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区块链金融模式综述与合规创新探析

2019-09-19刘洋唐任伍

金融发展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区块链模式

刘洋 唐任伍

摘   要: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开发聚焦、应用最广泛的场景。本文介绍了区块链的基本内涵、技术特点、独特价值,分析了区块链金融新时代的经济学、社会思潮、技术发展的背景逻辑,总结了区块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基本规律、风险挑战。基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战略导向和创新导向,提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区块链金融合规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块链;区块链金融;模式;合规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9)07-0021-11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9.07.003

技术创新实现了从信息传播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迭代,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像传递信息一样方便、快捷、低成本传递价值(资金、资产)。尽管由此產生巨大经济价值,不少人也得到实惠,但金字塔型利益格局客观上存在着中心化机构一家独享红利,中小微弱群体(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等长尾用户)无法平等参与利益分配,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瓶颈,特别是争做“金字塔塔尖”“头部群体”的趋利、投机行为导致信任依然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成本。

在价值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经济体。随着主权意识、平权意识、维权意识、共享意识深入人心,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利益新诉求和互联网新常态。

近年来,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下,信用数据化、数据资本化等重塑信任的价值空间得到极大释放,我们开始进入价值互联网2.0时代,其中金融业在区块链投入与应用远超过其他行业,区块链金融有望成为区块链产业化先导示范。加密数字货币、消费金融、资产管理、支付结算、数字票据、供应链金融、智能证券、智能保险、征信等九大领域已有区块链技术方案、应用模式、典型案例和实施路径。

区块链能够解决制约金融普惠、公平、平权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简化烦琐业务流程,实现资产透明、公平、高效交易流通,特别是分布式架构、数据加密不可篡改、共识信任、去中心化等区块链技术特点,与金融对信息安全、交易溯源等业务发展本质高度契合。从已有实践看,区块链可以提升金融运营、盈利、风控能力,降低合规和监管成本,有利于价值金融转型和普惠金融普及发展。

一、区块链的基本内涵和技术特点

(一)区块链的基本内涵

从技术维度阐释的狭义范畴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将数据区块以时间顺序依次相连的方式组合形成链式数据结构,以加密的方式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分布式网络)。

综合技术逻辑、商业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广义范畴来说,区块链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验证和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编译和更新数据,利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访问和交易安全,利用通用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编程和操作应用功能的分布式、点对点信息网络架构。

对区块链广义范畴的阐释逐渐为社会各界接受,进而延展为共识、平权、信任、共享、共赢等价值观带来的全新社会思潮,以及技术、理念、模式、运营深刻变革创造的区块链经济(也有学者称之为Token通证经济)新模式。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调查预测,到2027年,全球10%的GDP将可能利用区块链技术存储或者实现。

(二)区块链主要技术特点

1. 去中心化。区块链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原理上可以不存在中心化服务器或运维机构,链上任意节点作为分布式服务器(也称分布式账本、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方,都有数据维护(也称分布式记账)和权益共识分配的功能。当然,去中心化并非判断是否为区块链应用的唯一标准,一些私有链②、联盟链③并非绝对去中心化,而是采取点对点、去中介化或者多中心化方式进行连接和应用。

2. 去信任化。源于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和区块链网络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在系统规则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无法欺骗彼此,无须建立预设信任机制(如交易对手彼此熟悉、签署纸质合约)也可进行连接和交易。

3. 共识。区块链共识机制目标是全网所有节点达成和遵循统一的运作规则,所有诚实节点保存一致的分布式数据库,某诚实节点发布信息也会被其他所有诚实节点记录在自己的区块链账本。以联盟链为例,超过半数的利益不相干节点对某个应用、项目、交易完成验证、确认和共识,则可认为全网各成员的共识。

4. 可靠数据库。区块链系统每个节点(分布式账本)都实时储存最新基于权限的完整数据库拷贝,单独修改某个节点的数据库是无效的,因为系统会自动比较,核实最多次出现相同数据的记账记录才会确认和上链。任一节点停止数据记账、数据更新或者遭遇网络攻击,都不会影响区块链网络整体正常运作。

