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19-09-18乌淩洁
乌淩洁
[摘 要]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会议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三农”发展的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为乡村发展指明了道路。特色村寨建设是发展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在村寨建设实践中仍存在缺乏合理规划、定位不明确、资金缺口大等问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导向基础下,结合荔波洪江村的发展现状,对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整合资源、找准定位,探寻适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民族特色村寨;发展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6.074
[中图分类号]F592.7;F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6-0-02
1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作为强大的内生动力,发挥了自己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我国完成制造大国的发展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但长期以来,农村发展动力不足、关注度偏低,远远落后于城市,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诸多、产业基础薄弱等诸多难题。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发展之路。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导向,以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以发展特色经济为手段,将乡村振兴、特色村寨经济有机融合。贵州省是全国特色村寨最多的省份,本文将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引入乡村振兴中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探索出一条贵州省贫困乡村实现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2 贵州省特色村寨发展现状
贵州省是一个民族大省,是多个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因此,贵州省对民族村寨建设相对重视,出台了《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村寨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针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村寨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截至目前,贵州省共有213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位居全国第一。十三五规划以来,贵州省民宗委共投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专项资金达1.2亿元,以“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培育了西江苗寨、肇兴侗寨、惠水好花红、贞丰者相特色小镇、三惠邛水特色小镇、贵定音寨村和青岩龙井村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品牌,推动贵州省特色民族村寨发展。在我国民族村寨的建设过程中,吸引着大批学者研究,例如,石文慧、李忠斌以综述形式,提出在新农村建设的助推条件下,形成以村寨为单位,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式发展;杨桂华以香格里拉霞给村为例,以民族生态旅游村多维度的价值为主线,认为民族生态村在不同客体身上具有不一样的价值取向。这些研究使我们对民族特色村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更好发展特色村寨指明了方向。
3 贵州省荔波洪江村村寨经济发展实践进程
3.1 荔波洪江村概况
洪江村是荔波一个布依族聚居村落,从荔波县城沿着一条大山旁凿出的崎岖山路驱车20 km,距离荔波景点大小七孔4 km。洪江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水、苗混居的少边穷村,全村共有11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洪江村常年气候温润,平均海拔高度780 m,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3.2 特色产业培育
依托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洪江村正积极打造镇域AAA级景区,融入布依族文化特色,积极构建3A级赛娥风情湾山上经果林经济带、山腰特色民房民宿业、山脚休闲农家乐生活区、山下农田作业体验区、河流自然生态观光区的景区立体式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措施,采取技术、种子和销售统一由合作社运作管理,市场运行风险由合作社承担,采用菜-稻-菜的循环发展模式,带动大批群众连片种植生态蔬菜。利用丰富的荒山资源,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建设生态种植基地,并发展百香果、蜜柚、枇杷等果林。合作社运作模式使洪江村形成了生态种植的循环产业链。
3.3 特色民族环境整治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意义重大。洪江村有很多特有的干栏式建筑被闲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山区特点。为了传承干栏式建筑风貌和民族文化,洪江村在政府牵头带领下,开始了“活化干栏、激活村落”老房改造项目,依托已有的荔波民宿改造政策对外进行宣传。洪江村的风貌、自然、地理、人情等元素,吸引了很多远客,对接了北京宋莊的艺术家,并通过点对点的沟通使来自西班牙、美国、瑞士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以每间10 000元共使用30年的方式认领老房。随着艺术家、影视基地、音乐禅院入住与协同打造,洪江村逐渐成为荔波除旅游业之外的另一个新亮点。洪江逐步建成浓厚民族风情的村落,促使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开始了返乡热潮。旧房换新房改造,不仅使洪江村的环境焕然一新,让村民有了更多工作机会,同时也为洪江村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4 洪江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合理规划,资源浪费
荔波洪江村毗邻小七孔,自然风景优美,布依族民族文化深厚浓郁。村民和政府对洪江村民族文化及旅游开发愿望强烈。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目标不清晰、措施不具体、职责不明确等问题,缺乏统一和长远规划,许多措施都是临时兴起,但持续时间不长又投入到下个规划中,导致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资源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
4.2 定位不明确,知名度低
首先黔南州是布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且布依族风情在黔南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贵州布依族知名度最高的地区在黔西南,对于布依族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开发,不足黔西南。其次,黔南州一直以来把重心放在水族、苗族开发和研究上,对布依族轻描淡写。再次,洪江村民族文化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村民勤劳朴实,但传统文化氛围不浓厚、特色不突出、知名度低。最后,洪江村得不到合理开发,资源得不到合理应用。
4.3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洪江村地处偏远地区,交通、电力、网络、生活配套等设施不完善,污染治理以及生态保护相对滞后。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造成大量弃房和坏房,影响了村寨传统布依族的整体形象。长期以来,洪江村建设主要以政府财政资金扶持为主,然而各级财政资金有限,资金投入时间不一致,难以形成合力。此外,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制度不健全,阻碍了社会资本进入。
5 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的洪江村发展对策
5.1 高度认识乡村振兴的新战略,科学规划开发
为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升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高度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式和新要求。第一,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应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洪江村的经济建设,统筹规划洪江村经济发展战略,为洪江村发展扫除障碍。第二,加大培养力度,引进产业人才队伍。用“以点带面”的模式,派出人员到发展较成熟地区学习。第三,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资源整合。发挥引领和服务的导向作用,共同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职能。
5.2 明确发展定位,强化特色民族村寨宣传营销
农旅结合是发展村寨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因此,洪江村应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以“旅游+”为发展理念,经营乡村,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机会,深度挖掘特色民族村寨的发展路径。洪江村的布依民族特色民宿和旧房新造是最大的亮点,从2016年以来,政府和相关单位将洪江村的旧房新造作为重点宣传,在洪江村举办了国际艺术文化节,融入民族特色,吸引了各国大批的艺术家前来参加,但效果甚微。要想让洪江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政府部门应设立一个机构,专门对洪江村的民族文化营销进行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将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商业投资。此外,还可以依托大小七孔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发展生态型和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使整个营销系统有机运行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促进村寨经济可持续发展。
5.3 吸引社会资金,升级村寨基础服务设施
我国乡村建设总体滞后,资金缺口较大,具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建设好一批特色村寨。建设特色村寨,需要加大公共项目的资金投入,以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然而,巨大公共项目资金需求如何解决,是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要让更多的人走进洪江、了解洪江,首先,要完善交通设施,使洪江村与外界互联互通。其次,加强洪江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发展。最后,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融资制度体系。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洪江村生态种植业、休闲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中,从而使洪江村的特色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经济。
6 结论与展望
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升级村寨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扩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寻求一条适宜的发展路径,从而使民族村寨发展煥发活力,促进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这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远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文慧,李忠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13(2).
[2]杨桂华.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多维价值的研究——以香格里拉霞给村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游学刊,2003(4).
[3]段超.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
[4]张莞.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旅融合提升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4).
[5]赵海.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融资困境和路径选择[J].农村金融研究,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