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9-09-23时培文
时培文
摘 要:我國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造布局手法,是我国重要的乡土建筑类型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将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手法运用在现代建筑中,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功能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从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民居建筑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现代建筑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最房屋建筑形态大多为木骨泥墙或干栏式。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进行了不断的改造,原始的建筑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汉时期,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开始逐渐多元化,人们开始关注建筑的建造布局和风格,这为后代研究传统建筑奠定了基础。随后,随着朝代的更迭,为了展现自己尊贵的地位,统治者和王权贵族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符合自己审美的行宫、房屋。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建筑设计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建筑设计和建造都具有了佛教的印痕,拥有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部分的传统民居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地域习俗和传统文化逐渐衰弱,现代化建筑朝着“国际化”风格迈进。传统民居建筑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由此,为了继承传统民居文化,本文主要对我国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民居建筑创造性发展。
一、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及布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类型。根据粗略统计,我国传统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如窑洞式、土楼式、干栏式、庭院式、江南水乡民居以及毡房和帐房等。其中窑洞式民居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民居形式,是一种经济型的建筑,占地少,省人工,不易发生火灾。在建造布局上,传统窑洞式民居有堂屋、厨房、仓房、猪栏、花圃以及院墙等,基本上是仿四合院的格局,一家一户,自成格局。干栏式民居是滇南傣族、佤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是鸟巢式住宅,竹楼下部架空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屋顶为歇山式,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庭院式民居单门独院,有门楼,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民居。江南水乡民居多依水而建,多楼房,砖瓦结构,门、台阶、过道均设在水旁,青砖蓝瓦,玲珑剔透,院落中多设天井,有较宽的门廊和宽敞的厅阁,墙壁和屋顶较薄。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西藏散布着形式多样的民间居住建筑,如具有浓厚民族特点和地区色彩的阿里高原窑洞、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木结构建筑等。拉萨民居一般为内院回廊形式,院内有水井,三层或二层,厕所设于院落的一角。但这些民居都使用了经济易得的材料,建材采用的是木、竹、砖、瓦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充分反映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传统民居建筑体系纷繁复杂又充满特色,不仅展现了中国各地域的民族特色,如陕西窑洞、徽派建筑、北京四合院等,还体现了地理和文化的差异。传统民居建筑根据南北方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布局手法,反映出了因地理、气候、文化和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地方色彩。中国古老、原始的民居形式——窑洞,最早建于六千年以前,直至今日,窑洞仍然广泛存在,甘肃、陕西、山西等地都有窑洞。窑洞占地少、省人工,充分显示出了古人善于利用有限自然资源的智慧,适应当地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的能力,以及被动适应自然环境而非主动改造环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在建造布局方面,这些传统民居都讲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居建造工艺等进行布局,不完全受制于某种固定的形式,这对现代建筑具有非常大的启示。
(一)传统民居生态建筑布局理念的运用
在建造布局手法上,传统民居遵循的是一种生态建筑布局理念。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传统民居一般都非常注重对地块周边自然环境、地块区位以及风水的分析,讲究在利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土水文的基础上,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一般情况下,传统民居对村落之间的合理布局非常重视,注重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将这种生态建筑布局理念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作为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本质特征,能够极大地降低居民生活和房屋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能够确保生态环境破坏降至最低,使居民拥有舒适的房屋,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如:在生土建筑——窑洞的建造过程中,为了有效维持地面温度,一些建筑师借助土壤热容量,对土壤蓄能技能进行研发;而在小区住宅中,为了使小区气候更加宜人,有些现代建筑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绿化理念纳入进来;为了改变传统能耗方式,还有部分建筑设施,充分发挥了现代技术的作用,如沼气能、太阳能、风能等,满足了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多样化需求。
