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19-09-18任冰

学理论·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任冰

摘 要: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乡村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悄然无声流失,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于它的冲击,各方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文化保护政策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因此我们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传统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00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乡村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氛围,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趋势整体较好,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出现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冲击。因此保护和传承好乡村传统文化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柱。

一、乡村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保护与传承的内容

(一)内涵

乡村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传统建筑、农耕器具、风土人情、歌舞艺术、生活方式、民族服饰、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等。各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乡村文化是传统的,乡村信仰是朴素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农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是要记住乡村精神,留住青山绿水,又能传承传统文化。

(二)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容

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分为两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地大物博,全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不一样,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等。我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美不胜收,从大方面来说,有三山五岳、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五湖四海三江等。另外也有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如四川九寨沟、湖南武陵源等。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建筑群、考古遗址等等,比如陕西秦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庙、山西平遥古城等等。古村落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古村落形态各异,特征鲜明。比如安徽省黔县西递、宏村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居民特色。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鳞次栉比,展示了苗族的传统文化。

2.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是乡村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包括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道德观念等。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存在于任何有人生活的地方。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特征都不一样。如抬阁、九区黄河阵、清明庙会、安苗节、赛琼碗、婆溪河灯、祭社、邀大岭、马氏社火、许村大刀灯、庄子祭祀大典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再如“农乐舞”是中国朝鲜族反映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该舞蹈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已经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孕育的先进文化,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灿烂文脉和用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强大的精神引领动力。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认识和看法。在乡村,道德观念作为法律的补充,能起到寄托情感、维护团结、教化人心、匡正社会风气、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道德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促进文明和谐,实现乡村振兴。

二、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界定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和发展壮大的沃土,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自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实施以来,乡村传统文化保护观有所改变,但仍然面临许多新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为繁荣乡村传统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興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这势必为包括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在内的各项农村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文化兴盛、乡村善治等,毫无疑问都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二)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要求

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绵延几千年,为我们提供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根。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传统文化保护,使得乡村振兴的内涵更加丰富。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给乡村振兴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等一系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等。要使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有序进行,就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特别是要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杜绝“形象工程”。把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来研究传统文化,探索新路径。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向城市,青年人口流失严重,传统村落“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许多青年外出打工,为生计奔波、穿梭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文化生活单调,手机不离手,对于传统的戏曲等艺术形式、礼仪习俗不感兴趣。很多村庄只见老人和留守儿童,传统手艺无以为继,一些古老的传统风俗习惯,比如传统的庙会、集市等逐渐衰落。乡村衰落萧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很大的破坏力。地方特色手艺与文化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传承,就不能得到持续发展。并且,一些古建筑破败不堪无人修复甚至面临坍塌的处境,乡村的传统文化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乡村只剩老人和儿童,就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政策。政策得不到落实,乡村的传统文化就得不到发展。

传统文化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经费不充足。关于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没有全面详细的细则和处罚界定,实施效果不明显。而且,地方政府没有把乡村传统文化保护支出納入财政预算中,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经费明显不够,大部分都投资到建设乡村基础设施上,乡村文物古迹得不到修复,制约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对各阶层的思想教育,注重弘扬传统美德

政府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开展不同层次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培养村民树立尊重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责任、集体、主人翁意识。调动乡村人员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传统文化活在每个人的心中。

(二)实现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三农题材的创作活动,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农民生产生活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作品,充分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对某些历史文化名村,要重视村志村史的编纂,尽可能保留乡村历史文脉,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突出特色;对普通乡村,也应该找出亮点,积极建设农耕文化主题博物馆,作为发展的立足点。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以文化结对帮扶、企业出资、个人捐助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重点选择一批具有特色的古村落进行维修利用,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规划,使其成为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兼具的旅游休闲景区,拓展传统文化发展新空间。

(三)加大乡村文化建设投入,重视人才引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政府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乡村提供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文化舞台、文化广场、图书小屋等,以此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文化供给,鼓励乡村传统文化业余团体创新发展。比如,各种地方戏曲、皮影等。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文化精神融合到一起不断创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要重视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公务员的培养,发挥他们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和先进文化传播中的引领作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莉莉.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7(11).

[2]包家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助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

[3]李长庚.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N].学习时报,2017-11-13.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