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2019-09-17李广清周君峰
李广清 周君峰
摘 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着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孩子情感方面的培养。老师们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过分注重了认知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教育。而语文是一门具有感情的学科,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用来表达情感与想法的。教育者在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忽略了情感的教导,这实际上是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下面会提出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渗透分析
21世纪,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高速的信息传递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的教育改革中也提到了素质教育,除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素质与情感的教育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该如何看待情感教育并且发展情感教育。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当然最主要说的是:通过情感交流可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未知知识的兴趣,建立正确独立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也就是说:语文这门学科不仅仅教会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文学常识,还要引领孩子建立正确的情感意识及健全的人格。近年来,教育发生了改革,不再只重视应试教育的知识,提出了素质教育。老师应该用情感进行教育,因为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
换句话而言,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内心感受到真情实意,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遇到困难有解决的勇气和信心,并且遵从自己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如果只进行智商方面的教育,一味注重答题技巧方面的教育。长此以往,智力训练占据了学校老师教学的重要及中心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侮辱,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正确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人格、性格,乃至三观的形成都有着很大的恶劣影响。我们应该注意的事情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比家长还要多。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忽略学生的情感也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语文的一个富有感情的学科,语文的写作要求具有真情实感。应试般的教育,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格式化。教育者应该在学习上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而不是打压孩子们的特长与天性。如果有厌学、逃学的现象。老师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这个时候老师是不是应该考虑自己的情感教育是否没有做到位呢?
所以说情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进行情感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习吃力的同学,跟不上进度。这些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大多情绪不稳定。老师一定多加于关注,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让他们压抑着内心的情感,适当对他们进行疏导。给他们一个快乐的氛围,才会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三观及情感的正确建立。比如说在讲《出师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有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识,并告诉他们这是值得称赞的。
在讲《背影》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说一说,有哪些时刻感受到父母为了养家的不易,有没有那些时刻感受到父母正在变老。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背影》中作者对于父亲的情感。
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对父母说一声:辛苦了!教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释放情感
初中课本上有《雷雨》这篇文章,并且它已经被拍成了影视作品。老师可以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观看,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充分地融入人物当中,体会并分析人物内心活动以及情感。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挑选出来的,涉及的情感丰富也极具学习价值。
当然还有其他的像《红楼梦》《孔乙己》这些都是很具有时代性的代表作,老师们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老师们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爱心活动,比如捐赠自己不穿的衣物,给山区小朋友捐赠课本,还有一些自己看过的书籍。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给山区的小朋友写信,让学生激励那些孩子努力学习,以后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为国家以及家人做贡献。这样我们可以教育同学,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有很多孩子没有课堂,没有书,所以你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带领同学去社区做义工,这些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并且他们会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教育者一定要对得起“教育者”中教育这两个字。不仅仅要教授知识,还要育人成长。要在授课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葛娟.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于漪.语文可以这样教[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