(二)传统民居空间架构的应用
在空间布局上,我国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样,如老北京四合院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为了确保居民的隐私,集院子、二门、房子、客厅、游廊以及照壁、库房等于一体,满足了人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增强了不同住户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将这种空间架构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在设计住宅、办公小区时,能够方便人们之间的沟通。例如,在设计某办公建筑时,建筑设计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然后为了使每个单元呈现出半公开半私密的布局,在每个单元内部分割出多个私密办公室,为上级领导的机密事宜商讨、职工沟通交往提供便利场所。这种空间布局能够方便单元小组成员的找寻与沟通,每个单元都有公共入口、独特标志以及影壁过渡空间。
(三)传统民居采光工艺的应用
古时,建筑发展信息经常不对称,没有发达的通信工具,但在采光工艺上,南北建筑的融合度很强,相互间的借鉴力度未曾减弱过。如古安徽居民借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采光工艺,在建筑两边创新性地设计了三合院形式的天井,增加了窄长的侧翼,并且三合院式天井引入的自然光线能够使人们看到更远处的庭院风景,有效地保障了空间与光线的完美结合,拓展了居民的视野空间。而将这种采光工艺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可以减少自然光线的能耗。截至目前,在设计现代居民住宅时,为了降低居民房屋的日照率,很多地方仍沿用这种天井采光工艺。如为了确保小区房屋都能获得良好的自然光线,我国建筑设计师在有限土地面积上提高小区房屋套数的基础上,特地引入安徽传统民居三合院式的天井设计方法,不但提升了建筑的通风效应,还极大地降低了小区的日照强度。
(四)传统民居内部处理手法的应用
在建造传统民居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师往往从民居的内部细处入手,通过对其巧妙处理,使传统民居具有了巧夺天工的独特韵味,如屋顶、墙面门窗、内部装饰、色彩等方面,充分地展现出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将传统民居内部处理手法运用到现代建筑中,通过细部处理手法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物的精致水平。北京的菊儿胡同借鉴了老北京四合院的传统色彩处理,是现代改造版的“北京四合院”,其墙身、瓦檐、门窗都作了灰黑色、白灰色和墨绿色设计,大大强化了传统艺术气息,并且院落大门设计成了朱红色。
(五)传统民居文化理念的应用
中国传统民居建造重視传承古人留下的文化理念,如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四合院、浙江的“十三间头式”、粤北的围龙屋等,都融入了“天人合一”“中和”“阴阳互动”等思想。传统建筑设计也注重保留传统,各自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如当地特殊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民族风格和民族性格等。将传统民居文化理念运用到现代建筑中,能够强化建筑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态势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武夷山庄就是在现有地形上,通过对房屋及街道进行错落有致的布置,使整个山庄的曲直空间若隐若现,宛如一座在秀丽山林中平地拔起的居民村寨。为了凸显福建当地民俗风情,建筑设计师还充分发挥了回廊的自然过渡作用,在群体外观上,引入了具有福建本地特色的舒展飞檐、层叠屋面与白墙以及颇具闽南风情的手编麻织品、木雕、玲珑宫灯、多彩竹艺吊灯等,极大地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应用策略
自古以来,建筑的营建,满足了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满足了人类对挡风遮雨、生活起居的物质要求。因此,蕴含深刻历史文化的传统民居充分体现了我们传统民居的建造布局原则,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体现了我国传统民居的建造布局手法,是建筑发展史的真实写照,如北京四合院、江南天井民居、客家围龙屋等,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建造布局规律。首先,借鉴方式对于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的运用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强调建筑个性,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彰显出建筑的时代特征。为了使现代建筑表达出鲜明的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可以在建筑设计中直接加工以及转换建筑布局元素,确保其节能环保作用的同时,直接加工、转换建筑元素,如“水立方”和火炬出火口等。其次,雕刻、构件等都是表现建筑建造布局综合运用的具体方式。为了体现传统民居建筑布局的创新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采用大量的新材料或新技术来取代砖瓦或木材,可以使传统民居建筑展现出极强的创新价值。另外,为了展现出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和古典韵味,在现代建筑中通过细节,可以吸收各类传统民居布局特色,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当地地域资源和文化元素等,能够使现代建筑极具传统民族韵味,充分展现出当地特色。
参考文献:
[1]余民.当代本土建筑创作对传统民居文化思想的传承创新[J].中华建设,2017(2).
[2]解金锋,任军强.民居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
[3]刘思远,马本和.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7).
[4]王卓琳,付凯.关中传统民居建筑文脉要素初探:以韩城党家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