5. 开放性。除了交易各方的隐私信息被加密外,其他数据都可以实现按照权限对链上用户公开,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查询链上数据,以及开发相关应用,如智能合约④编程和执行、在公有链上开发私有链等。

6.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全网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环境下、按照共识规则来记录、共享分布式账本,以及交换、交易数据,将对人的信任转变为对机器的信任,减少人为负面干预。一些区块链应用还形成了链上社群、社区等自治组织,基于场景实现自我开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运维,推动了数字世界的民主治理。

7. 集体维护。区块链系统由其中所有具有维护权限的节点(用户)共同维护。由于与己利益休戚相关、全网共同监督,相关节点对维护系统多积极参与,体现出主人翁意识、股东意识、志愿者意识。

8. 数据不可篡改。数据一旦通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打上时间戳永久存储在分布式账本。除非能够按照区块链规则控制一定比例节点,共同发起修改指令,才能对分布式账本数据进行修改,否则链上成员无法任意篡改自己或者链上其他成员添加的数据,也进一步体现出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9. 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数据交换、交易遵循固定的加密算法,相关程序规则(如智能合约)会自动判断数据交互是否有效,因此用户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等方式让交易对手对自己产生信任,有助于数据确权、信用评级和交易价值最大化。当然,匿名性技术特点也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监管带来挑战。

二、区块链金融新时代的背景逻辑

(一)区块链金融发展的经济学背景

目前西方国家多将奥地利经济学派相关理论作为政策制定、经济运行、人才教育的指导思想,小政府、大社会、消费者主权等思想成为区块链金融发展的经济学背景,这也是区块链应用能在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和监管较为包容的理论基础。例如,一些欧洲国家承认比特币是货币,将其纳入货币监管;美国把比特币归为资产,等同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一些国家设立了监管沙盒机制,支持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发展。

(二)区块链金融发展的社会学背景

凯文·凯利等社会学家描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进化逻辑,如大众智慧、分布式状态、模块化生长、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尤其是基于机械逻辑和生物逻辑的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等社会组织、经济体运作规律与区块链核心价值观和技术路径深度吻合,意味着区块链可以成为实现社会进化逻辑的基础性底层技术和解决方案。

(三)区块链金融发展的技术背景

IBM报告认为:“互联网导致数据大爆炸,过去两年(2016—2017年)所产生数据是人类有史以来数据总量的90%,未来数据膨胀速度会更快。如此大体量数据仅仅依靠(中心化)传统处理方式没法应对,必须有新科技应对。”金融是大数据的重要生产者和使用者,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数据作为金融的核心资产,与客户关系、产品服务、业务模式休戚相关,如果数据过载、实效精准不足,数据价值就无法体现。

随着5G和高性能智能设备推广和普及,综合摩尔定律判断,我们正加速利用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数以十亿计智能设备的算力、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用于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分布式交易处理,显著降低中心化服务器和数据库建设运营成本,为升级版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带来了技术基础和软硬件储备。

三、区块链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加密数字货币:争议与乱象中的区块链首个普及性应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互联网、智能硬件、金融科技等创新发展和迅速普及,虚拟化、易分割、易传输、易持有、不被单一主体控制的加密数字货币成为新选择,并因比特币、以太币等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以比特币为例,在记账可信任方面有优势,分布式记账实现了去中心化,使其具备一定的流通、支付、汇兑、融资、信用、结算等与法币相同功能。不过,法币诞生于商品交换,服务市场经济,而比特币是一种封闭式、脱离市场的发行机制,还不能满足多场景市场交易需求。另外,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比特币及很多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剧烈,超发甚至远超过法币,泡沫巨大,其对抗通胀作用衰减。

