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档案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2019-09-20黄永勤黄雪梅齐俊景
黄永勤 黄雪梅 齐俊景
(1.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上海 200433;2.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图书馆 河南洛阳 4710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05年发布的时代报告——《迈向知识社会》指出:人类社会正在由信息社会迈向知识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理念和技术的兴起加速了知识驱动下各行各业的变革,信息管理升级为知识管理、信息服务升级为知识服务已成大势所趋。《国家档案馆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建设和服务作用为人民服务,而知识服务便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档案知识服务的相关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目前只发现图书馆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等相关综述,尚无档案知识服务研究的系统总结。本文试图结合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法对该领域做一个较全面的探索,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获取及处理
笔者选择Web of Science(含SCI、SSCI、A & HCI)和LISA作为国外文献来源数据库,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国内文献来源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4-2019年,主要检索式包括“knowledge management (or knowledge service)& record (or archive or file)” “档案*(知识服务 + 知识管理 + 知识发现+ 知识聚合)”等。经对遗漏文献进行补全、剔重等数据清洗,最后获得国外文献1316篇,国内文献869篇(注: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3月6日—10日,纳入分析的论文指具有摘要、关键字等完整要素的文献)。为了准确分析研究主题,笔者进一步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格式统一、同义词合并和去重等数据预处理工作。
经对文献初步分析,笔者发现:1.国内外学者对档案知识服务及相关主题的研究已取得较丰硕的成果,整体而言,国外的研究成果数量更多;2.从期刊来源初步分析,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注重跨学科和跨领域探索,涉及图书情报学、信息科学、数据科学等;3.国内有关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在21世纪初就开始了,但2007年开始迅猛发展,近十五年的研究整体呈上涨趋势,表明国内对档案知识服务及相关领域的重视。
二、国内外档案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借助Ucinet等数据的处理转换功能,经多次试验和比较,笔者分别利用Cites Space和Pajek软件绘制了国内和国外有关档案知识服务研究的主题词共词网络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主题词,节点越大表明该主题词的词频和中心度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词汇之间的关联,线越粗表示同时出现的频次越高,主题关联也越紧密。
初步分析,档案知识服务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1.档案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涉及的关键词如知识服务、知识管理、档案管理、知识组织、信息服务、后保管范式、档案学、档案信息资源、Knowledge、Archive、knowledge management、ontology、semantics等。
2.档案知识服务的实践应用。涉及的关键词如数字档案馆、档案工作、企业档案、档案知识库、知识库、model、system、classification、design、database、data mining 等。
3.相关领域拓展研究和实践。涉及的关键词如数字图书馆、博物馆、libraries、museums、health policy、digital storage、rehabilitation、open access 等。
(一)国内档案知识服务研究热点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分析,笔者发现国内档案知识服务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档案知识服务基础理论。主要探讨档案知识服务的概念、特征、过程、基本方法等,早在2003年,唐艳芳[1]和胡小琳[2]便从“知识管理”破题,引入了档案知识服务的理念,张嘉禾等则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索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服务[3];学界对“档案知识服务”认可度较高的定义为徐拥军教授[4]提出的:档案知识服务可理解为知识服务在档案领域的运用,整个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档案资源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加工,集中和整合显性知识资源,挖掘和提炼隐性知识资源,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增值,达到为用户解决问题提供所需知识的目的。相关研究还涉及知识库构建、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的设计、建设策略、机制、服务模式及评价等。
2.档案数据资源整合。广泛整合档案数据资源,挖掘隐性知识是档案知识服务的重要目标,也是重要方法。研究者从不同层面探索了这一问题,如薛匡勇[5]教授探索了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视角聚焦到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数据异源、异构、异地、集成等问题,如重点探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档案组织方法、馆际数据共享、档案数据集成、档案信息整合与利用等,既有理论层面的研究,也有微观层面的应用实践。
3.档案资源知识组织。档案资源信息开发的影响因素众多,围绕知识服务的目标,档案资源知识组织是一个核心的环节,这一研究主题得到了众多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如图书情报界探索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知识组织、关联数据、用户画像、个性化知识服务等内容;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大数据捕获、细颗粒化开发、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知识地图、语义技术等;信息安全领域讨论身份认证、数据长期保存等;档案领域探讨电子文件、档案利用、档案服务评价、网络信息归档、政务资源组织等。
4.档案知识服务建设。尽管目前实践成果不多,但不少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如军队的“军档工程”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下开始有意识地提升服务层级和水平;青岛档案馆建立了历史档案知识库,构建了面向党政机关和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也标志着青岛市档案资源开发由信息服务层面迈入知识服务层面的新阶段[6]。其他实践成果还包括阐述知识库构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航空科技档案的知识服务实践、智慧档案馆建设、政务资源集成和服务、社交媒体在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等。
