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浮”、“狐”字考

2019-09-19韩江苏

殷都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卜辞百人读音

韩江苏

(安阳师范学院 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安阳 450002)

一、甲骨文浮字考证

(一)浮力原理是考察该字之根本

物理学常识是:人的比重与水的比重几乎相同。人于水中深吸一口气扩张肺部,导致胸腔体积扩大,那么,人受到水的浮力变大,于是(人)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也就是说,即使人不借助任何外部条件,只要掌握游泳技能,也能在水中漂浮或游泳。然而,不掌握游泳技能者则不会在水中漂浮或游动,甚至会下沉于水中。若借助外力漂浮,古代人们最容易得到的凭借物便是成熟的老葫芦(甲骨文中,葫芦、匏、瓠三物基本混用)。

(二)瓠是古人渡水防沉最佳用具

从以上所引文献典籍看,瓠(匏、壶)是葫芦科植物果实,具有体轻、浮力大之特征,古人很早就以其作济水渡河的辅助工具。

(三)甲骨文浮字字形字义分析

浮、瓠还是同义词,《战国策·秦策》:“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百人诚舆瓢,瓢必裂。”[14](P197)大意是百人抬一瓢向前小跑,不如一人拿着它跑得快。假如百人共抬一个瓢(而跑),那么瓢必定会撕裂,因为百人掣瓢于不同方向的力大于瓢的承受力。《淮南子·说山训》也有相似的记载,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絜而趋。”高诱注:“抗,举也,浮,瓠也。百人共举,不如一人持之走便也。”[15](P1121)《战国策》与《淮南子》所载事类相同,仅语言表述不同。其实,瓢、瓠材质相同,区别在于瓢是匏或瓠的一半。《庄子·逍遥游》:“(瓠)剖之以为瓢。”[16](P36)故瓠、瓢有时同指一物。浮即瓠。

(四)甲骨文浮字用法

甲骨文中的浮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本义,即佩瓠济水、渡水之义,卜辞如:

1.弜往?

弜浮?《东京》1269

2.不浮?《合集》17951

弜、不均属否定副词,其后之词是动词,(1)辞辞义是商王不前往某地?商王不浮水(前去某地)?(2)辞辞义为(商王)不要浮水(从事某事)?浮还是人名,卜辞如:

4.壬戌浮示三屯。岳。《合集》17616臼

5.侯浮致人?《合集》1026

6.易暨浮致?叶?《合集》19026

7.贞叀浮令暨卯?《英藏》321

10.呼浮…… 《合集》19683

11.浮有来……《合集》26827

甲骨文浮字从人从瓠,像人(于水中)坐在瓠上之形,是人浮水之真实写照。甲骨文中浮字有两种用法,一是本义,指浮水。二是人名,指商王朝的侯爵——浮,他不仅从事其他王事,而且还服务于商王朝的贞人机关。

二、狐字考证

(一)《说文》“狐”字解释论

《说文》谓:“狐,妖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谓之三德。从犬瓜声。(段注)户吴切。”[5](P478)

《说文》所解狐字,有三层含义。第一层:狐为妖兽,为鬼所乘。何为妖?《康熙字典》谓:“(妖)一曰异也,孽也。《左传·庄十四年》‘人弃常则妖兴’。《前汉·五行志》‘杀不以时,有草妖。’”[12](丑集下P28)故《说文》“妖兽”指怪异之兽。“鬼所乘之”即狐为鬼怪所驱使。第二层:狐有三种德行(或特征)。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用现代语言表述为:毛色不特别突出,属于中和之色;身体前部小后部大;死时头则朝向出生时的山丘。第三层:狐的种属与读音。即“从犬瓜声。户吴切”,狐所从偏旁表明该种动物属犬科,读音为“瓜”却“户吴切”。《说文》“瓜,蓏也,象形。凡瓜之属皆从瓜。”段注:“古华切。古音在五部。”[5](P337)《说文》及段注说明狐字不从瓜声。

《说文》对狐字解释的信息,有助于甲骨文狐字考释。

(二)甲骨文狐字偏旁分析

狐字读音,《说文》解释为“从犬瓜声。户吴切”,与瓜(古华切)不同。甲骨文中狐字应从犬瓠声。故瓠、瓜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解释狐字读音的关键。瓠本身就是瓜,《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毛传:“壶,瓠也。”王先谦注:“壶,瓠也。楚南人谓之‘瓠瓜’。”[19](P520)《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何晏注:“匏,瓠也。言瓠瓜得系一处者,不食故也。”[20](P2525)可见,瓜是植物总名,瓠是瓜的一种。(1)瓠与瓜是逻辑学上的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故瓠、瓜作文字偏旁时有时可互换使用。狐字仍读“瓠”声,与《说文》所载(狐)“从犬瓜声。户吴切”正好相同。

以上是从文字与实物相互联系中对狐字义及读音辨析。

(三)甲骨文中狐字用法

狐在卜辞中指现代语言中的狐狸,卜辞如:

弗?《屯南》742

14.甲……王……入…

狐乃食肉动物,时常隐伏且生性多疑,遇有不测时放臭气而逃跑。入地是商王室举行重要礼仪的活动场所(《花东》142、170、178、240等)。从字体、事类、时间等方面判断,《屯南》742、756两版卜辞是一事多占之辞,应是商王在入地举行祭祀礼仪活动时的占卜。祭祀活动前,各种牺牲祭品要提早置办好,储放于入地。祭品特有的馨香,会吸引狐狸循味而来。祖先受飨的祭品,若被狐狸噬咬破坏,将直接影响祭祀礼仪活动的正常开展。(13)、(14)辞辞义为商王于癸巳日占卜有无灾祸?甲午、乙未日会有狐狸作祸?乙未日杀伐(狐狸)或牺牲会作祸?

小结

瓠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它不仅可食,而且是人类战胜、利用洪水最简便、最实用的漂浮工具。甲骨文浮字的考证,为认识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供了文字学上的证据,我们的祖先在对瓠字认识基础上,用瓠形(如甲骨文栗字)、瓠声(如以上释读的狐字)孳乳分化出新字,使文字能更加精确地记录其语言。

猜你喜欢

卜辞百人读音
午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新探
“那”与“哪”的读音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论历组卜辞时代争论与“两系说”使命之终结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我是小字典
“百人会”将努力消除中美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