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学创新研究
2019-09-18冯艳刘恩茁袁野
冯艳 刘恩茁 袁野
摘 要:思政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放在首要位置,问卷分析显示加强大學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紧迫性,指出思政课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提出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与保障问题。
关键词:思政课;信仰培育;理论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138-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1]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党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使命紧迫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依靠力量,因此务必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2018年12月,课题组对262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任务十分紧迫。对“你有信仰吗?”这个问题,有142名同学选择没有,占被调查人数54.19%,选择说不清楚占17.94%。对“你的信仰是什么”回答情况是: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占26.72%,选择佛教的占9.92%,基督教的占2.29%,选择其他的占29.95%。通过这个反馈,第一,大部分大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还没有完全养成。第二,大学生对信仰概念模糊,认为信仰就指宗教信仰。从这一点来看,思政课要在教学中在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之上,更加重视对大学生信仰的培育。
调研发现,有24.81%学生认为在自己信仰养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教师,31.3%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影响自己的信仰,此外,还有16.03%的学生选择是同学朋友的影响。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师还有很大空间需要不断探索努力,找到如何培育大学生信仰的路径。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显示,59.54%的人认为对将来事业发展有帮助,41.22%认为毕业找工作有优势,选择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要入党只占18.7%,选择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占22.9%。这说明大学生选择入党,从动机的角度上存在一定功利心,在就业难的大形势下是情理可原的。
信仰培育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对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养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如不加引导会后患无穷。58.78%学生选择对身边信仰宗教同学采取宽容态度,反对并痛恨只占0.76%,选择事不关己占24.81%。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善良,另一方面说明维护马克思主义阵地自觉意识不够。这给思政课教学提出了艰巨使命。
二、思政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不动摇
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思政课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教学,实现教学思想科学先进,培养民族复兴建设者与接班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首先,带领学生学懂弄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必须与各国革命改革发展建设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成功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现实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指南。邓小平同志强调,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它以实践为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是对全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十八大以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解决中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困难矛盾。中国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深水区,中华民族迎来百年复兴伟大时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不动摇。
其次,教育学生求真务实,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创造性的体系,不是终结的真理,而是处于永恒的发展之中。马克思不可能预知穷尽对人类不断发展社会的认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要不断研读经典,并不断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创新。正如列宁同志所说,沿着马克思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对新历史方位做出伟大论断,对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
再次,引导学生真学真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课教学中,要实现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讲学生能理解的话,让原理变道理,方法变办法,以接地气方式让学生欣然接受并学以致用。思政教师要以这种方式传播党的声音,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学生理论自信。
三、思政课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首先,让思政课堂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战场。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自信的主战场。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宗旨是培养什么人与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要培育政治立场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思政课教师的信仰与言行务必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学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解释各种社会现象,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能够为学生指点迷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信仰。
教学中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力量引导学生;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统一,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中,寓信仰培育于中国故事中,为学生埋下真善美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深入实践,塑造当代大学生求实创新性格,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统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管理要求一致,但育人因材施教,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思政课教师引导作用,运用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质疑启发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实现良性互动,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教学使一门艺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注重马克思主義中国化发展研究,使大学生紧跟党中央步伐,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以《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教学中要自觉抵制社会错误思潮,为学生拨云见日,让学生用心聆听历史步伐,感受先烈为主义信仰流血牺牲的英雄豪迈,突出四个选择,播撒爱国火种,期待学生从历史知识上升到历史逻辑,转化为报效祖国力量。
其次,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在对大学生开展信仰培育路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开展“长征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情景短剧,对其信仰养成有帮助占75.57%。认为开展以《信仰》为主题征文、演讲,对信仰确立有帮助占61.83%。认为“纪念马克思”“弘扬马克思主义”主题翻转课堂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其信仰养成有帮助占72.52%。寒暑假到自己家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能去人数占60.69%。选择教师推荐假期读《共产党宣言》,能读人数占46.95%。选择革命先烈事迹触动其灵魂人数占79.77%。
思政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开展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系列教育活动,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教学开展拍摄突出信仰培育的情景DV短剧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第二课堂开展《信仰》主题征文演讲活动感染熏陶学生;课前分享开展《纪念马克思弘扬马克思主义》翻转课堂,拉近学生与马克思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与切实解决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考察活动布置考察家乡爱国主义基地,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灵净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感召与呼唤;理论学习开展《共产党宣言》读书活动,引领大学生走进马克思的世界,真切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力量。通过课堂讲授生动形象感人肺腑的先烈事迹,让大学生在无限感动中升华自己思想认识,直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之,实践教学活动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复兴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四、思政课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保障机制
第一,思政课教师实现政治过硬信念坚定,成为信仰的表率。加强高校教师思政课教师入职审察工作,确保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政治头脑;要有家国情怀,关注理论前沿与社会热点,保持虚心学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不断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要视野开阔,有知识储备与洞察力,教学中融会贯通整合知识,摆事实讲道理说理透彻让学生心服口服;要做到慎独自律,人前人后表里如一自觉弘扬主旋律,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积极传递正能量;要有人格魅力,用高尚人格感染鼓舞学生,用真理力量呼唤学生,以深厚扎实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学生表率,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加大对思政课要重视力度,让思政授课底气更足。加强高校思政课重视力度,确保思政课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主阵地功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高校思政治课是带领学生与不正之风做斗争树立理想信念的主阵地。一方面要正面用力,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数确保数量足、提高相关人员素质确保质量优、保障课时数确保理论学习深入系统。另一方面要用巧劲,拓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大力加强教学活动形式创新、提升课外教育活动数量与质量、增强教育活动趣味性吸引力,确保大学生真真切切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三,形成党政领导干部齐抓共管,深入思政课堂讲信仰。办好中国教育事业关键在党。各级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才会解决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问题,形成党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局面,校党委书记主动带头上思政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对理论学习程度,理想信念坚定程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进取,研究创新,实现真学真懂真信,完成党赋予的使命,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孙洪波,杨昌.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理论自信”培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6(4).
[3]陈中奎,徐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思考[J].理论导刊,2012(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