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及措施

2019-09-18邵开来

经营者 2019年15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内部控制措施

邵开来

摘 要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对职能效率运行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制度在提高行政运行效率,保证国有资产完整安全,防范廉政风险等政府经济活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概况,对现行制度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围绕这些问题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 内部控制 问题 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概况

一直以来,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上,国家大部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涉及较少。随着政府与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作为国家机构组成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上的需求愈来愈迫切。2012年,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于2014年开始实施,用于指导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2016年,财政部又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至此,行政事业单位告别内控管理上的空白,开始向着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等方向建立和完善内控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少,实践时间较短。随着2012年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和实施,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才逐渐得到重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开展了一些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但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了解依然较少,总体缺乏内控管理的意识。单位领导层重视程度也不够,有时往往是为了应付主管部门的监管、外部审计或财政部门的要求而任务性地去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对提升行政事业运行效率和效果、提高行政事业业务管理水平、防范内部舞弊和腐败的重要意义。

(二)内部权责尚不明晰,部分职责分工欠合理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职责和内部分工虽然基本上以“三定方案”为基础进行划分,表面上看职能已明确,分工已到位;但实际上没有对一些岗位职责和分工进行分解细化,落实责任人,使得一些边界较为模糊的重要事项在各职能部室或经办人之间互相推诿。一些单位由于人员不够或其他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一人多职现象,越权管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不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内部控制效率。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是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没有根据业务的变化与时俱进。如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资产管理不规范,账实混乱。一些单位没有建立落实合同业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缺乏牵头处室,重合同签订轻合同执行和归档,使得一些重要经济业务合同档案和資料无人集中管理,影响行政事业运行。一些单位财务费用报销制度早已根据省市最新规定执行,而内部相关制度没有及时更新等。二是内控监督及评价、考核激励等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建设中较少,鲜少有单位对该类工作进行制度建设,即使已建立制度,执行落实情况较不理想。三是工作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建设不完善。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具体实施的措施和补充,大多数单位没有根据职责分工及内控制度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这不仅使得一些操作较为烦琐的工作缺乏具体办事流程的操作标准,而且不利于整个工作过程的监督控制,容易发生业务风险。

(四)风险意识及相关机制建设较弱

相比企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意识较弱,风险机制较不完善。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其职能主要是为政府或公益服务,因此这类单位中很少有单位具备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机制体系。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虽少有生产经营活动,但其运行中依然面临着财务风险、职能业务风险、廉政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各职能岗位、业务流程缺乏系统性的风险梳理、排查和控制,大部分组织未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等风险机制。

(五)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各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如预算业务管理、国有资产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合同业务管理等业务系统之间未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各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实时共享,这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综合情况的管理。另外,各个部门间信息交流不充分,缺乏信息沟通机制,常常会出现相关信息沟通不及时或对接不准确的问题,导致碰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制约了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和完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提升内部控制意识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仅要带头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加深工作人员对政府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要着手在单位内部建立相适应的内控体系并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内控宣传的力度,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学习,让全体工作人员都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的自学性;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明晰权责,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严格按照权责分明原则,设置安排各部门运作。各岗位职责应细化分解,特别要重点梳理权责边界较模糊或权责交叉职能事项,避免出现推诿扯皮或无人负责的局面。在设置岗位时,要注意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如分离执行岗位、审核岗位等,避免出现一人控制整个业务始末的现象。另外,一些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应制定定期轮岗制度,这样既有利于人才多岗位锻炼培养,又能防范管理风险,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

要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业务管理制度,如预算、收支、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具体业务制度。在具体业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考虑业务全过程的管理,不能照抄照搬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对业务管理重开头轻过程。要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变化和业务变化,及时更新内部相关制度,避免出现制度落后于实务操作的局面。要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内控监督及评价、激励考核等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单位内审、纪检等机构及人员的作用;定期对单位内控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督促整改,完善内控。另外,要根据管理制度、职责分工等配套设计相应的工作流程,明确办事流程及关键控制点,配备标准的操作流程,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及效果。

(四)增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防范内控风险,一是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全员意识到风险并不是只存在于生产经营型的事业单位或企业,每个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防范一定风险。各种风险不只是与领导有关,而是与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是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体系,比如梳理岗位风险点、评估廉政风险点等。要有效识别风险,有专人评估风险,并根据本单位风险承受偏好和能力,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机制,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有序运行保驾护航。

(五)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

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着力建立内控大数据平台,融合预算、国有资产、政府采购业、合同等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这有助于实现行政事业业务管理过程全覆盖。另外,各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和定期反馈机制。通过设计相关办事流程、设置专员等措施组织实施内部信息沟通,通力合作,及时应对和解决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堵塞内控漏洞,提高行政事业内部效率。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科学、重要的管理制度,其实施的好坏与否关系到行政事业运行的效率效果,而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利益。虽然内部控制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这些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践和应用,其效果和作用逐渐显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切实提高内控意识,夯实单位内控基础,不断加强内控建设,向着高效、节约、廉洁政府目标迈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 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1(10):34-41.

[2]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

[3] 任继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内部控制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内部控制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