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9-09-20陈艳荣
陈艳荣
摘 要: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十分重视,不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对教育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是学生教育的初始阶段,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全面教育效果,国家也是提倡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尽管经过不断的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以巴彦淖尔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质量提升建议,希望对其发展具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巴彦淖尔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质量
在新时期,国家对基础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在农村地区,教育问题也是越来越凸显,人们对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自从各地对国家政策进行响应和落实,乡镇也不断加强对教育质量的建设,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更好地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建设,就需要对其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巴彦淖尔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的现状调查设计和实施
本文主要以巴彦淖尔地区为例,在对其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现状调查中,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与实地观察的方式进行。在调查中,主要以幼儿园的办园的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内容设置等当作幼儿园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问卷基本的框架和主要的题目进行了确定。在此地区乡镇中心的幼儿园园长的培训中,通过对参与培训160名园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回收了150份问卷。通过审查与筛选,最后有效的问卷有136份,因此其问卷有着很高回收率以及有效率。本文除了通过问卷调查之外,还另外选择了10名园长进行深入的访谈,同时还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地区实地进行了调查。
二、巴彦淖尔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办园条件
随着巴彦淖尔各地都支持乡镇中心的幼儿园发展,在不同的地方都不断进行相应幼儿园的改建与新建,且办园的基本条件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新建园一般占地的面积以及建筑的面积都是比较大的,诸多园都达到了1500㎡左右。由于乡镇具有独有资源的优势,其幼儿能够具有户外的活动空间是比较大的,一些幼儿园和中心小学还进行活动操场的共享,但是有超过90%的幼儿园操场的场地为泥土地或者水泥地,这对幼儿活动安全性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幼儿的走、跑等活动安全性,一些幼儿园在户外的场地进行了一定塑胶的直跑道配备。因为受到建设基金限制,在乡镇的幼儿园中户外活动的设备还不是很完善。另外,在幼儿园中除了进行教学的活动室配备外,还建设了诸多的公共性活动室,如功能教室、书法和绘画室等,但科学性实验室与图书室等的设置是比较少的。
(二)师资队伍
从现阶段乡镇中心的幼儿园整体的师资队伍来看,其幼儿园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呈现出日趋合理的趋势,且各年龄段的教师比例也更加适当,教师的学历一般都为大专和中专,但是在编的教师比例是偏低的,且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师也比较缺乏。同时,在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其整体教师数量虽然得到了增加,但是仍然还存在不足情况,超过一般的幼儿园其班额是超出了规程规定的人数,小班超过了25人、中班超过30人、大班超过了35人,对师幼的比例进行分析,则中心园其平均的师幼比是1∶21,这也超过了国家要求的标准。经过调查发现,调查的幼儿教师有260名,但仅24.1%是毕业学前教育的专业,且具备相对良好性专业的知识,而其余的教师一般多是转岗的教师,他们对幼儿发展的知识以及幼儿保教的知识是存在不足的,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存在不足,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会出现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问题、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问题以及在沟通和合作方面存在问题等,这都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可很大的影响。
(三)课程内容设置
因为乡镇中心的幼儿园其教师专业的知识储备存在不足以及流动性比较大等,这也导致和其地区文化和资源环境适应性课程的建设存在滞后性和不科学性,往往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课程的理念没有实现统一和结合,这对教学的效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幼儿园在课程的目标设置中,还存在知识取向和学业准备的导向;而一些幼儿园只是粗浅的对过程取向内涵进行理解,只是注重幼儿学前阶段的快乐玩耍,而对幼儿在游戏过程的学习进行了忽视,往往使幼儿不能通过游戏过程实现成长和收获。另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中,其小班主要是将习惯养成与品德教育当作主体,且大部分的活动围绕幼儿生活经验进行展开;而中大班突出识字与计算等知识,且课程往往是集体教学方式,个体和小组的教学形式是比较缺乏的,且区域活动的时间也比较少。
三、巴彦淖尔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提升措施
(一)充分享用教育资源
各政府和相关的部门对乡镇中心的幼儿园建设十分重视,也是不断对其加大了投入,因此中心幼儿园设施和设备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且設备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同时乡镇具备充足的乡土资源,其幼儿园建筑的面积也比较大,因此就可以充分享用教育资源,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为了促进幼儿能够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把活动的场地按照班级进行时间段的划分,让每班于固定时间进行公共区域的活动参加,一次要不能超过两个班参加,若班额较大,可分两批进行区域活动的参加,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幼儿数量多造成管理难情况的出现。另外,幼儿园还可以开设一些多样化的活动室或者区角,将其和教具进行科学巧妙地结合,丰富幼儿活动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二)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乡镇中心的幼儿园教师具有显著的特点,他们往往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在对其师资队伍进行建设中,相关部门要尽快进行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核编工作,这对乡镇幼儿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可以实施流动编制,按照实际办园的规模来为乡镇中心的幼儿园进行编制的提供,可以实行编制到岗而不是编制到人的模式,这样就能够激发教师的竞争以及继续学习意识,通过编制对乡镇幼儿园优秀的教师进行稳定。同时,还需要提升其教师工资和待遇,可以通过同工同酬方式,来对每位在园的教师进行社会养老保险的缴纳,在保证其基本的生活条件基础上,留住其现有的教师并吸引一些优质的师资。另外,还需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来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可以通过职前培训以及在职培训等方式进行,在各地区要按照其实际的情况,针对其地区进行培训计划以及培训目标的制定,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当地幼儿教师实施培训,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还要对教师培训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并对他们培训情况进行有效的核查。
(三)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科学设置
乡镇地区具有着自然风光和原生态农田等,这些都可以当做幼儿实践课程的内容,为他们亲近自然提供条件,同时乡镇具有质朴民风以及深厚乡土文化,这些都可以丰富幼儿课程的内容,由于其教师受到工作强度以及专业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对课程的建设中缺乏信息和热情,这就导致其课程内容和开展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多方合力来进行幼儿园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政府、高校的教师和幼儿园的教研员等要进行共同的研讨,通过交流和研究来对学前教育的理论进行深入和明确,并根据其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方案的量身定制,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其地区优势,丰富课程内容,根本上对效仿性教育活动现状的改变,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改进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的模式
在乡镇中心的幼儿园教育中,想要实现有效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改进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的模式,通过多方教育模式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比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园内的教育,想要实现学生校内外综合教育效果,就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家访或者通信联系方式,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来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促进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便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互助”模式来和城区幼儿园进行帮扶对象的结对,可以请一些优秀园所教师来对乡镇中心的幼儿园教师进行定期的帮助,还可以使乡镇幼儿园老师去结对的园所班级进行跟班的听课,学习他们先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够实现他们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巴彦淖尔地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尽管其地区乡镇中心的幼儿园质量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还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为了促进其质量的提升,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质量建设,这对实现其地区全面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凤.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D].云南師范大学,2015.
[2] 郭文江,李艳.中心幼儿园引领下的镇域学前教育发展实践研究[J].长江丛刊,2016(12):187.
[3] 高华.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4] 罗秀芳.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神州,2016(32):12-13.
[5] 孔稚凤.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1.
[6] 黄雪梅,时翠.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