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主题情境打造知识建构型课堂

2019-09-20孙全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 要】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家园》中“正视我国资源环境挑战”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教材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知识学习的生活延展,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转型。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3-0013-03

【作者简介】孙全军,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28)课程中心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首届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研员。

当前,情境教学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常态,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生成、理解与运用教材知识,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常常发现,许多教师习惯于根据教材文本中的不同知识要素创设不同的情境材料,辅之以一定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根据一则情境材料归纳出某一个教材观点。这种“一境一理”式的碎片化情境使得情境材料沦为教材知识的孤立验证,割裂了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松散,灌输痕迹浓重。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消磨殆尽。要走出这一困境,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家园》时,对“正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这一教学重点与难点,很多教师往往会人为地割裂我国的资源形势与环境形势,大量引用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式地感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学生暂时获得了零散的知识点,并没有建立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不容易被灵活有效地运用,没有完成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为改变这一现象,在教学时笔者以“水”为媒,以“我国水资源形势”为主题,创设系列主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以点带面,一例贯穿全课,注重教材知識的整体建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主题情境中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1]课堂教学不能忽视这些经验,而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学习的增长点。学习活动是学习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将新知学习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特别是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师还应建立融合、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积极开发其他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积累与思想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正视我国资源环境挑战”时,课堂导入环节,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

1.出示谜底是“水”的谜语。

2.投影呈现我国古代关于“水”的古诗词,横线处空缺内容由学生竞答。

3.出示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你认为水资源的匮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4.开展辩论活动,正方: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利用。反方:水是可再生资源,源源不断。

这一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读谜面、猜谜底”,趣味导入的同时引入“水资源”这一探究主题;“古诗词竞答”,引导学生再现语文学习中的知识积累,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底蕴;“图片呈现”,展现中国城市的缺水现状,学生谈“水资源匮乏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开展节水行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观点辩论”引导学生再现八年级地理学习中的知识积累,通过辩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对资源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明白了人们要节约并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原因,为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在主题情境中实现教材知识的深度学习

传统的知识教学通常聚焦于由孤立零散的概念、结论与原理构成的知识本位,而忽略了知识创生所运用的学科思维与关键能力及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与人文情怀,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学科知识表层化、学生思维浅层化等倾向。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对教材知识的深度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知识本质学习的转化。

教学“正视我国资源环境挑战”时,在主题探究环节,笔者围绕我国水资源给学生呈现了如下情境。

情境一:

探究一:从图表中你可以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情境二:英国《金融时报》2014年就曾报道“唯一能阻止中国奇迹的就是水”……从根本上尽快解决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当务之急。

探究二: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维护国家安全会产生哪些影响?

情境三: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水资源以支撑发展,盲目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此外,我国居民家庭生活用水也存在不少隐性的浪费……

探究三:结合材料中我国当前利用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出谋划策。

这一环节的情境设计围绕“我国的水资源”这一主题,前后情境包含的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围绕情境,辅之以一定的问题设计,通过系列问题探究很自然地将情境线引到教学知识线上,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自然而顺畅。在知识学习的三个环节,分别围绕“感受我国严峻水资源形势的表现”“体会我国严峻水资源形势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提出解决我国严峻水资源形势的对策”而展开,这种知识学习的顺序遵循的是情境发展的顺序,通过情境线、问题线、知识线的交织递进,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与发现”“分析与论证”“迁移与运用”知识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在知识整合运用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潜移默化中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将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与价值渗透有机融为一体的知识学习正是深度学习的应然诉求。

三、在主题情境中促进知识学习的生活延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关照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将学生知识学习的触角向课外延展,引导他们走进社会生活的大课堂,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在教学“正视我国资源环境挑战”时,主题探究环节结束后,笔者立即引导学生将视线转向自己生活的城市,让他们说说“近年来苏州市在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在交流中提到了“海绵城市建设”“河长制”“阶梯水价”等多项重大举措,随即,笔者以“阶梯水价”为切入点,呈现了现实生活中部分居民持有的观点,并组织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存在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发现身边存在的真实问题,增强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保护水资源的小妙招”,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协调发展。在作业设计环节,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本地区存在的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促进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必须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必将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的变革,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使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4.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初中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学生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