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思考

2019-09-17叶挺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隐蔽性深刻性德育教育

叶挺

[摘  要]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学科素养和道德渗透两者应该有机融合的,对于数学学科教学亦不能外. 探明数学学科特性以及德育功能的独到性能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意义的德育渗透,令学生在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成绩上均获得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德育教育;隐蔽性;深刻性;理智性

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德排在首位,这里的德不仅仅是政治课、班会课上应该教的道德概念与行为准则,笔者认为德育应该渗透到每门学科的学科教学之中,借此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融合,促进人的发展,对于数学学科教学而言,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呢?实践经验表明,德育教育的渗透与数学解题教学相比有其更为重要的层面,数学概念教学、解题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反思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策略与教学方式,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数学学科的特性

德育并非仅仅是班主任老师的事,而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肩负起的重担,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教学承载育德任务的风格是独特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首先应该对数学学科的特性进行把握.

(1)客观性. 数学这一自然科学描述的对象是客观物质,比如,零度上下的温度描述、正负之分的电荷描述、涨跌之分的股票描述、盈亏之说的经营描述等都是数学描述的范畴. 负数概念的引入也将现实世界中相反意义的量的客观反映进行了更好的表达.

(4)相关性. 数学学科的难与妙其实就在于它相关性的表现上,着眼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命题的数学高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考查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只有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并将之有机关联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胜利. 因此,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有意义的构建,帮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紧密关联的数学计算和推导并因此促成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全方位发展和提升.

德育功能的独到性

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往往能够表现出其独有的功能特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有效的利用.

1. 隐蔽性

与政治课、班会课的德育教育有着显著差异的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潜移默化进行的,运用数学本身独有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的内在素养提升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最大特征,这与校纪校规的硬性规定等相比具有天壤之别,这种能够改善学生内在思想品质的隐蔽性教育有其特殊的表现. 比如,计算、推导的各环节都正确才能保证一道题的完美解决,这就是对学生思维缜密性与严谨性的锻炼,也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 深刻性

数学德育功能因为学科本身所具备的抽象性、严谨性而独具深刻性的特征,对客观事物进行精确、成熟、深刻表达的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是深刻的. 比如,实数0的深刻性,0乘任何数均为0的这一事实就阐明了任何一个环节对于整个事件中的重要性. 再如大家所熟知的掷硬币游戏,正面朝上在数学的范畴内虽是随机事件,其出现的概率是0.5却又表明其事件出现的规律性,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是深层次的. 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与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深刻性.

3. 理智性

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够理性的分析问题,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所有的行为都处于理智的状态,则就会少却很多困扰与失足. 数学所具有的严谨性与逻辑性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性思维品质并因此增强其行为的理智性. 例如,在证明有关四边形的命题中主观臆断该四边形为某一四边形的行为是不可靠的,根据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等进行严格的推导与证明才能获得准确的答案.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 增强教学认知

纯粹醉心于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必然是狭隘的,教会学生解题与育人实际上都是数学教学的重大任务,因此,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并能自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比如,笔者任教班级在学习概率时发生了一起偷盗事件,笔者根据学生中发生的这件事提出了如下问题:某小偷在学校行窃,不被发现属于不可能事件的看法对吗?学生作出了这是随机事件的回答. 教师小结:很好,所以希望小偷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学生在这一问题中对于随机事件的概念获得了更好的理解,也使犯错误的学生在问题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数学教学与品德教育也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2. 挖掘数学的德育功能

数学内容中的德育功能需要教师的研究与挖掘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比如,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圆周率、杨辉三角形、《九章算术》等数学成就都是对世界数学的巨大贡献;在艰难环境中立志成才的华罗庚、陈景润等所具备的解决世界数学难题的勇气、智慧与毅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不仅如此,这些数学人文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绝佳材料. 再比如,教师在集合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元素、集合、子集、属于等概念进行集体观念、归属意识的德育渗透,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服从组织的全局意识与优良品德.

3. 强化数学的美育功能

具有逻辑美、语言美、形式美、方法美的数学美育教育与德育渗透密不可分. 数学的逻辑美、自然美隐含在数学的每一个推理之中,数学的独特美、灵活美又隐含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之中.

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时都会觉得公式太多且难以掌握,笔者及时关注到了这一点并对学生进行了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的同时很快寻得这些公式中所隐含的规律,学生体会到公式之美后对公式很快获得了理解性的记忆. 如余弦定理公式:a2=b2+c2-2bccosA,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公式雖然并不止一个,但掌握起来也不是难事. 观察公式c2=a2+b2-2abcosC,当C=90°时,简化为c2=a2+b2,理解余弦定理为勾股定理的推广也就不难了;如果对三个公式一起观察不难看出其轮换对称的美. 形式美、对称美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也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三角形边角间的联系一一暴露在眼前.

结论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我校的一个课题,我们选取了同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了数据分析与研究对比,这两个班的基本情况是比较接近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跟踪分析获得了如下结论.

1. 德育渗透行之有效

实验班的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德育渗透教学中有了明显的改变,课堂秩序、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多个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提高.

2. 潜移默化的效果显著

挖掘数学内容中的德育功能并在学生数学学习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强制管理与空洞说教令学生产生的抵触与厌烦消失殆尽.

猜你喜欢

隐蔽性深刻性德育教育
隐蔽性证据规则研究
侦查阶段隐蔽性证据的识别获取及应用价值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论电子证据特征 
新媒体自身特性与处理机制研究
让经典不再遥远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