(二)国外档案知识服务研究热点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新兴信息技术解决人文领域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趋势,如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领域,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物馆等都积极参与挖掘馆藏资源,开展知识服务。国外档案知识服务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1.信息资源整合。知识服务对基础的数据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09年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发布了数据管理知识体系[7],2012年和2015年分别对模型进行了拓展,主要包括数据治理、元数据管理、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管理、文档和内容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10个方面的职能,为开展知识服务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案。为实现知识服务的目标,关联数据(Linked Data)和开放关联数据(Open Linked Data)也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元数据的互操作成为一个新的思路,如Europeana项目是通过OAI-PMH协议的数据库中收割元数据来实现元数据的整合,并且在2012年发布了包含240万对象的关联数据来实现档案手稿的语义交互[8];为了实现不同档案馆馆藏数据的关联,Gracy[9]开创性地尝试利用关联数据、现有元数据记录等实现元数据转换、开发和关联,成效显著;Atjargal[10]等人则尝试利用关联数据把日本Ukiyo-eprints的不同类型的数字档案进行跨库关联,并且依据本体、语义网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多语言的集成检索。中国人民大学安小米教授也多次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国家信息资源、协作创新、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知识集成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2.档案知识服务实践。欧美国家档案知识服务的实践更多是以小的主题领域着手,以项目制的形式进行研究,重点关注知识的呈现。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数字历史研究中心1993年启动了研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平民生活档案的The Valley of Shadow项目;美国乔治梅森大学2002年启动了“911事件数字档案项目”(The September11 Digital Archive);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2005年启动了“欧几里得走廊历史项目”等。这些档案服务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收集和保存了相关人物或事件的大量原始文献,对相关信息资源按照知识管理的理论进行标注和组织,实现各类相关信息资源在知识管理层面的整合与共享,并以多种形式提供利用,为档案用户再现当时的人物和场景。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档案知识库的建设也成为破除知识服务难点的一个重要途径,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都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3.馆际资源整合利用。近年,国外有关图档博一体化的研究越来越多,整合各种公共文化机构的多种数字媒体资源,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建立集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可让用户体验到更优的知识服务。Henrique[11]从理论视角提出借助关联数据技术来实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中的数字资源多维度的整合,并论证了其可行性。欧洲国家的资源相对分散,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实践开展较早,代表性的实践项目如英国的Archives Hub项目、伦敦地区历史档案公众检索服务项目AIM25、欧洲的Europeana项目、欧洲数字档案基础架构合作项目CENDARI等。
(三)国内外档案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档案知识服务最早是在档案学研究理论范式转变的过程中提出的,档案用户需求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理论的变革促进了档案知识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经过了前期概念提出、相关学科理论介绍、基础理论系统化研究等阶段,当前进入到了体系架构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和档案管理范式转变的阶段,因而出现了不少跨机构、跨业务部门、跨学科等合作研究的情况。
1.国内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待强化。目前国内有关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多数是概念层面的辨析,如有关档案利用传统服务、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等概念的比较和界定;其次介绍性成果较多,如介绍国外档案知识服务的经验、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所需的技术等,而知识服务原创性研究、实践经验的成果较少,事实上国内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案例。国内后续的相关研究可进一步围绕当下尚待攻克的难题开展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索,如异源异构档案数据的集成、政务数据与电子档案的融合、档案服务的知识地图、档案编研的智能化、社会化媒体等网络资源的嵌入服务、档案机构的参考咨询和智库服务等。
2.国内研究成果的应用实践性待提升。国内不少研究成果多侧重于从理论上论证档案知识服务的内涵和重要性,探讨档案知识服务构建的策略和机制,以及设计档案知识库的组织构架。毋庸置疑,这些研究非常重要,但也存在内容过于宏观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少研究成果无法指导档案部门知识服务工作的实践。国外关于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于围绕特定领域、特定主题的相关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谋求为用户提供特定领域的多维度、深层次、智能化且可信度高的知识服务,特别是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专题领域的档案服务。相对于传统公共档案馆在资源建设方面追求“大而全”,档案知识服务项目则更追求“小而深”,并且以项目制的方式将其制度化。国外的这种模式非常成功,也收获了用户很好的反馈,值得我国借鉴。
3.跨学科性的研究和融合如火如荼。国内外有关知识服务研究的跨学科特点都非常明显。国内有关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更多可认为是知识服务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因此注重吸收跨学科的优秀成果,特别注重吸收图书情报领域有关元数据、资源描述、知识组织等最新成果,但也存在缺乏与档案学科自身特点相结合的不足。国外跨学科的思维更加广阔,除了传统的图情和文博领域,还特别注重吸收计算机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成果,重视将成果转化为实体机构的实践。不少馆际融合的知识服务案例为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平台和范本,而近年兴起的数字人文又为档案知识服务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4.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趋势。在研究层面,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会进一步围绕关联数据、元数据、隐性知识、数据治理、档案知识服务、知识库建设、智慧档案馆、知识管理与服务、知识生态、语义网等领域开展深化研究,并将尝试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数字人文等一些新兴技术和思路,拓展档案知识服务的方法和理念。在实践层面,一方面会推广和深化有关知识服务技术和工具的应用,目前国外在很多行业和领域的辅助决策方面均有较成熟的工具、平台等,未来将进一步吸收和融入到档案知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实践中;另一方面将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探索档案知识服务的应用,国外“小领域深挖井”的应用模式,即从“小”主题领域着手,“深”挖档案知识的经验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国青岛档案馆等一些机构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未来这种实践还将继续拓展,笔者也试图在下一步工作中,针对军队档案资源开展知识服务的系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