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企业汇率避险现状及路径研究
2019-09-19侯娉
侯娉
近年来,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渐次推进、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新兴市场货币动荡加剧等国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境内外汇市场复杂多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显著增强,涉外企业面临汇率风险加大。本文就山东省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情况对全省223家涉外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企业运用银行外汇衍生产品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调查分析显示,省内涉外企业汇率避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江浙粤等地区相比,在外汇衍生品运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一、山东省涉外企業汇率避险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扩大,山东当地外汇管理部门主动加大汇率避险知识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引导涉外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更好地应对汇率变化;同时,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外汇衍生产品,结合企业实际量身定做“一对一”汇率避险方案,帮助涉外企业最大程度规避汇率风险。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汇率避险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涉外企业高度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
223家样本企业①中,61%的企业每天都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25%在汇率急剧变化时关注,14%在办理大额收付汇或办理大额结售汇时关注,仅1家涉外企业因外贸全部以人民币结算而不关注汇率波动。28家企业还建立专门团队或部门,研究判断汇率走势。相关银行一致反映,涉外企业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注度和应对能力逐年提高。在汇率大幅波动的2018年,仅26.7%的样本企业遭受汇兑损失,比2017年低8.4个百分点。
(二)涉外企业主要依赖银行判断汇率走势
调查显示,涉外企业依据多方面信息对汇率走势进行预判,其中银行是企业汇率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占比80.7%),其次依次为央视等主流媒体(占比65.5%)、今日头条等App(占比35.9%)、财经专家公众号(占比24.2%)。在中外资银行的选择上,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中资银行作为汇率信息提供行,认为中资银行作为其授信行,对企业特点和情况更为熟悉,推荐的避险产品更具针对性;少部分大型国企认为外资银行效率高,更乐于分享全方位的境内外汇率信息,提供的数据更具参考价值。
(三)涉外企业运用银行外汇衍生产品进行汇率避险更为积极主动
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在经历了最初起步、探索、稳定阶段后,目前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发生显著变化,汇率双向波动已被市场广泛认同,企业办理外汇衍生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改观,衍生品签约额逐年增长。2018年山东省外汇衍生产品签约规模增速明显,较2017年增长32%,较2016年增长54.8%。223家样本企业中,33.2%的涉外企业运用过外汇衍生产品进行汇率避险。
图1: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山东省外汇衍生品签约额(万美元)
(四)话语权强的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措施更加多元
一是改变结售汇节奏。34.1%的企业在资金充裕时采取过此措施,即预期人民币升值时即收即结、延期购汇,预期人民币贬值时提前购汇、更多持汇。据某家纺企业反映,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前,该企业每月留存300—500万美元自有外汇,次月初通过外币资金池的上划和下拨功能,调剂给境内成员企业亚光毛巾用于其进口付汇。而人民币升值较快时期,企业来不及进行跨国公司资金运作,只能采取随到随结的方式降低汇兑损失。二是签订汇率波动损益条款。25.6%的涉外企业利用较强的话语权在合同中增加汇率条款,约定在汇率变动到某个点时执行新价格,与境外客户共担汇率风险;或企业采取缩短报价周期的方式减少汇兑损失,如某日用品企业通过与外商协商把原来3个月报价有效时间间隔缩短为1个月。三是使用人民币结算。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企业因本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调查中,19.7%的涉外企业协调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结算。如,某沿海城市造船厂2019年以来的全部出口订单累计4.6亿元均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以此来化解汇兑风险。四是办理贸易融资改变结售汇时点。11.2%的涉外企业在银行授信较为充足时,利用出口押汇、福费廷等融资结算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二、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仍需大力提升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为常态,对涉外企业经营的影响与日俱增。虽然山东省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江浙粤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使用外汇衍生产品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2018年山东省办理外汇衍生产品421.8亿美元,约为江苏签约金额的1/2、广东签约金额的1/3。
(一)涉外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现状分析
一是企业规模与衍生品业务办理比重成正比。调查显示,办理过衍生品业务的企业中,大型企业比重最高,中型企业次之,小微型企业比重最低。大型企业中,有79%的企业办理过外汇衍生品业务;中型企业中有59.3%的企业办理过外汇衍生品业务;仅有54.7%的小型企业办理过外汇衍生品业务。大型企业办理衍生品业务比重高主要由于大型企业跨境资金体量大,且往往具备数量不等的专业财务人员,办理外汇衍生品的意愿更高;而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受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往往仅选择即期结售汇办理汇兑业务。
二是以外汇衍生品锁汇的部分在外汇收支总量中比重普遍较小。调查显示,办理过外汇衍生品的样本企业中,62.8%的企业办理的外汇衍生品规模仅占自身外汇收支总额的20%以下;18.6%的企业办理的衍生品规模占自身外汇收支总额的20%—50%,分别仅有10%、8.5%的企业办理的衍生品规模占自身外汇收支总额的50%—80%、80%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涉外企业外汇衍生品保值主体大致分三类:第一类较少的企业非常了解外汇市场,通常设有单独的外汇团队或专业从业人员,可独立判断市场,结合自身情况对市场的变化选择相应的外汇衍生品,此类企业办理外汇衍生产品金额占其外汇收支总额的50%以上;第二类部分企业对外汇市场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内部制度或者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导致自身对外汇市场难以进行清晰判断,需与银行沟通,根据银行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外汇衍生品,此类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占其外汇收支总额的20%—50%;第三类多数企业对外汇市场关注较少,尚处在摸索阶段,此类客户办理外汇衍生品时基本完全依靠银行对其进行宣传,办理衍生产品占其外汇收支总额20%以下。