除了比特币、以太币等公有链流通交易的加密数字货币外,一些企业和项目依托区块链技术和机制发行ICO代币⑤的方式筹措资金。由于监管滞后、企业趋利和人性贪婪,很多ICO代币项目异化为非法集资、传销、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2017年9月,我国监管部门取缔ICO。据不完全统计,在未全面取缔ICO和清退数字货币交易所之前,交易所挂牌交易的ICO代币高达几千种,内部交易的ICO代币则更多,涉及投资人超过千万,融通资金超过万亿。随后,市场上出现了STO安全代币⑥等新型融资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加密数字货币多缺乏价值资产背书,不具有刚性兑付功能,往往只能根据制定共识规则、赋予权限决定信用度,无法替代法定货币,多限于虚拟商品、另类投资品等窄众应用场景,不了解加密数字货币运作规则及相关技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公众应远离加密数字货币投资。

我国法定加密数字货币还处于研发中。法定加密数字货币显然与用于数字支付的电子货币、去中心化加密数字货币本质不同。电子货币技术含量更低,只是支付手段和结算方式发生改变,和银行基础账户挂钩,并没有增加M2(广义货币)。去中心化加密数字货币没有监管部门作为发行人参与,缺乏法律保护和现实应用场景。

(二)消费金融:区块链助力构筑利益共同体的普惠金融

作为刺激、扩大、升级消费的重要普惠金融工具,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消费企业、信托、保险、基金、证券、小贷、P2P网贷、网络小贷等一大批企业纷纷涌入消费金融领域,形成了信用卡、消费贷、现金贷、消费分期、消费类资产证券化、消费信托、消费众筹、消费返还、消费责任保险等多种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消费金融+”无处不在。

区块链与消费金融二者都强调消费者主权和普通用户主导。区块链提供的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共识信任等价值互联网时代技术创新理念、标准和路径,实现了消费金融强调的消费金融化、金融生活化,围绕消费的资金资本融通,构筑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利益共同体机制。

1. 区块链赋能消费贷款。近年来,消费贷款从房贷、车贷等大额抵押贷款转变为小额、分散、无抵押无担保、在线申请审批、利率市场化的日常消费贷款,用戶由过去中高收入群体转变为长尾用户(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但是长尾用户开发面临的挑战在于信用等级和质量参差不齐、批量获客成本高、风险甄别难、风险定价不准确,而传统反欺诈规则体系类似杀毒软件,具有一定滞后性,往往只能在欺诈事件发生后才能升级把漏洞补上。

区块链应用到消费贷款的价值在于:

一是增加信任。区块链不可篡改及可追溯性,有助于借款人、贷款人之间建立无须信任的交易机制,比如对电子合同加密托管可以降低造假可能性。

二是降低风险。信贷全流程行为数据共同储存在分布式区块链账本,监管机构、贷款人、借款人等利益相关者能够基于权限,真实掌握、追溯、监控每笔贷款去向、还款情况和风控触发。

三是统一监管。有关机构(如贷款人、监管部门)可以搭建贷款人、借款人、监管方、征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利益相关方作为节点参与的联盟链,贷款人(特别是P2P网贷、网络小贷等互联网金融机构)把自己业务数据上链,监管部门基于权限可以在链上实时监测和监管。

2. 区块链赋能消费信托⑦。信托公司在消费信托业务中承担投资者权益保护、项目投资、投资收益和消费权益兑现等核心角色,不过信托公司往往以提供融资服务的视角来设计消费信托产品,造成消费场景掌控不力;同时,信托公司过去多为合格投资者等少数高端客户服务,业务管理系统小型化,而消费信托的特点是互联网化、零售化、大众化,原有业务系统无法满足。

应用区块链技术后,信托公司可以牵头搭建投资者、消费场景供给方、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联盟链或者私有链,将投资者(消费者)招募、资金募集、征信、融资、消费数据、消费体验、投资回报等复杂的事务性管理、履约、权益兑现全过程上链,以及利用智能合约达成契约、共识,链上成员基于权限记录、更新、查询分布式账本,公开透明,数据不可篡改,产生争议可追溯查验,将信托公司单一控盘转化为全员共识的共同运营、共同维护、共同监管,实现投资者需求及时响应和权益有效保障。

3. 区块链赋能消费众筹⑧。消费众筹能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投资人风险,着眼点仍在消费,投资人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股东,投入资金获得的是融资方未来商品服务和利润分配。企业在遴选合格投资人时,将未来商品服务的目标消费者作为重点募资对象。投资人持有消费众筹运作及后续产品服务开发全过程数据实时更新的分布式账本,还可以根据权限查询、监控项目运作情况。

