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019-09-20刘艳敏
刘艳敏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辽宁 沈阳 11003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口腔健康。临床上口腔治疗技术也逐渐提高,大面积牙体缺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发病原因可为龋病,也存在外伤因素[1]。临床上针对残根、残冠的牙齿一般进行修复治疗,使得牙齿恢复咀嚼能力。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方法有两种:传统的铸造金属桩核以及纤维桩核。传统的铸造金属修复具有操作复杂,随着医疗技术与医学材料的逐年发展,纤维桩是一种新型材料,纤维桩具有诸多优点,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方便等特点[2]。我院为比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做出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随机编号后分成两组,A组48例患者接受纤维桩修复,男患者23例,女患者25例,年龄16~56岁,患牙54颗。B组48例患者接受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男患者26例,女患者22例,年龄17~58岁,患牙52颗。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拍摄牙位X线,记录相关数据并保存。首先核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根管治疗。将患齿开髓后去除室髓与根髓,通过大锥度扩大针将成形根管扩大后,用医用过氧化氢和氯化钠进行冲洗。干燥后对根管进行消毒,并进行充分填充。观察一周后进行桩核修复。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患者接受纤维桩修复,B组接受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具体方法如下:①A组:将根管治疗过程中的填充物取出来,在高于根尖4mm处进行封闭,选用合适的纤维桩进行试戴,合适即可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粘固。②B组:与A组相似,将填充物取出,与根尖4mm处封闭后制作嵌体蜡相关模型,试戴金属桩核,合适即可用牙科粘结。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中继发根尖周炎的例数,记录患者根炎性反应、桩核折断、桩核冠脱落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随访后结果发现,A组患者48例,发生根尖周炎为1 例,根炎性反应1例,桩核折断1例,桩核冠脱落2例,B组48例患者,根尖周炎3例,根炎性反应4例,桩核折断6例,桩核冠脱落9例。两组患者在随访资料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对比
3 讨 论
桩核冠技术是临床口腔科用于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最为常用的两种方式。这种技术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牙齿外形并恢复咀嚼功能。传统用于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材料为铸造金属桩,但是由于其较易受到腐蚀,并且患者在修复后易过敏,易折断,导致患者出现牙体不美观,并存在修复过程复杂等技术上缺点[3]。随着医疗技术的逐年发展,人们对口腔问题逐渐重视,临床上用于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材料逐渐发展。纤维桩核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可用于牙体修复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能够长时间耐腐蚀,修复操作简单,广泛用于临床口腔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
我院为比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做出以上研究,研究发现:应用纤维桩修复的48例A组患者,发生桩核折断仅1例,发生桩核脱落的患者仅2例,而应用铸造金属桩核的4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桩核折断,9例患者发生桩核脱落。这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铸造金属桩核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桩核折断以及桩核冠脱落情况,原因为铸造金属在口腔中发生腐蚀,腐蚀产物随即沉积在修复体附近,长期积累使得牙龈变色变暗,而铸造金属在口腔液体中会释放一定量的金属粒子,这些粒子会直接导致过敏反应发生,从而发生炎性反应。铸造金属从材料上来说,硬度高于牙齿本质,在患者进行正常咬合的过程中,患齿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桩核折断或者桩核冠脱落[4]。相较于铸造金属,纤维桩在口腔中并不释放金属粒子,患者不会发生过敏等炎性反应,并且具有非常好的抗腐蚀能力,使得患齿美观,咀嚼能力恢复。同时由于纤维桩核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过程中操作简单,并结合树脂良好的修复功能,使得修复的牙体与正常牙体颜色相近,增加患者牙齿的颜色均一性。
综上所述,纤维桩核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很好的抑制临床过敏、根尖周炎等炎性反应,减少桩核折断、桩核冠脱落等情况的发生,并且具有修复患齿美观,抗腐蚀性强,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