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误区
2019-09-20何石明
何石明
现 象 提到批判性思维,有人认为,那是培养学生反叛精神,让学生多唱反调、批评一切、不服从,甚至愤世嫉俗等;还有人认为,这不利于提升学习成绩,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不重要等。
评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澄清以下谬误。
误区一:认為批判性思维是“以造反为荣”的思维方式,是鼓励学生唱反调。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技能,也是一种对简单、盲目和流俗的思维的改进和发展,意味着个体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得出结论、作出决策,实事求是,不随意、不主观。批判性思维过程严谨缜密,推理合乎逻辑,不武断、不独断。它的实质是慎思审问、去伪存真,而不是鼓励批评、贬低,更不是主张否定一切、一味唱反调。
误区二: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立的。
这种误解的关键是,究竟是不是真的希望学生成绩好?如果是真的希望学生成绩好、很好、一直好,那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归纳、演绎、分析、反思、系统思维等能力的提高,不仅不会妨碍成绩,反而会让学生的成绩实现长足发展。如果只顾眼前,下个月、明年、学生的将来都不考虑,那么靠死记硬背、套模板也许有点用,但不会有大用处。
误区三: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先天的,不可以培养。
没有人生下来就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但是所有人都天生具有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潜能,通过后天的培养,可以挖掘、开发这种潜能。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示范作用,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与学的方式,改进课程与教学,提倡学生积极实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和书本,不迷信给定的答案,解放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解放思维就是解放思想,把学生从应试的禁锢中、从标准答案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系统介绍科学思维技能的构成要素、基本属性和运用程序等,开展思维训练,并将批判性思维教学有机渗透到各学科中去。
误区四:批判性思维培养是理科的事,与人文学科无关。
这种误解不仅是对批判性思维的不理解,也是对人文学科的不理解。实际上,我们说的批判性思维,正是从近代早期和启蒙运动时代欧洲的人文学科中发展起来的,而人文学科的发展成果反过来为近现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语文、历史、政治等都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问题,因此,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中,甚至更加重视批判性思维。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