(三)资产管理:区块链推动资产证券化改造升级

随着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设计复杂性不断提升,错综复杂的资产信息与交易链条对业务整体化形成冲击,将交易各方、各环节隔离,造成关键数据缺失,征信评级定价困难,监管穿透性差,融资流程复杂冗长、成本高企、效率低下,精细化风险管理不足,市场流动性不足,不能反映真实资产状况,不良资产难以有效处置等问题。

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储存等技术能优化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底层系统,可以改善资产管理传统模式的若干瓶颈:

1. 资产穿透。将资产、现金流、业务流等关键信息实时上链,记录在分布式账本,项目参与各方根据权限共享链上数据,按指标自动生成客观的项目动态信用评价结果,降低评级机构主观性偏颇。

从改善风控角度,可以在智能合约编入预警参数、违规处置、合约终止等止损操作设置,触发条件后自动执行相应措施,从根源上防止SPV管理人等拥有信息不对称优势参与方的违约行为,更好保障投资人利益。同时,监管机构只需成为链上节点,便可基于权限实时监测、监管,对违规操作追溯,更快更好防范系统性风险。

2. 提升效率。区块链技术可自动根据资产数据与产品特征进行匹配,高效筛选出符合特定投资者的标准底层资产。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方与投资者直接签约、自动执行,在交易过程中减少操作成本。

3. 提高市场活跃度。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定价可信度低等影响二级市场交易关键问题,帮助二级市场投资者更好完成质优价低资产发现,促进资产证券化产品二级市场流动性。

(四)支付结算:区块链推动高效率、低成本生态化升级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是中心化处置数据,互联互通必须基于特定时间、特定流程进行支付清算,因而资金处置、清算与交易并不能同步。特别是跨境支付在商品交易后,资金并没有同步,源于银行、支付机构、商家、买家等利益关联方资金清算滞后。

支付结算是交易最核心环节,创新目标在于提升效率,并通过优化交易结构和方式,使得交易更加安全有效。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是基于此,才实现了业务量、影响力、生态体系迅速扩张。

美联储2016年12月发布的首份分布式账本白皮书指出:“区块链主要在支付和交易结算领域应用,具有推动改变金融市场结构的潜力。”当前,不少国家地区都在积极开展本地支付结算系统升级优化,以提高系统稳健性和支付结算效率,區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成为系统改造升级的备选替代技术方案。尽管受到分布式账本数据结构和数据容量限制,区块链在清算高吞吐量方面技术突破难度较大,但是区块链在支付高效低延迟方面的优势明显。

分布式账本等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应用场景有:

1. 作为结算业务的底层技术。例如,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区块链核心技术分布式架构建设运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为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公共的资金清算服务,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支付机构运营成本。招商银行将信息高效安全传递作为突破口,与传统跨境支付方式互为补充,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特点,资金清算信息在链上同步抵达、全体共享、实时更新,清算效率大幅提升。

2. 作为使用法币进行证券结算和外汇结算的平台。例如,蚂蚁金服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AlipayHK、渣打银行(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菲律宾钱包Gcash跨机构协同。分布式账本为所有参与方提供统一业务账本和视图,将原来像接力赛一样逐个节点确认传递的汇款模式,改变为业务节点实时同步并进行确认。在汇出端电子钱包发起汇款的同时,所有参与方同时收到该信息,交易信息实时共享,合规审核后,在链上协同各方同时完成这一笔汇款交易。如果转账过程出现问题(如违规、撤回汇款),会将信息实时反馈汇款者。此外,分布式账本信息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等技术特点,使得跨境汇款参与方有了实时、可信的信息验证溯源渠道,汇款有迹可循,相关国家地区监管部门可以对跨境汇款链路进行实时、全程监测和监管(见图3)。

