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况研究
2019-09-18张芬芬王庆华
李 钰 ,张芬芬 ,陈 蕾 ,张 瑜 ,王庆华 *
(1.滨州医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1]。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护理必须倡导人文关怀[2]。同时,“以人为中心”的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3]。护理专业大学生作为护理事业的后备军,加强人文素质培养,造就具有较高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任务[4]。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重视护理人员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教育,而我国护理人文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5]。在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今天,护理专升本学生同样也成为一个庞大的后备军群体,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护理专升本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高校人文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8年9月至12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某本科院校专升本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18级专升本护理专业学生,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排除其他专业学生和非全日制本科院校专升本学生。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星App编制问卷并进行发放。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一般情况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如何、是否担任班干部、与父母的关系、专科实习时间、科室教师的关心、科室人文关怀氛围、毕业院校、学校人文教育情况、学校教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人文关怀能力是否提升等,均为学生的主观评价。(2)人文关怀能力量表,采用学者黄弋冰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含8个维度45个条目,分别是灌输信念和希望(9个条目),健康教育(7个条目),人道、利他价值观(6个条目),科学解决健康问题(4个条目),协助满足基本需求(4个条目),提供良好环境(5个条目),促进情感交流(5个条目),帮助解决困难(5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总分45~225分,得分越高说明能力越强。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4,效度系数为0.960。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问卷星App发放问卷,做好解释工作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问卷采取保密原则,不记名如实填写,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6.25%。
1.2.3 统计方法 将数据逐一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人口学资料进行人数、百分比描述,数据分析采用(±s)和t检验等进行描述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专升本学生共有61人,年龄20~24岁之间,详细情况见表1。
2.2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见表2)
2.3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见表3)
3 讨论
3.1 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升本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68.96±130.96)分,得分率在 75.09%,低于国内研究结果 80.39%[6-8]。“健康教育”和“提供良好环境”两个维度得分偏低,可能与护理专升本学生教育衔接及实习过程中,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关。此外,医院和学校对于学生和实习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要进一步加强。例如医院科室及带教教师要给实习生营造充满人文关怀氛围的环境,学校对于学生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护理技术的模拟训练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爱伤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表1护理专升本学生一般情况
表2 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s,分)
表2 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s,分)
项目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帮助解决困难总分得分36.12±14.14 19.05±24.55 25.13±13.44 15.56±14.75 15.46±22.23 17.77±14.80 20.74±5.78 19.13±21.27 168.96±130.96得分率(%)80.27 54.43 83.77 77.80 77.30 71.08 82.96 76.52 75.09
表3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3.2 护理专升本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男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女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男生女生的不同个性和关注度等有关。经比较得知,家庭所在地对于专升本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接受的熏陶不同有关;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其人文关怀能力要高于普通学生,可能由于平时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集体意识和关爱他人观念有关;能够感知到他人对于自己关爱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强[9]。
高校应重视各层次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加强隐形课程教育,通过增加人文课程及操作实践等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4]。与实习医院等教育教学机构恰当衔接教育,采取针对性的培养策略,营造人文关怀氛围[6],加强对人文关怀重要性的认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