三是担心衍生品交割日汇率差于即期汇率是影响企业继续办理外汇衍生品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在办理过外汇衍生品的企业中,出于外汇衍生品交割时的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出现亏损的担忧,不选择继续增加外汇衍生品办理规模的企业占到近7成。银行报价不合理、对现行外汇衍生品种类不满意、通过其他方式规避汇率风险等因素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衍生品办理意愿,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表1:影响企业继续办理外汇衍生品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響因素 企业占比(%) 与交割日即期汇率相比较,担心亏损 67.4 其他方式规避(合同签订汇率波动条款、缩短报价周期等) 21.7 其他(占用保证金、业务烦琐等) 17.1 与对现行产品种类不满意 11.6 报价不合理 9.3 ]
(二)主要原因
一是管理层尚未完全领会风险中性原则的内涵。调查发现,若企业管理层特别是高层能具备“风险中性”意识,则对外汇衍生产品推广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目前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于汇率套期保值意识仍很缺乏,习惯于押注升值或贬值的单边方向,以主观的市场判断替代严谨的风险管理;或将外汇衍生品作为赚钱工具来看待,将锁定的汇率价格与履约日当天即期价格相比,以两者的盈亏情况作为是否叙做衍生产品的依据。
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影响衍生品接受度。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往往先由财务人员根据订单期限、汇率、资金结算量给定是否办理外汇衍生品的初步意见,征询业务部门意见及请示高层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办理。但调查显示,223家样本企业中,多达73.5%的企业没有专业的汇率管理团队,且财务人员普遍缺乏对外汇衍生产品的深入了解,在银行营销中常常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
三是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风险中性原则的运用发挥。内控治理机制方面,企业内部缺少规范的对衍生品交易的管理政策和运作流程,没有建立完善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监督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财务人员权利、职责不明,财务人员不敢擅自办理衍生品业务。会计管理制度方面,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为会计人员设定企业控制成本或保证收入等核算指标,因此是否叙做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没有任何考核及要求,为避免增加工作量,财务人员对于外汇衍生品业务不会积极叙做。而且对国有企业来说,汇率锁定责任重大,盈余时奖励机制不足,损失时经办人员问责力度大。
四是银行外汇衍生品种类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山东省内商业银行提供的外汇衍生产品存在产品种类少、同质化、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企业汇率避险需求。102家企业建议银行丰富避险产品;154家企业建议加大对衍生品业务的讲解宣传。目前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中,仅齐鲁银行具有外汇衍生产品资格,而江苏、浙江、广东分别有5家、4家和10家法人银行具备外汇衍生产品资格。
三、提升企业避险意识的政策建议
(一)深化外汇市场发展,更好满足市场主体的套期保值需求
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发展建设,丰富交易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市场有需求、风险可管理的外汇衍生工具品种;拓展交易范围,逐步增强外汇市场的投资交易功能;扩大参与主体,继续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外汇市场,扩大外汇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境内外汇市场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避险需求。
(二)加大政策培训,强化风险中性意识
调查显示,85.7%的涉外企业希望由政府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汇率避险培训班,建议商务、国资、外汇局等部门加强对企业汇率避险的宣传和培训。从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入手,采用层层剥茧的方式引导企业了解汇率、认识汇率、合理运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从汇率避险工具的基础知识讲起,让企业熟悉避险产品,纠正避险偏差,了解“风险中性”认知本质。
(三)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外汇衍生工具的积极作用
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应该是服务于主业,即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目的应该是防止汇率波动风险影响到主业经营,而不是作为盈利工具。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树立“财务中性”意识,不赌方向、不用市场判断替代市场操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衍生品交易,专注主业,基于自身收付汇头寸,合理配置本外币资产和负债,通过外汇衍生工具管理好外汇敞口风险。
(四)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对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业务的风险管理
一方面,建议国资、财政等部门要求国有企业在集团层面建立“汇率风险中性管理制度”,涵盖“尽职免责”“专人专职负责外汇衍生品操作”等内容,从制度层面适度鼓励套保,使外汇衍生品操作人员有制度可依。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健全发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风险管控和制度监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和流程,制定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对交易的操作原则、审批权限、内部操作流程、信息隔离措施、内部风险控制处理程序、信息披露等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控制交易风险。当汇率避险成为一项标准化的流程之后,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业务操作,避免决策风险。
(五)督导鼓励银行加强共享和借鉴,做好衍生品创新
一是督促银行在做好金融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加强对衍生品的创新力度,尽量满足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结合企业汇率风险敞口、风险偏好、现金流等情况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汇率避险方案,提升外汇综合服务能力。搭建畅通银行间沟通渠道,引导各银行互相借鉴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积极丰富外汇衍生品种类。二是定期举办外汇衍生产品宣讲会,帮助企业了解最新衍生产品,纠正汇率避险认知偏差。三是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扩大外汇业务服务覆盖面,当地地方法人银行积极申请外汇衍生产品资格,更好地服务涉外经济发展。
注:
①样本企业涉及山东省内大、中、小规模企业,国有、民营、外资等经济类型,进口、出口、进出口兼具的企业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