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解决与理论创新

2019-09-18赖勖忠刘向东

学理论·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赖勖忠 刘向东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2018年,已经走过40年的辉煌历程。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不断向前推进,使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促进。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的现状,提出应对之策,“改革开放”这个答案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007-02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这场社会革命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到2018年,已经走过四十个年头。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裕的伟大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一首党和国家发展的壮丽史诗,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提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四十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而且在于其开辟了一条引领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1]。

一、历史转折:“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束缚。

在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对国内矛盾做了新的政治论断,提出转移国内工作重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工作方向。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进一步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在解放思想的风潮下,党内逐渐摆脱“左”倾的错误思想,克服僵化的教条主义束缚,带领中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开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到国内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满是手指印的责任书到名不见经传的沿海渔村,无处不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30周年诞辰到来之际,它悄然迎来一个“春天的故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2]。

二、大潮涌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时代浪潮下,农村改革先行,如安徽、四川等一些地方的包产到户农业模式得到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行并允许农民试验不同的生产方式,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79—1980年,中央批准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允许特区内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和优惠的外商政策,发展外向型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央打破了长期的意识形态束缚,大胆将“市场经济的东西”引进特区,而深圳、珠海等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结果也表明这一尝试举动是正确的。

农业改革的巨大成功和特区的成功经验也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前计划体制的僵化导致国有企业自主权限很小,政府定价和统购统销也无法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机遇下,国有企业开始扩大自主权的试验,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扩大生产、提高效率,国有企业开始参与市场竞争。

但资本和市场化因素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许多以前计划经济不曾有或不明显的社会问题,引发党内部分干部的疑虑。如市场化和自主权扩大导致部分领导干部腐败、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私营企业的百花齐放被部分领导干部视作背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引发通货膨胀、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引发部分党内干部的强烈抵制和激烈批评。

为消解党内干部的不同认识,邓小平同志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的发展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诠释,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发展经济。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116针对我国现实国情,对我国发展阶段定下论断: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初级阶段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3]63-64

为了坚定党内对社會主义制度的自信,抵制西方思潮的冲击,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3]63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未来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个自信,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三、发展新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1978年开始到整个80年代,这一阶段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阻力和党内关于改革方向的争论,并未设立明确的市场化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在改革开放来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市场经济时,出现了若干经济失衡的现象。1989—1992年的苏东剧变更是让党内部分领导干部对外来资本和市场深感不安,许多人被姓“资”姓“社”的问题束缚了思想和手脚。为防止和平演变,中央加强对其发展的限制,改革开放步伐被进一步放缓。

邓小平同志坚信只有进一步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推进到市场经济这一深水区,才能解决出现的社会问题。他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进则退,退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3]268为了坚定中央领导干部的改革信心,指出改革才是唯一出路的道理。

面对市场化出现的风险和社会问题,邓小平同志始终认为风险是必然的,但只要“坚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我们相信,按照这些方针政策搞下去会获得成功。”[3]206因此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特区的“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3]372他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点新事业。”[3]372鼓舞特区领导干部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勇于深化改革开放,投入经济建设,迈开步子大胆闯,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及时纠正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同时,邓小平同志也清楚地认识到改革迈不开步子的根本原因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根据历史经验总结得出:计划和市场只是两种手段。历史上有借鉴计划经济因素的罗斯福新政,也有引进资本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的列宁“新经济政策”。他创造性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3]373他说:“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3]372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他提出经济的发展应当立足于三个“有利于”,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372

四、伟大复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深刻变化具体反映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就是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面对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和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的深刻变革的现状,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4]。

改革开放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对策,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与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出了1 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的明天。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未来,我们仍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纵深发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昂首奋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矛盾和挑战。要想破解发展难题、化解各种风险与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除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别无他途,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快速增长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将继续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扩大开放。实践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继续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对改革开放的最好纪念,只要我們在新时代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开放,中华民族的明天定会更加辉煌[5]!

参考文献:

[1]刁玉峰,魏英强.论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J].军事交通学院报,2018,20(12).

[2]曾志伟.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J].特区经济,2018(1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程健康.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7).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