。这种回归使景观规划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高度。

三、新地域主义背景下的城市景观设计

所谓新地区主义是与传统地区主义相对立的一种区域文化差异。它颠覆了全球化的观点,着眼于区域文化,从区域文化中提炼出本质的东西。与传统的区域文化主义相比,新地域主义更能体现地方精神特征。本文将在新地区主义背景下探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一)在新地域主义的背景下,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了地方精神

所谓乡土精神,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来解释。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地方精神是一种位置和地域的概念,这个地方的气候、土壤和植被都属于当地的精神。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乡土精神是指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精神,对反映和记录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地区主义的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用机械的方法将居住与景观的关系分离是错误的,景观文化的地方精神又重新得到了发扬。人们开始追求在建筑和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历史的重力感,反映出历史和文化的连续性。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建筑的转型继承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精髓,如北京的胡同、苏州的胡同。然而,除了这些现象外,具有地方精神文化的景观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中许多已经消失,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加速了这种情况的变化。这提醒我们,在新的区域文化背景下,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以当地精神保护当地景观特征。

(二)在新地域主义的背景下,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了核心文化

当下文化生动地记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状态,而核心文化则是其的凝练,代表人们生活的最根本追求。世界在变化,文明也越来越发达,人类在这种状态下追求的是特殊性和反常性,似乎只有具备这些特点,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我们需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终将回到自然和普通的状态。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地域主义背景下的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了人们对普通人和自然的尊重,从而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构了景观设计的精神内涵。事实上,人类和环境之间有许多相互作用,历史上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记载有很多。大禹治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例子。大禹妥善处理了人与洪水之间的危险关系,将洪水变为造福人类的珍贵水资源,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明确景观设计是为公众服务的。景观设计师应该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体现文化的核心精神。

四、结语

新地域主义背景下的城市景观设计不仅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创新。继承意味着景观设计继承了传统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而创新意味着在新地域主义的指导下,以区域文化为蓝图,从中提炼出最基本的东西,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加以展现。景观设计师应以保留城市景观的民族特色,增强其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为己任,应该时刻将自己的景观设计放到当地文化体系的这个大环境中。拥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建筑才具有代表性,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关心人的生活体验,考虑人的长远发展,才能创造出有灵魂的城市景观。景观设计师也该始终秉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使设计出来的景观尽量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其他生命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煜,闫红伟.文化、生态与景观融合的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以秦皇岛市“秦皇大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谭杰.探讨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设计[J].低碳世界,2014(17).

[3]陈明,马骏.探讨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低碳世界,2014(19).

[4]韩炳越,沈实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园林,2013(7).

[5]馬斌,黎鹏志.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3(2).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
关于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及策略的研究
做好供电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途径分析
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新时期文明创建工作初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