图3:区块链跨境汇款与传统跨境汇款业务流程示意图

3. 与支付结算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的加密数字货币平台。例如,2019年2月,摩根大通银行宣布将推出加密数字货币摩根币(JPM Coin),用于即时结算客户间支付交易,这是全球第一个银行发行的加密数字货币。摩根币是一种币值稳定的流通代币,1个摩根币价值相当于1美元。当一个客户通过区块鏈向另一个客户支付资金时,将存款存入摩根大通指定账户,并收到等值摩根币。客户用摩根币和摩根大通其他客户交易(如跨境支付、证券交易支付),摩根币持有者在摩根大通将其兑换成美元。

(五)数字票据:区块链提升电子票据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票据市场快速膨胀,票据助力实体经济、提高企业资金融通能力和经营绩效的本义被异化,出现脱离实体经济交易、投资、投机等空转、爆雷乱象,部分机构借助资管、信托、代持等激进操作“吹大”票据泡沫,一些空壳公司进行虚假开票骗贷、自开自贴自融、票据调包等票据中介套利。上述乱象根源在于传统票据运作方式存在造假套利空间,从业者合规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失控。

2016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挂牌成立,实现了出票、流转、兑付、托管等过程电子化、交易信息透明化、全流程留痕,减少了假票、变造票、调包等风险。不过,上海票据交易所运作的电子票据优势主要集中在扩大票据交易量,并没有改变传统票据业务风险传导机制。

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新型票据(数字票据),不需要中心化系统或强信用中介做信息交互和认证,而是通过共识算法解决信任问题,保证每个参与者信息扁平化和互信。通过完备的数字票据历史交易记录,可以准确评估参与者信用水平。数字票据从发行到兑付全生命周期路径清晰,每个环节可视化,融通资金锁定在票据持有人自有账户,任何环节出现纠纷都能够原路径复盘,追究到具体责任人(见表2)。

智能合约实现端对端价值传递和可追溯,以及在交易环节前置调用,一旦发现交易对手存在信用风险,即可提前终止交易。同时,监管机构作为独立节点参与,全过程监控数字票据发行流通,实现链上审计和监管。

(六)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提升供应链活力和效能

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金融机构基于核心企业综合实力、信用等级及其供应链管理效能,对链上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信贷等金融业务。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供应链金融安全。尽管有核心企业担保及多重征信支持技术来降低不良风险,但融资方多为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全、资产规模小、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守信约束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金融机构以供应链各参与方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利用交易过程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抵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旦发生伪造贸易合同、融资对应的应收账款存在性/合法性出现问题、质押物权属/质量有瑕疵、买卖双方虚构交易等情况,金融机构在不掌握真实贸易信息情况下授信,就会面临巨大风险。

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在于:

1. 多主体合作。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等技术为各参与方提供了平等协作平台,降低机构间信用风险和信任成本。链上信息可追踪与不可篡改,多个机构之间数据实时同步,实时对账。

2. 多层级信用传递。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信用往往只能覆盖直接与其有贸易往来的一级供应商和一级经销商,无法传递到与核心企业没有直接合作关系、更需要金融服务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区块链能够穿透打通各层之间贸易、交易关系,构建扁平化点对点信用网络,实现核心企业向没有直接交易的远端企业进行信用传递。

3. 资产数字化。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资产流转困难、不可拆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此类资产数字化确权、切分、交易确认、记账、对账和清算,方便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转让或抵押份额资产以获得现金流支持,大幅降低链上企业带息负债率。

4. 流程智能化。传统供应链模式,供应商之间只能通过纸质合同约定结算,造成金融机构在多环节参与的供应链中缺乏回款保障。通过智能合约控制供应链流程,减少人为干预,确保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信用关系强连接,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分布式账本实时监控借款人行为数据。

(七)智能证券:区块链优化私募证券流通和公募证券结算

1. 区块链技术提升私募证券流通效率效能。未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转手交易缺乏中介机构(如交易所)对股权交易注册登记,需要人工处理纸质股票凭证、期权发放和可换票据,律师亲自验证电子表格等,可能造成若干人为错误,又难以留下审计痕迹,同时股权变更、持有人信息等还不能完全通过权威、简洁的股权电子凭证方式记录,一次交易需要很长时间回溯文件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在私募股权投资或交易中,由于企业股权信息不透明,每轮融资往往伴随对赌条款(如估值调整机制)等,而这些条款严格保密,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滋生欺诈行为,投资者并不完全掌握风险情况,难以做到合理估值定价。如果企业后续IPO上市,尽职调查和资料审核需要过往所有股权事务历史记录,传统方式显然延长了中介机构查询、核验时间,也可能影响IPO进度。

