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信任倾向性发展的特点对信任关系建立的教育启示

2019-09-18包永正张欣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

包永正 张欣彤

〔摘要〕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都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去相信他人并建立信任关系成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小学儿童信任倾向性水平发展的特点,尝试从学校教育方面入手,提出了对儿童信任关系进行指导的建议,以此促进儿童成功的交往关系。

〔关键词〕信任关系;信任倾向;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4-0059-03

一、引言

小学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认知判断能力[1],致使他们在评估个体可信度和建立信任关系方面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建立信任关系时,有的儿童很容易相信其他伙伴,而有的儿童则不相信其他伙伴。信任倾向性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儿童的年龄、人格特征等因素而有所变化。从促进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了解儿童信任倾向性水平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儿童如何建立信任关系是必要的。

二、信任倾向性概述

信任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就像一种粘稠剂,把人们牢牢粘在一起。而信任往往包含至少两个主体。一个主体是信任行为的发出者,另一个主体则是信任行为的接收者。信任的发出者将信任意愿传达给信任的接收者,希望接收者能完成自己期望的事情。信任倾向性(trust propensity)则是信任发出者本身的信任意愿,是信任发出者对所选择的信任接收者的信任程度[2]。我国学者徐芬、王珍珍、李欢等[3]则将信任倾向定义为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信任接收者的一种倾向或程度。可见信任倾向性主要表达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相信他人的程度,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和陌生人初次接触下没有其他参考信息时这种意愿表现得更为明显[4]。

三、小学儿童信任倾向性水平的发展特点

儿童不像成人一样具有重要的社会经验和出众的信息筛选能力,儿童判断信任信息依据的是自身感觉,由此产生信任或者不信任他人的行为,这种感觉间接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信任意愿,即信任倾向性。有研究发现,在8岁到16岁的时候,个体的信任倾向水平呈现增长的趋势[5]。信任倾向性水平的发展不仅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其信任发出者的自身人格特征也会影响信任倾向性水平的发展。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信任倾向性和自身的人格特征具有相关性,信任倾向性与乐观、开放等人格特征呈正相关,与紧张、忧虑等特征呈负相关[6]。

徐芬、王珍珍等[3]還对儿童的信任倾向性水平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通过纵向比较研究对8岁组、10岁组和12岁组的儿童信任倾向性水平,发现:这三个年龄段的信任倾向水平存在差异,年龄在12岁的儿童的信任倾向水平要高于8岁的儿童和10岁的儿童;儿童信任倾向性水平发展也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女生相信他人的程度要高于男生;儿童的人格特征也和信任倾向性水平发展有关,聪明的儿童的信任倾向性水平更高,紧张忧虑的儿童的信任倾向性水平则更低[4]。

由此可知,小学儿童的信任倾向性水平发展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儿童的信任倾向性发展水平都在持续增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儿童信任他人的程度不断增强。究其原因,低年级儿童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认知判断能力,因此在信任倾向性方面主要以父母和老师的话语为判断可信与否的标准;其次,信任倾向性发展水平受到个体性别因素的影响,女性的信任倾向性水平要高于男性个体,表明女生在和同伴交往中,更愿意相信和接纳他人;最后,小学儿童的信任倾向性发展水平和他们的人格特征有关,性格活泼并且为人热情的儿童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要远高于那些性格冷淡的儿童。

四、儿童信任关系建立的启示

(一)引导为先,强化为主

在帮助小学儿童建立信任关系时,低年级和高年级儿童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低年级的学生,对他人的信任倾向程度不高,学校要通过情景教学和童话故事启迪法引导儿童建立信任观念。这类教学要形象生动,切合信任主题,易于理解。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因为有了更早的社会经验的储存,对于他人也有更高的信任倾向水平和信任意愿。这一阶段儿童的信任关系指导要通过强化手段去促成,老师可以通过奖励法来鼓励儿童良好的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及良好信任行为的发生。

(二)特殊性格,更多关注

信任倾向性发展水平不仅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还会受到儿童性别和人格特征的影响。因此,对那些特殊性格儿童的信任倾向性的培养要特别关注,如那些性格安静、不愿意接触他人的儿童,消除他们内心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感。老师作为班级关系的纽带,应该引导这类儿童走入其他同伴的关系圈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团体游戏,老师作为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增强这类儿童对自己的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提高这类儿童对他人的信任倾向性水平。也可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和案例分析,弥补他们因缺少生活经验而造成的对他人缺乏信任。

(三)创新课堂,形式多样

为提高儿童的信任倾向性水平,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如班级团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让儿童对书本外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这类活动能增强学生、师生彼此之间的信任倾向程度,有利于促进班集体内部的信任关系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模式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授学业知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学生只是作为一知识接收者,间接地从老师的话语中形成基本的对人和对世界的认识。老师的话语就是权威,儿童因没有生活经验,只能从老师的讲解中间接获取信息。这样的方式使儿童不能真正体验到自我探索人际信任关系的乐趣,儿童只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没有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融入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去。创新课堂模式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互动和参与,老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只有多沟通才能使同学之间的彼此信任感变得更强。

(四)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工作者和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缺少了任何一方,这项工作都很难有效果。信任倾向性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学校和家庭应不定期组织联谊活动,以学校为主导,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可以开展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游戏活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任游戏活动等,以促进儿童和学校、家庭的信任关系的建立。

学校还可以组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让父母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信任关系的发展的主题讲座。告诉家长,教养方式积极的家庭,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都能做到有理有据并且能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信任倾向性水平更高;而消极家庭教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可信任倾向性水平较低,不愿意去相信他人。所以,父母要转变教养方式,促进儿童信任关系的发展。父母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而老师则缺乏对儿童课后生活的了解以及对儿童家庭生长环境的了解,所以,只有学校和家庭携手,才能对儿童的信任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五、总结

社会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儿童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并非都是真实可信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提升孩子的信任倾向性水平,希望孩子能诚信待人并相信自己的伙伴,为将来的人格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应该让孩子明确信任是有风险的,付出信任时也意味风险的伴随。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能全方位地关爱孩子,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1]彭厚鹏,罗五金.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医学与社会,2004(5):37-38.

[2]Mayer,R. C. ,Davis,J. H. ,& Schoorman,F. D. .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709-734.

[3]徐芬,王珍珍,李欢,马凤玲. 小学儿童信任倾向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 应用心理学,2015, 21(4):299-307.

[4]McKnight,D. H.,& Chervany.,N. L.. Trust and Distrust Definitions:One Bite at a Tim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0,107(12):27-54.

[5]Sutter,M. , Kocher,M. G.. Trust and trustworthiness across different age groups.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2007,59(2):380-382.

[6]徐芬,李歡,马凤玲. 大学生信任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 应用心理学,2011, 17(3):202-211.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
爱心促使“老大”转变
瑞典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及其教育启示
五台山上的“不言之教”
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院系创新教育的开展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归因的前因、后果研究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