区块链技术让股权交易参与者在无须建立信任前提下,建立统一分布式账本系统来开展股权发行、管理和交易。利用区块链账本安全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可跟踪等特点,进行全流程电子化存证设计,记录完备信息(如公司股东名册,股权私募、股权众筹、员工持股等多种股权关系,公司股权及变更历史),并把参与者前后所有操作加盖时间戳同步到分布式账本,形成动态完整的操作过程存证,使股权登记证明更可信。

另外,基于智能合约编译对赌条款,可以促进对赌条款顺利进行。在区块链系统,当私募发行人(如初创企业)满足融资附加条件,智能合约自动将投资者账户中的追加投资额划入私募发行人账户。如果私募发行人未能满足融资附加条件,智能合约自动将私募发行人的违约补偿(如追加股份)转让给投资者。

(九)精准征信:区块链保障信用资产与数据主权

保护用户数据权益成为征信业规范发展的核心。我国征信业存在数据采集方式不规范、数据孤岛、数据滥用、应用场景不多、征信准确度参差不齐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征信业的优势在于:

1. 实现数据确权、共享与协作,打破“信用数据孤岛”。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用户确立自身数据主权,生成信用数据资产。在信用确权基础上,以分布式信用数据账本连接征信机构、征信需求方和监管部门,进而开展用户数据授权,确保用户隐私安全及各方源数据不对外泄露。征信机构作为区块链节点,以加密形式存储、共享、处置用户授权的信用数据,从而实现信用数据共享、共通、共建、共用。

2. 实现征信系统高效运维,降低征信运营成本。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征信机构低成本拓宽数据采集渠道,消除冗余数据和重复数据采集,规模化解决数据真实性问题,还可实现数据供需方直接对接,去除中介机构参与。另外,区块链可使信用评估、定价、交易,以及征信后的应用场景合约执行等全过程上链,并利用智能合约自动化运行管理,降低实体运营成本,整体提升征信及其应用场景效率效能。

四、区块链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区块链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总体上处在小规模探索试验阶段,未达到生产级别大范围推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性,无法照搬中心化数据库架构的安全控制措施,必须研发新的风险管控技术和应急措施。例如,传统中心化数据库采取并发处理方式可以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和稳定,但是分布式数据库的串行操作效率则低于传统方式;内容验证增加了区块链网络安全性,但意味着要改变网络地址应用的传统存储数据方式;节点参与越多,网络及节点运算压力越大,对智能终端和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链上海量数据点对点传播和全网节点记账可能带来数据传输错误、网络瘫痪等隐患。

(二)加密数字货币乱象阻碍区块链金融健康发展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传统投资渠道萎缩、风险加大背景下,加密数字货币乱象导致出现一系列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幅度大,投资交易风险非常大,实用价值有限,甚至陷入庞氏骗局和涉众型金融犯罪。不少加密数字货币缺乏有效价值、资产和权益对标,只是根据参与人群、交易时间、自定义算法进行交易,前期往往操纵舆论、自媒体和社群进行稀缺性引导,并带有拉人头分润、币值高速率单边上扬制造利多效应,以信息不对称优势吸引缺乏金融常识和辨别能力社会公众参与,用自定义加密数字货币人为对标法币,偷换去中心化等区块链概念,以新参与人群投资来兑付前期参与人员收益。

(三)合规、监管与创新的协调难度较大

区块链金融监管核心是如何保障技术“向善”或者“不作恶”,而现实中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难免触及政策法规盲区。风险监测管控难度加大,一些传统监管手段难以满足需要,甚至监管往往滞后于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对监管部门的挑战在于,如何管控、防止利用区块链技术损害社会诚信和公众利益、进行非法金融活动,如何发展应用合规科技、监管科技。虽然公开、透明、时间戳、不可篡改等特性有利于监管,但是监管部门、监管行为如何上链还需要成熟方案,并与传统监管方式有机融合与迭代。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跨国协作监管难度大

如果区块链网络跨境跨地区,就会涉及每个节点所在国家地区的管辖和法律,法理上导致该区块链网络需要遵守不同国家地区法律法规。一些区块链应用项目并不存在中心化服务器和运营法人主体,法律主体不明确,难以适用具体法律和管辖。

(五)专业人才匮乏

区块链底层系统架构设计人才需要掌握计算机、智能硬件、软件开发、网络技术、密码学、数学等交叉学科和专业技能,并深入理解区块链价值体系。区块链应用和产业化项目还需要兼具技术和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区块链应用开发专业人才不足,有关区块链、区块链金融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育培训总体较少,人才培养体系尚不能满足需求。

五、特色扶持+穿透监管:区块链金融培育规范对策建议

当前正是区块链金融从探索应用到规范发展的最佳时期: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总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在互联网用户数、业务场景等应用层面优势明显,应加大扶持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技术开发,力争尽快形成国家层面创新优势和话语权,让区块链带来的公开、公平、透明、去中介化、多中心化等技术红利普惠公众。同时,金融领域大范围应用区块链技术必须经过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认证,成熟一项应用一项,切不可操之过急,需制定完善区块链金融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将技术滥用关进牢笼。

(一)探索产业沙盒、创新加速器等新型包容性监管和初创企业孵化培育方式

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可以不直接应用风险型区块链技术和模式,也不用直接投资、收购处于种子期的企业和项目,而是建立产业沙盒先进行测试、验真、验证,其前期投入远小于冒进带来的投资和技术风险,如果测试成功,可提升公司估值和融资话语权。另外,区块链、金融科技等专题园区可以将产业沙盒这一公共服务作为政策扶持、财政奖补的实证依据。

金融科技头部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园区可以探索创新加速器机制,围绕区块链金融重点业务拓展需求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列出概念性开发验证项目,提供专项经费,公开透明选拔、筛选区块链技术初创企业入驻开发。对于验收通过的项目,创新加速器发起运营机构可以成为第一个客户,支持其产业化。

(二)完善专项政策规划

現有相关政策存在对区块链具体特点适应性不足问题。例如,完全比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来对区块链金融科技企业进行扶持,可能使得一些系统集成、技术应用为主、原始创新较少的服务型区块链金融科技企业得不到及时扶持。

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加快出台区块链金融产业化应用、原始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聚区建设、多渠道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协调服务、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等领域专项政策规划,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明确行业分类、统计口径、企业认定、资质认证、组织领导、精准扶持和有效监管。

(三)构建包容审慎、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

监管部门要更加重视金融业务风险与区块链技术风险叠加后产生的扩散效应,平衡行业发展与风险监管的关系,建立针对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相结合的区块链金融监管原则、微观指标和监管工具,建设多层次、全方位、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功能监管、动态监管、协调监管、效益监管、底线监管等监管治理体系,确保区块链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可监测、可管控、可承受。

监管部门应秉持“技术中立”原则,理性看待区块链创新与应用,在某些创新环节不应忽视监管灵活性,同时也要防止创新失控、过度投资等乱象。

(四)加快区块链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层面要加强应用导向型技术创新和面向未来前瞻性原始创新的分类扶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培育区块链金融产业链和创新生态体系。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要建立区块链金融科创企业升级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机制,健全企业发展跟踪联络机制、成长辅导机制和走访服务制度。扶持打造一批应用场景丰富、技术领先、熟悉金融规律的区块链金融科创龙头企业,避免盲目培育数量众多的缺乏金融基本常识的小微企业和打着区块链金融旗号的孵化器、创业园。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块链金融科创企业在新三板、科创板上市挂牌,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互联网科技融合联动协作。引导区域之间、城市之间联动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打造一批跨行业、跨区域布局的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带。

( 五)加快国际化进程

要積极参与建立区块链金融国际交流网络,讲好区块链金融发展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价值,争取于我有利的国际营商环境、舆论环境。支持区块链金融企业走出去开展技术合作、业务合作、投融资、市场拓展等商业活动,鼓励全球知名区块链金融企业落户。推动区块链金融科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服务,以及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产能合作、国际贸易、跨境电商、跨境商旅等国际经济合作提供金融互联互通服务。建立中国区块链金融发展领先城市与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金融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交流合作机制,积极举办和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块链金融展览会议。常态发布区块链金融研究报告、监测指数等三方评价,加强对区块链金融开发应用领先城市的评估、对标和借鉴。

注:

①哈希指针:是一种指向数据存储位置的指针(数据结构),可以确认数据位置和验证数据篡改。

②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是指链上数据写入权限由某个组织或者机构控制的区块链。由于参与节点有限和可控,因此私有链往往有更快交易速度、更好隐私保护、更低交易成本、不容易被恶意攻击,并能做到身份认证等金融业必备要求。

③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是指只针对某个特定群体和有限第三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往往指定多个预选节点为记账人。联盟链和私有链也称为许可链,公有链称为非许可链。

④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允许在没有第三方参与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目的是提供优于传统合约的安全方法,并减少交易成本。

⑤ICO代币(Initial Coin Offering):早期参与者(投资者)支付通行加密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获得融资方承诺投资回报(ICO代币)。

⑥STO安全代币(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化代币发行,在监管框架下实现私人资产数字化和证券化、风险资本融资,将现实世界各种资产、权益、服务(比如公司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以及黄金、珠宝、玉石、房产、车辆等实物资产)转变为加密数字货币(权益凭证)。通过加密数字货币投资交易来实现融资和获利。

⑦消费信托:信托公司发行信托理财产品,让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同时获得消费权益,从而将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和消费需求整合起来,实现满足消费者消费和投资增值。

⑧消费众筹:针对未面世产品服务,商家根据同类产品价格及目标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预先设置产品价格,预售代现售形式众筹生产开发成本,并通过直供方式降低营销成本。同时,消费者可参与产品研发生产,获得喜好商品,向朋友圈推荐获得销售佣金,分享项目运营收益。

⑨货银对付(Delivery Versus Payment,DVP):将证券交收和资金交收联系起来的机制,通俗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全球证券结算系统普遍采用的重要原则。在此机制下,一旦结算参与人发生资金或证券交收违约,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可以暂不向违约参与人交付其买入的证券或应收的资金,从而防范本金损失风险。在股票等主要交易品种交收上,证券在交易日(T日)日终完成交收,而资金则在T+1日终完成交收,尚未完全实现货银对付。虽然登记结算机构实行了结算备付金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结算参与人资金交收违约可能,但从根本上看,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仍面临本金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洋.消费金融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刘洋.区块链金融:技术重塑金融未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罗金海.人人都懂区块链[N].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刘洋.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的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杭州实践[R].《财经智库》杭州金融科技报告,2019.

[5]阿尔文德·纳拉亚南等著,林华等译.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6]徐明星,刘勇,段新星,郭大治.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7]張健.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8]肖风.区块链,让价值互联网露出曙光[N].人民日报,2017-1-10.

[9]姚琥.应用区块链技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J].金融电子化,2017,(12).

[10]张文.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引导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8-7-16

[11]杨涛,贲圣林.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Research on Model Overview and Compli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Block Chain Finance in the Horizon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Financial Supply Side

Liu Yang1,2   Tang Renwu2

(1.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Wenzhou University,Zhejiang   Wenzhou   325035;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ejiang   Jinhua   321004)

Abstract:Block chain boosts the value internet age,and ups to national strategy.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small and micro start-up technology enterprises have joined in one after another. Finance is the most extensive and technology-focused scenario in the block chai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notation,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value of block chain,analyses the background logic for economics,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block chain finance,and summarizes the main patterns,basic laws,risk challenges of block chain fin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compliance in block chain fi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financial supply side based on demand orientation,problem orientation,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orientation.

Key Words:structural reform of financial supply side,block chain,block chain finance,model,compliance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区块链模式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